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语文并不难:语文生活化


学习语文并不难:语文生活化

语文的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工具性决定了它的社会性,是一种载体,是为其它学科服务的。因此,它并不是一门很单纯的学科,只有在成为载体后,才有生命力。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经过比较长的时间探索后,课程标准强调了语文综合性学习与“生活实践”要密切结合,及“综合性学习应贴近现实生活”“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开展学习活动”。课标突出了用语文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是语文生活化的体现。

学习语文是学习母语的过程,听、说、读、写、书是学习语文的最基本的形式。在生活中,没有一个人是在入学前不会讲话的,是通过上学后,才学会讲话的。这就是语文生活化的最好的例证。

在教学中,语文教学与生活密切联系了,就没有什么难的道理。老师的作用就是引导学生运用语文法则,更准确地运用语言文字。在课堂上,老师在上课的各环节的指导作用尤为重要。如在课堂上,如何循循善诱地指导学生怎样请教同学,要有怎样的礼貌待人。课堂里老师必须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合作精神的表现,通过与生活中的场景结合,实现语文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运用语文的能力,提高语文的水平。一句话,语文的综合性学习姓“语”,任何为学习语文而展开的活动,只是一个形式。

课标对不同学段的综合性学习有不同的要求,如在第一、第二学段要求“较多地关注学生参与语文学习活动的兴趣与态度”,第三、四学段则要多关注学生在语文活动中提出问题、探究问题以及展示学习活动成果的能力。

这是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循序渐进地设立的每个学段不同的要求,课标还有具体的评价标准。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怎样操作呢?比如在《走进寓言》的一课中,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让学生讨论综合性学习的方法。如何解决问题查资料,分组,给小组起一个名称,并且做好各人的分工,考虑用什么形式展示学习成果。这是一个比较通行的模式。综合性课程的学习一般都有这一环节,似乎没有这个环节,就不是综合性学习了。


学习语文并不难:语文生活化

我认为这是对综合性学习的“误读”,综合性学习不应该注重形式,而应注重于用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研究的是将它与语文的常规课如何区别开来,明确它的特殊性。比如,语文综合性学习就内容而言,更多,不是一篇课文,范围更广,但只研究一个主题。就学习方式而言,学生的自主学习多些,同学之间的交流更多,需要分工合作。就学习结果而言,要得出一个学习结论,通过语言文字去表达这个结果。

有的课堂为,老师让学生用画画去表现学习的效果,我认为这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的是南辕北辙,是没有效果的无效学习活动。

好的综合性学习,应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去自读、自悟,教师只是个引路人的角色。比如有的老师在课堂,只是提纲挈领地用多媒体提供的影视、图片、课文重组等素材加以引导,补充,使得学生学习活动,方向性更明确,内容更丰富。

小组的学习形式决定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一种方式。这也应该实事求是,应该由学习的内容来决定,而不是每节课都要用自由重组的方式,这样时间浪费较大,教学效益减少许多。课堂上,最常用,最好用的是在前后排四人组成的小组,速度快,效率高,当然,小组学习还要注意平时在教学中的运用,对学生进行规则的指导,这样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果。

语文生活化,是学好语文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具有非常强的生命力。

欢迎@杨老师的作文教室 留言、交流。


学习语文并不难:语文生活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语文   语言文字   课文   生命力   载体   综合性   学科   环节   形式   小组   效果   老师   方式   内容   数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