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朱闪闪不开单 遇渣男 为何受伤的总是她?这是比马龙效应

最近在追《安家》,无意间被职场傻白甜——朱闪闪同学圈粉了。一路看着这个小姑娘,从毫无斗志的职场小菜鸟,逐渐变成斗志昂扬的进阶达人。眼瞅着她的小宇宙逐渐爆发,颇有些感动。

《安家》朱闪闪不开单 遇渣男 为何受伤的总是她?这是比马龙效应

不过对她映像最深的还是偶遇渣男那场戏:虽然朱闪闪发传单发来个饲料大王,但她有眼不识亿万富翁林茂根,被房似锦白白捡了便宜不说,还被渣男梁先生盯上,差点羊入虎口人财两空。好在这孩子没心没肺,很快就调整过来了。

《安家》朱闪闪不开单 遇渣男 为何受伤的总是她?这是比马龙效应

我一直在想:为什么朱闪闪这么容易相信渣男呢?明明王子健一直在耳提命面警告他,但这姑娘就像缺根筋一样,被人三言两语就骗到酒店去了!一块蛋糕、一杯咖啡、几句毫无营养的奉承就能让她飞蛾扑火?相信和我有一样困惑的人不在少数,但仔细想了想,好像又有些理解了。有人认为这是朱闪闪嫁入豪门的虚荣心作祟,我却不这么认为。当然也不排除她那点虚荣心推波助澜,但这个大家都能看懂的局,我不信朱闪闪看不懂。有没有可能或许她从一开始想要的,就不是豪门金龟婿,而是另有所图?

没被肯定过的孩子,容易走向极端


《安家》朱闪闪不开单 遇渣男 为何受伤的总是她?这是比马龙效应

我们来分析下,朱闪闪作为全店唯一没有开单之人,再不开单就只能离开,压力可想而知。一路走来,除了被视为店里的吉祥物,她工作上的存在感几乎为零。从未被肯定过的她,急需找到自己的存在感!而此时一个高大帅气还开着宾利的帅哥,越过资深的同事,直接向她抛出橄榄枝,这对她无疑就是一剂强心针!“你们不都看不上我么?看看,一个开着宾利的帅哥让我给他找房子。”,这可能才是她毫无顾忌的最根本原因。

哲学家詹姆斯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

与其说朱闪闪是个一心想进入豪门的虚荣鬼,倒不如说她是一个“强烈渴望被肯定的孩子!”。这种渴望让她顾不上个人安危,并被坏人利用。这种因缺少肯定而走向另一个极端的例子并不少见。

《安家》朱闪闪不开单 遇渣男 为何受伤的总是她?这是比马龙效应

奥斯卡提名电影《Lady Bird》(伯德小姐),有个片段曾让我久久不能平静。高中生伯德想去大城市上大学,母亲不肯定孩子志向,反而二话不说就开始打击:“反正你也考不上”,并一直挖苦讽刺,女孩不得不跳车逃离。整部影片都充斥着母亲和伯德的争吵,母亲热衷于一次次否定孩子,伯德则在一次次证明自己中与母亲越走越远,甚至不惜跳车抗议。这个不被肯定的孩子,只能选择以最激烈的方式回应母亲的打压。

不止电影,现实生活中这种不被肯定的孩子也不在少数。那个告诉父亲“我一生最大的悲哀,不是没有赚得全世界,而是请你欣赏我!”的三毛;那个说着“我最大的失败,就是没得到妈妈肯定”的导演姜文;那个知性大方却直言自己很自卑的董卿;他们哪个不是优秀到发光,但得到家人的肯定却成了他们每个人最期盼的奢望。

为什么那么多家长不愿意肯定孩子呢?

不会肯定孩子是很多家长的通病,传统文化告诉我们“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们习惯让孩子吃苦,习惯挫折教育。当孩子取得好成绩后,我们总会千方百计找些词语打击他,生怕他飘起来。

但这种刻意地忽视否定,真的能让孩子意识到不足而倍加努力吗?未必!家长的否定不仅会让孩子“习得性无助”,还会因为“比马龙效应”让孩子产生行为偏差。

《安家》朱闪闪不开单 遇渣男 为何受伤的总是她?这是比马龙效应

所谓的比马龙效应”是指,评价主体低估被评价者的能力,认为被评价者是不求上进、行为差劲的,以致被评价者将这种观念内化,促使被评价者产生不良行为。比如一个学习原本不错的孩子,如果父母以负面的言语“贬低”,孩子就会开始自我否定,破罐子破摔,以发泄对父母的不满。

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博士曾说:“没有一个孩子愿意承认自己比别人差,他们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孩子们对自己的认识往往来源于成人的评价。”

简单地说,就是只有当你相信孩子优秀后 ,孩子才会真的优秀。就像傅园慧的爸爸每次赛前都会告诉女儿“你是最棒的,你是天才!”,这个从小延续下来的习惯,成了傅园慧多次大赛的精神支柱。

所以,不要再一边打击教育、挫折教育,一边又饱含深情的告诉孩子“我这是为你好!”。心理学家弗洛姆曾说:“有些父母戴着以道德为名的面具,束缚着子女对生活本身的渴望。”,不就是这种以爱之名却爱打击孩子之人吗?

“否定”不会让孩子触底反弹,“挫折商”才能帮孩子渡过难关

《安家》里我欣赏朱闪闪不仅是因为她的“傻白甜”人设,更是因为她受伤后强大的恢复能力。虽然险些人财两空,但王子健仅用一个娃娃机就让她恢复了常态。朱闪闪这种秒恢复的能力真是让人羡慕又咋舌。

《安家》朱闪闪不开单 遇渣男 为何受伤的总是她?这是比马龙效应

我们做父母的,很多时候会有意无意地伤了孩子的心,但孩子是否具备朱闪闪的复原力,我深表怀疑。一味地“否定”不会让孩子触底反弹,只会让他们更加沮丧!我们总希望否定、挫折能激励孩子,但从不告诉孩子怎么面对挫折,不是有些搞笑吗?

美国职业培训师保罗·斯托茨,专门研究了那些遇到麻烦的人。通过对比不同人对“麻烦”的态度,他提出了“挫折商”一词。挫折商简称是AQ(Adversity Quotient),是指一个人面对逆境时的挫折承受能力与反逆境的能力

保罗·斯托茨发现,那些”挫折商“高的孩子,遇到困难时不放弃的概率更高;在人的智商和情商都相差无几的情况下,”挫折商“高的孩子更容易成功。

那要如何培养孩子“挫折商”,防止孩子被困难打倒呢?

在《修炼你的挫折商》一书中保罗·斯托茨认为衡量挫折商有四个方面:控制(control)、归因(attribution)、延伸(extend)与忍耐(patience)。而我们也将通过C-A-E-P4个步骤,帮助孩子培养对抗困难的勇气。

《安家》朱闪闪不开单 遇渣男 为何受伤的总是她?这是比马龙效应

▼控制(control):培养孩子控制感,助力孩子形成“内聚性的自我

社会心理学有一个很出名的“费斯汀格法则”,它是指:生活中的10%是由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的90%则是由我们对事情的反应所决定。也就是说我们对事件的控制感,决定着事情的发展方向。

“内聚性自我”则是美国心理学家胡特提出的,它是指孩子对自己的认识是应该建立在“我是好的”这种向心力之上,这种向心力会让孩子形成一个稳定的自我认识。一旦孩子形成“内聚性自我”后,就可以经受任何情绪惊涛骇浪的拍打了。

这就要求我们家长,平时试着让孩子自己做主一些无伤大雅的事情,从小锻炼孩子的控制能力,进而加强”内聚性自我“的形成。

▼归因(attribution):拒绝消极归因,提倡积极归因。

《安家》朱闪闪不开单 遇渣男 为何受伤的总是她?这是比马龙效应

归因是指,挫折发生或人们的具体态度,有些人会企图向外寻找原因、逃避;而有些人则向内寻找原因、找到可以努力的地方;前者被称为“消极归因”,后者称为“积极归因”。

比如,同样是考试成绩不理想,“消极归因”的孩子会认为是试卷太难,有些知识点老师没讲到;而“积极归因”的孩子则会思考,为什么自己没有学会举一反三。

引导孩子“积极归因”,能提高孩子的“挫折商”,帮孩子寻找解决办法,不怨天尤人也不看低自己。

▼延伸(extend):挫折延伸要适度

所谓“延伸”就是碰到挫折时的联想能力。生活中,家长经常训孩子会说:“干啥啥不行,吃啥啥没够”,这其实就是一种过渡延伸。

《安家》朱闪闪不开单 遇渣男 为何受伤的总是她?这是比马龙效应

过度延伸会影响孩子对挫折范围的界定,比如你一旦告诉孩子:“这次数学没考好,你必须从英语上把这些丢掉的分数补回来。”,那么孩子这次考试,英语八成也不会考好。这不是他跟你作对,而是这种过度延伸让孩子对英语也产生了抵触心理。

帮助孩子建立高“挫折商”就要求家长,拒绝过度延伸。

▼忍耐(patience):耐力让孩子更乐观

保罗·斯托茨强调,耐力是挫折商的最重要影响因素。耐力高的人,会把困难看作是暂时的,他们目光长远,这会让他们保持乐观的精神,增加行动的可能。

《安家》朱闪闪不开单 遇渣男 为何受伤的总是她?这是比马龙效应

孩子的忍耐力可以通过延迟满足来逐步培养。比如,孩子要看动画片,可以先让他等一分钟;想要玩具,可以先引导孩子完成别的任务等等。

总之,简单粗暴的否定不会让孩子对困难迎难而上。幼年时培养的强大自信,才会让他鼓足勇气,勇往直前。如果你也想让孩子再碰到困难时,不畏缩、不放弃,那么不妨试试C-A-E-P这4个步骤提高孩子的挫折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1

标签:伯德   斯托   保罗   评价者   英语   心理学家   耐力   挫折   效应   困难   家长   母亲   事情   自我   能力   孩子   马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