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年级,这一转折学段的课怎样上?


三、四年级,这一转折学段的课怎样上?


第二学段的语文教学担负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在这一学段的语文课应怎样上?这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我听了陈老师所上的四年级的《纪昌学射》一课,颇受启发。

这课课文是根据道教的典籍《列子·汤问》改编而来的,主要讲纪昌在飞卫的指导下,严格要求,刻苦训练,终于成为射箭高手的故事。这是则寓言,古人通常用寓言来开启智慧,或用寓言来阐述道理。

听了陈教师上这课后,我相接感受到教师的语文素养很高,尽心尽力地进行了教学设计,在课堂中注重了学习方法的指导。

陈老师最突出的特点是朗读能力很强,抑扬顿挫,充满感情,非常能够打动人,感染人。而且陈老师的上课时的过渡语言,及对学生的评价语言可谓是妙语连珠,信手拈来。不愧是好教师的风范。

日常教学中,教师如果都能如此,学生耳濡目染,一定会喜欢上语文。

陈老师非常重视在语文学习中运用已经学过的词汇,更加准确、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在一、二年级的课程中,要求学生用所学的词语来造句表达意思,很多学生都乐于去做,而且做得很好,但是从高年级看来,不少学生用词却很贫乏,似乎就只学了那么几个词,这中间有“回生”的现象。这其中有词汇量增加,教师注重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却忽略了引导学生去运用的原因。

学语文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先具有能力,而后才渐渐明白为什么要这样说,或这样写。如不少人不知道什么叫歇后语,但却能用歇后语来说明生活中的现象和道理,这是一种模仿别人的说话的方式而形成的能力。我们古人主张教学经典的好文,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模仿。“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不学诗无以言”“别裁伪体亲风雅”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陈老师在教学中,在突破教学难点上独具匠心,她在课堂上,展示了梭子,并在展台放大了,让每位学生都对梭子有个感性认识,并且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认识过去用梭子织布的过程。这对于连扁担都不知何物的学生来说,是相当有必要的,如果对梭子是如何在织布机上来回穿梭的不了解,对课文中对纪昌在织布机下练习眼力的描述也就谈不上真正理解。

陈师认为这样展示还不够,设计了一个环节:征求学生的意愿,让一位学生来扮演纪昌学习的过程,教师扮演织布的妻子。

在表演前,教师很自然地顺势用自己扮演的角色,引导学生读书,对“纪昌”提出学习的要求。表面是为了能够担负起扮演纪昌的学生更准确地演绎,实际上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学习抓住关键句子理解课文。

学生表演后,教师让表演者谈感受,学生答,很累。

教师就是要这个结果,紧接着引导学生注意纪昌如此训练的时间是多少?

两年呀。

这得要多少的毅力、恒心呀。

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能够联系自己的经验去感受体会课文,从而准确地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基本功的训练非常重要,但需要毅力、恒心的意思。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类似这样通过感受、运用语言文字课堂上训练还有不少,这是值得每位教师借鉴的。

教学中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教师向学生推荐了100篇的寓言课外读物。

语文教学是用课本教,不是教课本。教师向学生推荐寓言无疑是一个好的方式。然而,这一课有两则寓言,此时才上了一个,不是推荐寓言的最好时机。我认为,将这一环节改为让学生知道这个故事是古人写的,将古文展示给学生看,从而引导学生喜欢上文言文。因为文言非常地凝练,言简意赅,然后,要求学生借助已经学习过的课文,去看看能不能试着读一读文言文,理解文言文。从而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兴趣与自信A。

三、四年级,这一转折学段的课怎样上?

绘制图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列子   梭子   歇后语   文言文   恒心   课文   寓言   四年级   古人   陈老师   环节   语文   道理   现象   教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