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的课,怎样上?


小学高年级的课,怎样上?


小学三个学段,每个学段有不同的特点,有不同的要求。第三学段是小学语文综合性最强的学段。要上好这个学段的课,对老师要求高,老师的语文素质必须高,学养必须强,否则,难以驾驭课堂。

我听了吴老师上的《凡卡》一课,吴老师是学校的语文科教研组长。每次上课,她总是精心准备,上的课总能让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这节课给我眼前一亮的是吴老师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重点段落的关键词,理解课文内容。

许多名师的课堂留给老师们极深的印象,那是名师们用心去教学。比如我校的冯老师在听了王菘舟老师的《长相思》等课教学后,评价道:

“一章三遍读,一句十回吟”在对语言文字的反复吟咏、层层悟读之中,可以渐渐达到准确的传情和悟情,朗读到位,还可以创设一种情境,使审美主体充分体会到审美客体语言美、图画美、音乐美,甚至情感美。

吴老师也深受王菘舟老师的教学风格影响,对于教学中抓住重点,进行反复、铺陈的教学方法,作了多次的尝试,在去年上《踏石》一课的时候,就已给县里的同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教学是实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依赖于教师对教材的处理,而对教材的处理又依赖于对教材文本的细读。对教材的处理看出教师对教材的把握的功底,也就是教师打算教什么,教哪些内容。看一个教师的教学就是看教师如何巧妙根据本班学生的学情设计好教学的流程。

吴老师在引导学生品读课文的时候,第一个问题是:凡卡为什么希望爷爷将他带回家?

学生回答,凡卡觉得生活没指望了,连狗都不如。这是引用课文中凡卡所写的信中的内容。看来学生已经通过预习了解了课文,但此时的理解,还是比较抽象的,因而吴老师作进一步地引导,问学生:凡卡原来是带着怎样的期望去做学徒的?课文是以两条线索来写的,一条为凡卡给爷爷写信,一条是凡卡回忆与爷爷在一起的乡下生活。而凡卡是如何带着美好的愿望去莫斯科做学徒的,文中没有交待,这一空白,让学生去思考去想象非常有价值。学生很快就说道,凡卡希望学好本领,赚钱孝顺爷爷。

但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呢?吴老师要求学生将自己的心与凡卡联系在一块读课文,将感受最深的句子划出来。

学生思考后,教师让全班学生进行阅读交流。

第一位学生读: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打,因为我给他们的小崽子摇摇篮的时候,不知不觉睡着了。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揍了我一顿。学生谈自己的体会是,凡卡受尽了折磨。

师:这“揪”的是手,是背,是头发,还拖、揍,一起读这段。

学生朗读课文。

师:此时此刻,我们看到的凡卡是怎样的?

生:遍体鳞伤。

教师让一学生朗读找到的句子。

师:难怪凡卡会说——

生:生活没指望,连狗都不如。

师:这个礼拜,老板娘叫我收拾一条青鱼,我从尾巴上弄起,她就捞起那条青鱼,拿鱼嘴直戳我的脸。戳是一下吗?你看到凡卡的脸上是怎样的?

生:满脸是血。

师:读到这,难怪凡卡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生:生活没指望了,连狗都不如。

师:吃的呢,简直没有。早晨吃一点儿面包,午饭是稀粥,晚上又是一点儿面包;至于菜啦,茶啦,只有老板自己才大吃大喝。稀粥与稀饭有区别吗?

生:稀粥没有什么饭,都是水。

师:从这段可以看到凡卡怎样?

生:饿。

师:饿得怎样?

生:没有力气。

师:谁来读这句?

学生朗读课文。

师:凡卡一点儿力气都没了。可见——

生:凡卡的生活没指望了,连狗都不如。

师:莫斯科最冷的时候零下30度到40度,连城最冷是3度到4度。此时凡卡冻得怎样?

生:他们叫我睡在过道里,他们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别想睡觉,只好摇那个摇篮。

师:凡卡冻僵了,你听到他的哀求了吗?请女同学读。

女生: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回到我们村子里去吧!我再也受不住了!……我给您跪下了,我会永远为您祷告上帝。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我就要死了!……”

师:凡卡还这样哀求——

生:快来吧,亲爱的爷爷,我的生活没指望了,连狗都不如。

……

从这段教学片断,可以看出吴老师极力地让学生理解作者是怎样通过凡卡的信,来叙说凡卡的悲惨命运的。吴老师紧紧抓住的就是“生活没指望了,连狗都不如。”这一句来教学生抓住关键句子理解课文,通过反复地朗读课文,想象课文留下的空白内容理解课文。

《凡卡》虽然是篇短篇小说,但作为小学的课文却是比较长的,因而如何寻找切入点,实施长文短教的策略,教学生理解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就是个难点。在这难点的突破上,吴老师做得相当地扎实有效。

这课在开始环节,也是上得很精彩的,在吴老师在检查学生预习生字时,有意让学生将撇嘴、揉眼、抽噎三个生词,结合插图,说说看到的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从而让学生较快地进入凡卡的生活情境中去。课上得简捷得当,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总之,吴老师对教材把握准确,处理得当,在课堂上尽量地腾出时间让学生思考、想像,通过朗读这一方法,让学生抓住关键语句,以理解课文,以读带讲,突出重点,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学段的课,无法做到面面俱到,讲究的一课一得的突破。


小学高年级的课,怎样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5

标签:莫斯科   青鱼   稀粥   崽子   头发   学徒   得当   课文   情境   句子   爷爷   教材   老师   教师   小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