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陪伴眼睛

五天前,左眼手术。术后,用主管医生的话说“扯着扯着的痛”。这几天,全部的心思便在左眼的“扯着扯着的痛”,无法思考,进而失语。我便只好陪着这份疼痛,也陪着自己的眼睛。

当一个人身体健康时,人的意志也是自由的。自由的人一般不会去想不自由的人或事。身体出现问题时,会产生一系列的不自由。其实,在这方面,我始终是没有参透的。人类作为视觉动物,受益良多,受累也不少。人在不自由时,方才觉得自由的可贵。仅仅一处“扯着扯着的痛”,竟导致不能自由地观察,不能自由地行走,不能自由地思考,写作更不谈了。

出院后,遵照医嘱,每天四次滴眼药水,睡前上一次药膏,另外,每天还得热敷三次。这些事情是不能偷懒的,自己得对自己负责。当然,对自己负责也是对社会和对家庭负责。我就是如此这般地负责任地为自己滴眼药水,上药膏,以及热敷着自己的眼睛。

除了陪伴眼睛,我还能做什么呢?

一位遥远的朋友告诉我,相对视觉,听觉更为可靠持久。他建议我,不论眼睛恢复如何,试着学一门乐器。并说,音乐在自娱、娱人方面,堪比文字。

可是,他有所不知,我就是一个完整的乐盲,不会弹拨,欣赏勉强凑合。

所以,我还是选择语言文字来疗伤。看不行,听,目前还是可以的。最近一直在听吴泰昌先生的《亲历文坛》《艺文轶话》《心如朗月》《我认识的钱锺书》以及《亲历文坛五十年》。吴泰昌,何许人也?官方介绍,吴泰昌,1938年出生,安徽当涂人。1955年由当涂中学考入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1960年本科毕业,1964年文艺理论研究生毕业。长期从事文学报刊编辑工作,先后在《文艺报》《河北文艺》《人民文学》供职,1984年至1988年任《文艺报》副主编,后为文艺报社顾问、编审,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中国作家协会五届、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至今,兼任中国散文学会、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中国大众文学学会、冰心研究会副会长,《儿童文学》《中国人物年鉴》《出版史料》编委,《小说月报》《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顾问。

由于工作关系,吴先生与文坛大家诸如钱锺书、朱光潜、冰心、巴金、叶圣陶、陈学昭、艾青、袁鹰、柯灵、杨绛、陈忠实、鲁彦周等多有交集和交往。他的这些文章侧重叙述与文坛大家的交往,以第一手资料解读文坛前辈和师友,对其人其文其事加以描叙,实际上是为文坛大家们勾勒出一幅幅独特的剪影。

文坛大家吴祖缃先生评价吴泰昌这些散文的特色,是随随便便、毫不作态地称心而道,注重日常生活和人情事理的描述,读来非常真切、明白,又非常自然而有意味。正如一碗淡淡的清汤,上面浮着几粒碧绿的葱花和透明的油珠。喝着,满口爽快,觉得很有味道。

我听了之后,当然有别吴祖缃先生的评价,但是,我不说。因为,吴泰昌先生的文章本身对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我陪伴眼睛的同时,吴先生陪着我走近甚至走进一大批我所敬仰的前辈大师。这对我,很重要!

散文:陪伴眼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7

标签:中国作家协会   当涂   艺文   冰心   文艺报   散文   眼睛   选刊   眼药水   药膏   左眼   文坛   中国   前辈   自由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