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贷款变难?有地方已经"停贷",意味着什么?

对于多数买房人来说,最怕的是什么?不是房价持续上涨,而是从银行贷不到钱!

如今在一些优质城市,房价几万甚至十几万一平,可以说是早已不再廉价,掏空一个家庭三代人六个荷包可能还只够凑足一个首付,只有依靠银行这种财大气粗的金融机构释放的贷款,才有可能在这些城市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

买房贷款变难?有地方已经

搁在以前,银行当然巴不得所有买房人都跑来银行贷款买房。银行房贷利率不低,而且一般买房人贷款少则二十年,多则长达三十年,是一本万利的好生意,但现在风向已经发生了转变,银行有所动作。

据悉,在广州、深圳有一些银行在进入2021年之后已经"暂停"了个人按揭贷款,当然,有些银行工作人员也反映并非是市场传言的"暂停"房贷,而是"节制接单",贷款人需要等待时间比之前长了。

银行这一动作倒是让人感到奇怪了。众所周知,银行一般只有在年底的时候,各家银行受额度限制,才会放慢或者停止房贷。这才刚进入新的一年,按照原来操作方式,贷款通道会处于正常运行才对,如今银行这番操作让人看不懂呀?

买房贷款变难?有地方已经

要论这事,咱们还得从2020年最后一天的一则重要政策说起。

2020年12月31日,央行、银保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明确说明将对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针对不同银行情况分类为五档,不同档位对应不同贷款限制。

具体来说,五档银行分别中资大型银行、中资中型银行、中资小型银行和非县域农合机构、县域农合机构、村镇银行,银行规模越大级别越高,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上限也就越高,但最高也不超过32.5%,最低只有7.5%。

这对于银行来说,绝对不是一个"好消息",不过最糟心的事还在后面,这条政策从2021年1月1日开始执行,等于上面根本没有给银行多余时间来做缓冲 ,如果某家银行超越了"红线"规定,那么眼下最重要的事就是,将比例降低到合理区间内。

买房贷款变难?有地方已经

银行降低房贷占比有两种方式,要么是扩大分母,要么就降低分子。扩大分母就是银行扩大整体贷款规模使得房贷占比降到合理区间,不过这种操作方式看起来简单,操作起来却相当复杂。

首先得确定哪一部分贷款能扛起房贷这面大旗,是消费贷、经营贷亦或者其他项目,其次要在短时间内找到符合目标项目贷基本条件的优质客户,最后还得保证对方有足够能力偿还贷款,一系列操作下来,能不能达到预期结果还不一定。

扩大分母不行,就只能缩小分子了。由于个人房贷是银行所有贷款中最为安全部分,一直以来备受银行喜爱,贷款占比一直较高,一些银行突破"红线"也不是稀罕事,当务之急,牺牲眼前利益,直接暂停了贷款人新的贷款申请,是最简单粗暴但效果最好的方法了。

买房贷款变难?有地方已经

事实也证明,多数银行确实也在这么干,这也意味着,至少在2021年上半年,想要通过贷款实现买房梦要比之前难很多了,在这一限制背后,除了银行之外,对谁的影响最大呢?

很多人想到了刚需族,这点我是认同的。虽说在制定任何与"房子"有关的政策时,我国管理层总是会特别照顾国内刚需一族,比如前两天上海楼市新政就明确说了买房摇号时要优先无房一族,但不管何种程度的照顾,只要银行接到监管要求,顺势收紧了房贷,刚需族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影响,这里谈一点我的个人感想。

其一,千万不要靠"等"。刚需族对于房子的需求比任何其他群体都要强烈。历史的经验证明,房价是等不起的,有些人看到一些报道说是房价降低了后,总是会在不断安慰自己。但事实上,即便是在经历了2015年、2016年全国房价普涨,各地隔三差五楼市调控的情况下,直到2021年,那些优质城市,无一例外房价都在上涨,只想说一句,越等可能会越让人感到绝望。

买房贷款变难?有地方已经

其二,趁还能贷款,能买就买。有人曾说过,楼市是我国最大的灰犀牛,也有人说过,楼市有着最大的泡沫,未来对于楼市的调控只会越来越严格,流入楼市的每一笔资金都可能受到严格监管,这才刚进入2021年1月,监管的眼睛死盯着银行,银行再也不可能随对楼市"放水",趁着现在还能贷到款,别浪费了这个机会,能买赶紧买,当然以后你想自己去全款买房除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糟心   贷款   贷款人   分母   中资   红线   金融机构   楼市   房价   房子   操作   方式   政策   银行   地方   城市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