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读10本书,和一个月反复读1本书,哪个收获大?

一则有关全国国民阅读的报道:经调查,中国人年均读书4.66本,韩国人平均11本,法国人年均14本,日本人年均10本,德国人年均47本,俄罗斯人年均55本,犹太人年均64本。这个数据相比较其他国家已经很低了;虽然,从小开始接触书本,一直到毕业,到工作,我们真的坚持阅读了吗?甚至有很多人在毕业后,就开始放弃阅读了,稍好一些的转而阅读更为轻松的内容。

一个月读10本书,和一个月反复读1本书,哪个收获大?

小新偶尔看到了这个数据,平常爱看书的她也不相信这个数据,在心里低估着,到底阅读数量重要还是阅读质量呢?

小新觉得这个话题比较有意思,于是一个电话拨给了自己的好朋友小渔。“小渔,在忙吗?”小渔在小新眼里是学富五车的才女,没事找她唠叨自己的突发奇想,似乎这次换了风格。“不忙呢,”电话那头传来小渔的声音,“小新,有什么急事吗?”平常两人都是微信联系着的,这一电话可把小渔弄糊涂了!

“哈哈,没事啦,找你聊一个正经事,”小新解释道,“你觉得一个月读10本书,和一个月反复读1本书,哪个收获大?”

一个月读10本书,和一个月反复读1本书,哪个收获大?

小渔被这个问题怔住了,想了想回答道,“这倒可是见仁见智了!”

“怎么讲呢,”小新想听听小渔的见解,但又觉得自己对此有发言权,“当然是读一本书啦!”

“是的,但凡任何事都有一定的限定,”小渔若有所思的答道,“比如读十本书不见得比读一本书有用,而读一本书又不见得会比读十本书更有效。”

“那是读书在于有效了啰,”小新说,“好久没见了,出来散散心吧!”

一个月读10本书,和一个月反复读1本书,哪个收获大?

“好的啊,”小渔表示同意,“就在我们常去的街角那家咖啡店吧!”

她们两人短暂寒暄后,便进入了电话里的没有谈完的话题。

一、说一说个人的一些阅读习惯

“你说重点在于阅读的有效性,”小新迫不及待地追问道,“可是我只看完就可以了,我想看一个故事,沉浸其中,一步一步跟着情节走,知道结果就好啦!”

“这是一种阅读方式吧。”小渔说,

一个月读10本书,和一个月反复读1本书,哪个收获大?

“说到这,让我先讲讲你前面问道的一个问题,'一个月读10本书,和一个月反复读1本书'的收获性问题,”

“我先说说我的三种阅读习惯,看看是不是跟你的一样。”

“哈哈,洗耳恭听!”小新说,一副顽皮的模样!

“嗯。”小渔微笑了一下,短暂的思考后说道,“首先,面临新的领域的时候,我会利用一个月的时间,或者集中一个时间段阅读5~10本书,建立这个领域的知识架构,但是现在它还没有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我会通过这种方式,快速的掌握知识,然后对这一块非常熟悉的时候,我就会从中挑出1到两本,列在我的常读书单上。我甚至给书单分类不同层级,有些作为案例素材引用的,但不是常读书单。常读书单的标准,一个是它具有知识源头性的书籍,就是一手信息;二是在这个领域里面的占据头部的书籍,其他的书没法跟它竞争;三是具有指导实践价值方面的书。当然根据每个人的阅读领域不同,选择的标准也是不一样的。如果,对于我这个阶段的阅读的话,觉得能通过一个月的时间,快速的掌握一个领域的知识,那么,对我的收获是比较大的。”

一个月读10本书,和一个月反复读1本书,哪个收获大?

“那第二个呢?”小新问道。

我的第二种阅读习惯,就是阅读了一本书,会把这本书作为我的重点对待对象,把它四分五裂,找出核心知识点、关键词、主题,带着疑问以及探究书中没说的,通过这本书可以去延伸出很多的知识,那我就可能只看这一本书了,甚至还可以写一部专著式的小册子。

“那真是够学究式了! ”小新一点不想自己只是听众,每次小渔说完停顿的时候说上一句。

“那么,只读这一本书,怎么收获更大?我会把这本书的知识脉络梳理出来,找出书中的重要的知识点,会做上一些笔记,哪一些是难点?哪一些是这本书没有讲到的?哪些是我所总结出来的问题?通过这一条条的线索,在使用思维导图工具通过文字和图画的形式展现在眼前,就像全景图一样知晓大纲也不放过一处死角。这样是不是结束了,还没有呢!之后,我会进行拓展阅读,找本书相关的资料或者是书籍没解决的疑问和书中没有说的。这样,就相当于一本书,先是把它读薄了,把这本书全部理解了,然后我再把它给读厚了,就是让他去生产知识。”小渔说完,看着小新。

一个月读10本书,和一个月反复读1本书,哪个收获大?

“好吧,”小新看着小渔说道,“你可以当老师了!”

“别逗了,”小渔对当老师似乎不感兴趣,倒是挺喜欢钻研。忽然想起来,说道,“你刚说到看故事,你喜欢看故事?我忽然想到了哈利波特!”

“嗯。”小新应道,“我可是一个哈迷!”

“哈迷,我也是哟,”小渔对小新笑道,“我可喜欢J·K·罗琳罗姨了!”

“我们要谈罗姨了吗?”小新好像被这个话题给更加激动了,“记得高中看完哈利后,一直期待有只猫头鹰给我送来霍格沃兹的入学通知书!”说完笑了声。

一个月读10本书,和一个月反复读1本书,哪个收获大?

“还真有魔法学校哟。”小渔说道,“不但有魔法学校,现在全世界有些高校还开设了哈利波特相关研究课程,比如研究哈利波特与幻想时代!”

“嗯嗯!”小新应道。

“但是言归正传,举一个例子,”小渔说道,“当你阅读完《哈利·波特》系列,可以做些什么?”

“我喜欢罗姨的伏笔。”小新应道。

“嗯,最基本简单的是沉浸在故事中,为J·K·罗琳的埋下精妙的伏笔拍案叫绝!”小渔继续说下去,“除此之外,还可以(1)了解西方的历史文化,巫师背景;(2)列出故事的思维导图;(3)找到每一处的伏笔,看J·K·罗琳是如何设置伏笔,甚至在第一部就架构了整个世界;(4)故事中有哪些隐喻现实的事;(5)有哪些魔法知识,魔法咒语;(6)霍格沃茨魔法学校在现实中存在吗?(7)《哈利·波特》中各种名字的来源?等等。”

一个月读10本书,和一个月反复读1本书,哪个收获大?

“是的,这样读书才是真读书啊。”小新对此频频点头,“那你的第三种阅读习惯呢?”

我的第三种阅读习惯,”小渔说,“然而真正发挥作用的,最常用的就是,前面两种方式结合起来的交叉阅读法。如何掌握阅读的数量和质量,这也是该问题中我们需要核心讨论的,它并不是局限于一个月读10本书或一本书,所带来的效果如何?我们来算一笔账,如果把时间扩大到1年、5年、10年,我们就会发现惊人的一个数据。”

对此,小新在一个阶段都是如饥似渴的阅读书籍,不管是这个领域里面的书籍,还是主题范围内的阅读,或者是比较杂的阅读。然后,到了一个阶段,又会死抠一个主题,或者一个特别小的领域的知识,就是有可能一个月只看一本书或者两本书,把这本书死磕下来。可能过一段时间,她又会重新回到那如饥似渴的阶段,大量的阅读书籍,然后再专注于一两本书上来。如此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放长远来看,就会比较直观了。”小新说道。

“说到这里,让我想起来中文老师讲的曾国藩读书的故事!老师讲到曾国藩说过,看书和读书的关系'譬之兵家战争,看书则攻城略地,开拓土宇者也;读书则深沟坚垒,得地能守者也。'”小渔说,“接下来,继续谈有效性。”

一个月读10本书,和一个月反复读1本书,哪个收获大?

“哇,你还是曾迷啊。”小新说。

“所谓有效,除了三种阅读习惯,把书读进去之外,”小渔思索下继续说道,“很关键的一点就是回顾,也可以说是重复。

“是的,有些书看完就再没有看了。”小新肯定地说。

重复和回顾,就是曾国藩说的‘得地能守者也’!”小渔说,“不能像狗熊掰棒子。”

二、说到这里,我们再来谈一谈怎样提高阅读的收获。

“那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可以提高阅读的有效呢?”小新问道。

小渔反过来问小新,“你平常是个目的型阅读者,还是散漫型阅读者?”

“别说我了,我天马行空,你知道的?”小新有点不好意思。

“下面谈谈三种不同的阅读者类型,”小渔说,“顺便谈谈阅读的收获。”

“嗯!”小新应道。

第1个是作为一个输出型阅读者。简单来说就是通过输出来检查自己阅读收获有多少?比如说最简单的一个测试方法是,看完这本书,能不能写出一篇书评来?写书评要做到的是找到本书的重点,读完后再阅读和理解重点,然后再把重点,写一个讲书稿。其实,写讲书稿,特别考验阅读的收获,写出一篇不错的讲书稿,已经跟别人阅读一本书完全不一样了。其实,输出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写短评、画思维导图、做分享、把学到的应用到工作当中来,这些都是作为一个输出型阅读者的一些方式。当然,我比较推荐的就是我们在前面举的《哈利·波特》的例子,我们能够通过一本书,我们怎么把它读薄的同时,又把它给读厚了,这样子你所能收获的不单单只是一本书的知识,而是一个体系的知识,那是属于你自己的财富!最后,可以写一本专著式的小册子,这是输出型阅读者最大的收获。”

“哈哈,果然是哈迷。那第二个呢?”

一个月读10本书,和一个月反复读1本书,哪个收获大?

第2个是主题阅读者。所谓的主题阅读者,在某一个领域里面特定的主题的阅读者,或者扩大为一个领域的阅读者!比如,你是一个小说爱好者,喜欢侦探推理类型,那么你会把推理类的小说全部看完;如果你对科幻比较感兴趣的,可以把科幻的书找来,把它作为一个主题式的阅读。比如,我们是需要创作职场类的文章,我们可以把职场这一个领域的主题列出来,知识管理、个人成长或者职业规划等,我们就在这一个主题下面去扩充我们的知识点。主题阅读,它的好处就是让你能够专注的去获取对应的知识,并且精准的去解决特定的问题。”

“我只有在写论文的时候,特别专注一个领域一个主题。”小新说道,“那第三个呢?”

第3个是任务目标型阅读者。所谓任务目标型,定了一个阅读目标、为了解决特定的情境,一个特定的任务!比如,我现在要去参加职称考试,为了考过,专注的去读这几本书,是不是?比如,在职场中,领导忽然让我去写一份推广文案,可我是撰写文章的(虽然都是写,但是文案还是不一样的哈),我不知道怎么去做啊!又不能推脱,只能自学了!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学呢?我可以看一本排名不错的专业书,还可以直接从网上找资料。最后,终于大致掌握了写文案的门道。因此,通过一个特定的任务目标的阅读,对于读者来说收获是很大的,不管是阅读一本书还是一个月阅读10本书。”

“今天真是收获不少啊,”小新说道,“我觉得我们写一个专辑了,跟你学的,现学现卖哟。”

一个月读10本书,和一个月反复读1本书,哪个收获大?

“嗯嗯,”小渔看了下时间,说道,“不早了,去吃饭吧!”

小新和小渔从咖啡馆出来,拐过街角,消失在一片灯红酒绿中!

三、最后,做一个总结

一是,在一个阶段,比如一个月,如果是为了快速掌握一个领域的知识框架,我们认为阅读10本书为佳,再挑出重点书籍,做一个深入学习。如果是要做深入掌握一本有价值的书,完全掌握把它读薄了 ,那么我建议,只阅读一本书为佳。

二是,在长久的阶段,读书一定要进行交叉式的阅读,既要输入数量也要输入质量,当然选择书籍本身也要有质量,这里的输入质量指的是阅读的质量。如果单纯只有数量,没有质量或者单纯只有质量没有数量,就像只看到森林,或者只看到树木,如果说把两者结合起来,我们既看见森林又见树木。

一个月读10本书,和一个月反复读1本书,哪个收获大?

当然,这里值得指出的是,如果读者要去制定一个读书计划,所谓的读10本书,并不是一定要一个月去读10本书,而是一个阅读的数量的概念!根据实际情况,一个月读5本书,每个月都坚持如此,那么,收获是非常大的。而每个月精读一两本书,就像坚守阵地一样。

而真正关键的就是,回顾以前阅读过的书籍,定期重复和实践书中的知识,才是我们阅读的最好习惯。就像曾国藩说的,开拓土宇很重要,但是得地能守也很重要,得地能守,守其重点关隘,读书也是一样,阅读十本书,但是只有一两个是重点关隘,用来定期重复阅读和定期回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哈利   波特   书稿   伏笔   说道   数量   习惯   阶段   领域   重点   书籍   质量   故事   知识   主题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