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自己人生的河流

本雅明曾经说:“乘坐马拉车上学的一代人,如今站在乡村辽阔空旷的天空下,头顶上苍茫的天空已经变幻莫测,唯独白云依旧。而站在白云之下,在天翻地覆的毁灭潮流中跌宕起伏的,是那渺小的、孱弱的人的躯体。”

本雅明说的没错,很多人走到人生的终点时,回首过往的岁月,都留下一声叹息:一路走来,我还是两手空空啊!

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哀叹人生的虚幻和虚无呢?我记起一则关于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故事。苏格拉底与学生走到一块麦地边,吩咐只许往前走,只摘一次,摘一个最好最大的麦穗回来,结果很多人两手空空。他对学生们说:“这块麦地里肯定拥有一个最好最大的麦穗,但是你们未必能够碰见它,即使你们碰见了,也未必能做出准确的判断。那是因为最大最好的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一个麦穗。”

现实中,人们就像苏格拉底的学生一样,始终都在追寻着自己的梦想,可是,终其一生,却是两手空空。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涉及对梦想的定位。人们始终把梦想设置为“最好最大的麦穗”,于是,在人生的麦田里苦苦寻找。可是,何又为“最好最大”呢?如果你没有苏格拉底告诫我们的“准确的判断”,即适合每个人的“最好最大”,你又怎么可能找寻到“最好最大的麦穗”呢?

人们常说:人,贵有自知之明。明,何意?明,明察,明确也!明察,即发现自己,进而阅读自己;明确,即为在发现自己的基础上,为自己定位,说得通俗一点,就是为自己确定人生的目标。人们都有一双美丽的眼睛,遗憾的是,现实中人们,眼睛仅仅只是用来观察外物的。如果不能向内看,我们便无法发现自己,进而阅读自己。如果把人生比如成一本书,多数人终其一生,都没有翻阅过唯独属于自己的那本书。既然不能发现自己,阅读自己,就无从为自己定位,更谈不上为自己确定人生目标。即便有些人为自己的一生描摹了一张宏伟的蓝图,试想,连边界条件和约束函数都不清楚,这个蓝图自然只是海市蜃楼空中楼阁。人生的虚幻和虚无便是必然。正因为我们的眼睛没有向内看,人生长路漫漫,可想而知,我们丢掉过多少本应属于自己的“麦穗”呀!

其实,人生就是一条暗河,有待你的发现。如果我们善于发现自己,阅读自己,心中就有了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暗河就会被照亮。河里的贝壳,俯拾即是,得来全不费功夫。反之,我们便是有眼无珠,河里的一切宝藏,在我们的眼里也是形同垃圾和废墟。

博尔赫斯在他的诗歌《这条河将我捕获而我就是这条河》里,他沉吟道:……/这是条怎样的河/让恒河沿着它流淌?/这是条怎样的河,它的发源无可想象?/这是条怎样的河/它涤净神话与刀剑?入睡也无用。/它在睡梦,在沙漠,在地窖里流淌。/这条河将我捕获而我就是这条河。/我是由一种脆弱的材料,由神秘的时间造就的。/也许源头就在我之内。/也许从我的影子里浮现,宿命而虚幻的,所有的日子。

是啊,人生的源头,就在我之内,从我的影子里浮现,宿命而虚幻的,所有的日子。这条河将我捕获,而我就是这条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赫斯   恒河   苏格拉底   古希腊   人生   麦穗   两手空空   河里   蓝图   虚无   源头   河流   虚幻   宿命   眼睛   梦想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