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闲置校舍,能否迎来“第二春”?理清楚,四大焦点是关键

农村闲置校舍,能否迎来“第二春”?理清楚,四大焦点是关键

近日,全国“两会”进行中,各位代表,都在建言献策,“农村养老”也成为焦点话题。

全国人大代表刘丽,表示:农村养老事业可以立足农村的自然条件,利用农村闲置的校舍、村部、厂房等进行涉老化改造,避免重复建设,同时加大社会资本进入养老领域的引导和激励力度,对于愿意进入农村养老产业的社会性力量,给予运营、房租、康养等方面的补贴。

建议虽好,但要理清背后,四大焦点:

1、农村“老龄化”严重。年轻人进城打工,不得不把孩子和父母留在农村,父母在家没有儿女在身边,父母有个头疼发热没有人管,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人干一辈子了,让老人有一个幸福的晚年,作为儿女的你、我、她,都非常关注,这个需求急迫感十足。

2、生育率下降,农村的孩子越来越少。当下,很多农村的小孩,都会去附近的城镇去上学,不像以前就近读书了。学生少了,许多农村学校进行了布局调整,撤并了生源不足、规模过小的学校。农村闲置的校舍,也就越来越多,处于闲置或半闲置状态,一些校舍由于久无人用变得破败不堪,甚至沦为鸟窝、仓库、羊圈,造成资源浪费。

3、产权归属,应厘清。农村校舍产权归属,不清晰。理应来说,农村校舍应该归村集体所有,产权归村集体资产。现在的问题是,一些地方的闲置校舍产权不清晰,这成为有效再利用的拦路虎。更有甚者,有的集体所有的农村闲置校舍被当成村“两委”某些个人私有财产,暗地里被低价处置,成为腐败滋生的温床。无论是属于教育部门,还是当地村集体,闲置校舍的利用只要遵循服务于民、有利于民的原则,不出现被私用的现象,就可以因地制宜、物尽其用。农村闲置校舍资源的处置与利用亟需规范。

农村闲置校舍,能否迎来“第二春”?理清楚,四大焦点是关键

4、处置方式,多样化。在厘清产权归属的前提下,如果成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可以做成涉老化改造的“养老院”,壮大农村养老产业。还可以,入股招商进来的农村一二三产融合项目里,改造成民宿发展旅游;改造成村民活动中心或图书馆;租赁给返乡、下乡的年轻创业团队等等。无论哪一种方式,都应该多想办法,不能让闲置的校舍沉睡下去,改变其再利用价值低的现状。

本应是书声琅琅的校园,却在闲置后变成了鸟窝、羊圈、猪圈、菜地、仓库、废品点,有的还彻底荒芜,杂草丛生,甚至变成危房。谁看了,都感觉不舒服。

这就需要地方村“两委”的管理智慧和责任心,闲置校舍处置又涉及住房和城乡建设、财政、规划等多个部门,合理处置,有效利用,才能壮大村集体经济,促使乡村振兴。

农村闲置校舍,能否迎来“第二春”?理清楚,四大焦点是关键

这几年,乡村旅游、田园康养等大行其道,如果闲置校舍能够改造成田园康养社区或养老院,不仅可以服务原住民的养老需求,还可以吸引新居民,充分激活农村的发展活力。

希望,闲置的校舍,能够迎来第二春!

文 / 李国民 / 跨界融合策划人 / 三农观察员 专注(乡村建设、文旅、农旅)等项目的前期策划、规划设计!

从开发到运营,选项目,抓政策,打市场,盯运营;请关注“唯美乡村”微信公众平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4

标签:校舍   生育率   农村   羊圈   鸟窝   集体所有   厘清   养老院   田园   儿女   仓库   乡村   产权   集体   父母   关键   焦点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