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看后市:A股为何大跌?后市怎么走?

上周市场表现平稳,后半段市场情绪有所回落,全周上证指数涨0.31%,深成指涨0.38%,创业板指数涨1.08%。成长股代表中证500高开高走,全周大涨1.77%,再创年内新高。行业层面,高景气的新能源汽车、光伏和半导体产业链前期暂歇后再度领涨;消费行业整体表现低迷,农林牧渔、纺织服装和食品饮料跌幅居前。


今日A股全线调整,创业板指跌幅扩大至5%,深成指跌超4%,沪指跌超3%,两市超3800股下跌。“双减”政策落地,教育股全线大跌;市场继续“醒酒”,茅台跌至1800元;医药股持续走弱,但芯片半导体逆势走强,成为全市场最靓的仔。市场为何大跌?后市怎么走?来看本周机构观点。


01

于翼观点 | 结构分化更加明显,拥抱科技


上周指数小幅上扬,结构分化更加明显,以新能源、半导体为代表的科技产业引领市场,而银行、地产仍然拖累指数。降准政策落地,使得市场对货币政策的预期重新变得乐观,同时海外疫情出现反复,对于全球流动性也形成一定正向预期。在流动性宽松的背景下,新能源、半导体为代表的科技产业迎来戴维斯双击,一方面下游需求持续放量带动上市公司业绩持续超预期;另一方面科技产业对于流动性宽松形成的估值弹性业更加明显。


中国目前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时刻,随着我国用工成本和房价逐渐上升,我国的劳动力和土地等要素的国际竞争力正在下降,在国际大分工的角色中,原来依靠纺织服装、小商品等劳动密集性产业的成本优势变得越来越不明显,预计未来随着海外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进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可能会进一步减弱。外贸依存度下降,使得国产替代成为非常重要的转型方向。尤其是5G时代的到来,无论是居民对智能化产品的需求,还是智能制造在生产方式中的作用都越来越重要,所以科技崛起带来成长价值策略的有效土壤。


而在深度价值方面,巨大的人口基数带来稳定的市场需求,价值蓝筹通过多年的行业深耕建立了特有的品牌溢价,形成了长期稳定的盈利能力与现金流优势。所以价值低估后,容易出现较强的估值修复行情。


02

汐泰投资 | 整体经济预计保持韧性


海外方面,尽管Delta病毒造成新增确诊近期爬升,给全球复苏带来扰动,但由于疫苗对降低重症和死亡率明显有效,因此住院、重症、死亡病例都没有出现明显攀升,预计更大概率还是在复苏通道中。因此维持美联储短期暂不急于退出QE,但今年4季度可能是讨论QE退出的第一个窗口期的判断。国内方面,则在政策求“稳”的基调不变情况下,预计下半年宏观政策会持续针对经济的放缓进行逆向调节,尽管在地产等领域政府有意加强监管引发了个别企业信用风险,但在可控范围内,整体经济预计保持韧性。


此外,尽管经济总量增长将放缓,但以新能源、新消费、医疗服务、细分制造为代表的产业亮点纷呈,结构因素更为重要。


展望后市,我们认为下半年市场既没有系统性风险,也没有整体性机会,但看好成长股驱动下下半年乃至未来几年的结构性、长期、慢牛。我们认为最大的机会在可持续的、估值和增长匹配的成长股机会。我们的投资方向依然是寻找市场蛋糕重新切分、消费升级、技术进步、效率提升等驱动的成长性机会,投资主赛道依然是大消费(医疗、消费、服务)、科技和制造升级。


03

券商观点


中金公司:政策导向更加清晰,成长占优;风格维持中小盘

上周的焦点之一是部门领域政策的调整,包括继续强调“房住不炒”、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及教育领域的治理整顿。当前政策环境对于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升级的支持,与对不利民生改善的做法和领域持续纠正形成鲜明对比,产业趋势、宏观环境和政策导向均继续支持成长风格继续演绎。


我们从四月初开始提示“偏向成长”并重点提示电动车及科技硬件半导体产业链的机会,成长风格的独立行情已持续超过3个月,行至高位后市场分歧和股价波动都在加大。


当前一方面新能源、半导体等产业趋势景气度持续较高,例如6月国内和海外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继续高增,产业链缺货现象朝上游蔓延,硅料降价兑现利好光伏产业;另一方面疫情对需求侧影响日益明显,国内和海外利率超预期下行已有所反映,央行降准和二季度经济数据稳中趋弱都表明周期性机会的减弱,我们在下半年展望中所阐述的“疫后新常态”下市场焦点可能转向更加关注增长可持续性的逻辑在继续强化。


展望后市,虽然结构性估值偏高可能加大波动和导致成长风格内部分化,但政策稳中趋松且流动性相对宽裕可能暂时提升市场对估值的容忍度,重点关注7月底政治局会议的窗口期。


当前结构分化、偏成长的风格部分类似2013年创业板的独立行情,建议轻指数、重结构、偏成长,同时部分周期细分领域受供给侧逻辑支撑,市场可能呈现“成长为主,兼顾周期”特征。


方正策略:三大原因导致市场大跌 未来成长风格仍有望继续占优

今日市场大幅走弱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近期政策对教育、互联网、地产等重点行业加大监管力度,导致市场风险偏好显著下降。7月24日两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同日市场监管总局针对腾讯享有网络音乐独家版权的行为做出处罚,市场对未来政策强监管的担忧加剧,周五港股、美股的教育、互联网相关公司出现大幅调整,传导至A股导致市场风险偏好明显回落。此外,7月23日上海市率先上调房贷利率,地产调控进一步从严的迹象凸显。


二是部分白酒公司中报业绩不及预期,通过业绩高增消化高估值的逻辑被证伪,导致当前仍处于高位的食品饮料、休闲服务板块出现估值回调,机构从消费调仓成长导致市场分化加剧。


三是外部扰动因素仍存,正在进行的中美天津会谈进展有限,中美关系难以发生方向性改变。本周四美联储将宣布最新的利率决定,美联储政策是否会发生转向具有不确定性,而近期外资的大进大出同样加大了市场波动。


坚守景气主线,未来成长风格仍有望继续占优。宏观层面,后疫情时代我国面临经济潜在增长率长期下行的压力,而创新是驱动增长的根本源泉,只有依靠科技创新开启经济的新一轮上行周期,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入高等收入国家行列。流动性层面,中性偏暖的货币政策基调有望成为常态,利好成长风格的不断强化。产业政策层面,新一轮科技周期的持续演绎和政策对科技创新的支持是当前的主旋律。总的来看,在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流动性较为充裕的背景下,2019年以来成长风格占优的格局将延续,后续有望继续跑赢。


中信证券:市场流动性趋紧,结构再平衡提前开启

市场流动性开始趋紧,预计板块极致分化提前终结,但市场整体大幅修正风险很低,稳中向好的宏观基本面支撑结构再平衡,成长板块从高位赛道轮动到低位,部分消费和医药行业具备左侧布局价值。


首先,近期市场增量资金流入趋缓,场内活跃投资者仓位快速接近年初高点,存量资金恐慌性调仓,后续调仓效应趋于减弱,配置型外资年内首次持续流出新能源板块,流入消费板块。其次,宏观层面流动性仍然宽松,抱团瓦解的市场冲击弱于一季度,下半年宏观经济驱动力和亮点犹存,基本面支撑市场结构再平衡,传统核心资产负面预期已充分反映,再平衡过程中有估值修复空间。配置层面,结构再平衡过程中“高切低”将成为主要特征,部分景气回升的消费和医药行业当前就具备左侧配置价值。


中信建投证券:稳中求进,结构性行情持续

7月2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该意见要求继续开展教育行业双减工作。教育行业受到显著影响,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呈现出显著的下跌。教育行业是否能够再现当年白酒行业的辉煌,这是当前市场最关心的热点话题。对比课外教育行业的整顿和三公消费禁令、禁酒令可以发现,这二者是存在着本质的不同:第一,政策着力的对象不同。三公消费禁令和禁酒令主要针对的是政府消费和军队消费这两部分客群,并未针对大众消费;K12教育行业的针对的是供给端,直接限制了企业定价权、业务拓展权利,上市融资权利。第二,政策持续性不同。三公消费禁令和禁酒令颁布后,各级政府和央企都严格执行,政策变成了约束,行业运行进入新常态。教育行业预期可能出现连续性的政策,比如增加校内活动的供给,增加学生公益性活动等方式来满足学生需求。


此前在7月月报中专门提出了跟EV和光伏相关的新材料行业选择了出来,推荐了稀土、精细化工等行业。现阶段股票市场结构性行情持续。仍然坚持景气主线,选择成长行业作为优先配置的方向。持续推荐新能源、新能源车、半导体、精细化工等行业。


招商证券:六大思路把握中国优势制造

2016年以来,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A股、港股和美国上市的中国优质企业均受到全球资金的追捧,形成了中概股、茅指数、A50指数、恒生科技指数轮番崛起的局面;而中国的制造业整体表现一般。2020年以来随着政策基调的调整,中国优势制造开始逐渐崛起,未来五年A股投资应聚焦已经或者逐渐具备全球竞争优势的中国制造业。除了当前正火热的新能源和半导体外,投资者也可以沿着“全球需求”“双碳约束”“民族品牌”“科技革命”“国产替代”“国家安全”六大思路寻找中国优势制造标的。


兴业证券:科创长牛方兴未艾

展望后市,中期维持“下半年宏观有惊无险、 A 股不是熊市、行情先抑后扬”的基本判断,市场整体上没有系统性风险,平淡中寻找新奇,结构性机会精彩纷呈,科创长牛方兴未艾。但是,短期,A股市场面临海外市场波动风险、国内化解存量风险过程中的阵痛,以及教育、互联网等监管政策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所以,短期内市场进入颠簸期,科创等前期热点的赚钱难度提升,甚至有调整风险。投资策略,建议趁机调整优化持仓组合,逢低耐心布局优质成长股,不建议因为短期悲观情绪而盲目降低仓位。


配置层面:成长依然是推荐的核心主线,高性价比资产的行情协奏曲,也不容忽视。下阶段可以关注中报预喜的催化剂。经济复苏, PPI 保持高位运行,可以淘金中报业绩超预期的高性价比资产,特别是化工、机械、有色、汽车、交运等绩优股。包括,1)长期性价比高的“小而美”科创小巨人;2)中报超预期的绩优股中,寻找能够穿越周期属性、具有新的成长阿尔法个股,淘金有色、化工、交运、玻璃等领域某些周期价值股面纱下的新兴成长内核;3)那些基本面不太亮丽领域,提前布局下半年有转机的资产,包括,小家电、汽车、机械,也包括消费细分行业的“龙一”。


广发证券:增持攻守兼备的小盘价值搭配小盘成长

市场风格大概率延续。技术上,当前热门赛道交易拥挤度上行、后续波动可能加大,但拥挤度尚未触发历史阈值对技术面形成破坏。历史上行业成交额/A股非金融成交额的比值突破5.5%,且同时成交额占比/自由流通市值占比触及均值+1STD,则大概率对应指数在2个月内会出现一定调整。当前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等热门赛道的产业逻辑依然稳健,交易拥挤度有所提升使得后期波动可能加大,但拥挤度未至极端,尚未触发技术面的破坏条件。


A股延续“市值下沉”,增持攻守兼备的小盘价值搭配小盘成长。A股继续坚定“市值下沉”,碳中和供给侧收缩政策升温,小盘价值股胜率进入回升期,继续增持小盘价值——供给约束、盈利预期上修且估值处于历史低位的钢铁,稀土/铝,玻璃,化纤。兼顾仍有市值下沉空间的小盘成长——即期/预期业绩好且高低估值分化大的光学光电子、军工;主题关注碳中和相关新能源车、光伏。


国盛证券:继续看好科创、创业引领的成长行情

继续看好科创板、创业板引领的成长行情。从半年度策略以来便反复强调,今年市场的最显著的变化,就是增量资金入场放缓,市场转为存量博弈,带来投资逻辑由“躺赢”走向“内卷”。类似13年初到14年中存量博弈行情,高增速成为制胜关键。中长期,再次强调看好科创板的三大逻辑:1)资金从增量入场到存量博弈,高增速成为制胜关键。而科创板作为当下全A增速最高的板块,有望成为战胜“内卷”的最强主线。并且,近期降准主要针对小微企业,也对科创板企业形成利好。2)科创板聚焦长期最优赛道,高增速有望延续。作为中国未来、尤其是硬科技核心资产的摇篮,在经历2年的发展与成长后,科创板已经到了可以集中挖掘、关注的时候。3)机构仍然低配,叠加外资加速入场,在今年整体存量博弈的市场中,有望迎来增量的定向浇灌。


着眼未来、把握当下、配置科创。三条线索“掘金”科创板:1、上市以来回撤较深,已跌破发行价的;业绩增速一直领跑科创的“高成长”;开拓A股新方向,对标稀缺的细分赛道“独角兽”的。2、景气的确定性较强、有望高增长的新能源汽车、军工、半导体&消费电子、AI、CXO服务&医美以及次高端白酒等细分赛道。3、受益海外需求拉动的石油石化及化工、有色、光伏等板块。


来源:于翼资产、汐泰投资、WIND、券商中国


声明:本文观点来源于管理人,不代表本公众号的立场,本公众号不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评论、预测、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来源于管理人、第三方,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小盘   存量   赛道   新能源   后市   流动性   景气   半导体   中国   风格   结构   价值   政策   行情   行业   财经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