故乡行之九:我们远行为的是什么

故乡的清晨也是安静的,除了窗外鸟儿的“啁啾”,万物蜕去硬壳生长的声音似乎都能被睡醒的耳朵所捕捉。

风暂停,雨暂止,六点钟,我打开门。憋屈了几天的“小黑”狗,突然来了精神,像狡黠的泥鳅一般从门缝里窜了出去,摇头晃脑地在门口浪荡起来。

母亲今天也起得格外地早,把昨天忙了一天的成果——一袋一瓶装好的香肠、腊肉、咸鱼、糯米粉、豆腐乳以及从地上摘的新鲜的蔬菜,一样一样地放进纸箱里。我说:“妈,我是远行,不是搬家。”“你这尕,外面的东西不好吃。”母亲说。

母亲说的真的没错,外面的东西,既便是山珍海味,哪能比得上母亲做的粗茶淡饭呢?外面的东西,不是用来吃的,它只是用来续命的。

清晨,空气仍是湿的。林间的小路两旁坟墓太多,在这个随时都可能降雨的清晨,更加显得阴森,甚至还有几分恐怖。但是,说来也甚是奇怪,爷爷奶奶和父亲这些亲人的墓地,任何时候去,都是倍感温馨而又亲切的,绝无阴森恐怖之感。这大概便是意识决定意识,并非物质决定意识吧。

今天晨练,我走大道,走到村部的路,也是我两年小学生涯每天必走的一条路。六点半出门,骑着摩托车或者开着小汽车和我相向而行擦肩而过的村民亦然络绎不绝了,我心里暗想:都是早行人啊!有些村民盯着我看,我也盯着他们看,似乎似曾相识,但是,四十年的时间横亘在我们之间,终究让我们难以相认。然后,各自调转头,各走各路。谁说不是呢?我们的母亲在这个弹丸之地生下我们,空间的限制,我们注定相识,可是,时间更加残酷,时间的限制,却让我们难以相认。其实,即便相认,我们也是曾经熟悉的陌生人了,时间创造了不同的世界。

我们远行,难道就是一种背离吗?对故乡的背离?对故土的背离?对故乡土地上的亲人的背离?如果不是,我们的远行又将意味着什么呢?难道冥冥之中,有着什么神奇的力量决定着生命的秩序?

有人说,生命的秩序就在日将月就中形成。黑与白,昼与夜,阴与阳,此消彼长,相克相生。以北半球论,冬至白昼至短,随后渐长。夏至白昼至长,而后渐短。于冬至与夏至之间,春分之日则昼夜平分。南半球,反之。每年三月二十日前后,太阳就出现在这个位置,不急不慢,不悲不喜,仿佛一场千古约定。

此刻,已草长莺飞;爱的人,又将踏上远行的路上。莫非远行本身就是活着的哲学?

故乡行之九:我们远行为的是什么


故乡行之九:我们远行为的是什么


故乡行之九:我们远行为的是什么


故乡行之九:我们远行为的是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比得上   故乡   生下   夏至   阴森   冬至   白昼   村民   秩序   清晨   亲人   意识   母亲   东西   时间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