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4.5亿人熬夜“00后”成典型 家长需警惕 熬夜变笨已证实

刚过去的世界睡眠日,喜临门携手中国睡眠研究会、小米大数据,发布了一份中国睡眠指数报告,报告指出据统计全国有4.5亿人习惯熬夜。#4.5亿国人熬夜的真相#显示:996群体、年轻妈妈和00后成了最典型的三个熬夜群体。996人员因职场需要下班很晚所以晚睡;年轻宝妈则因宝宝睡眠规律尚未形成而晚睡,这两个群体都好理解。但只有10几岁的“00后”也成晚睡一族,这点我倒真没想到。

大数据:4.5亿人熬夜“00后”成典型 家长需警惕 熬夜变笨已证实

在睡眠指数报告上,我关注到一组数据:在2013年,平均入睡时间在10点左右;而在2019年平均入睡时间却推迟到了23:55,6年时间睡眠时间推迟了近2小时,这个数值针对不容小觑。这其中“00”后又贡献了多少呢?我们不得而知!

其实早在睡眠日之前,中国睡眠研究会就发布过一份《2019中国青少年儿童睡眠指数白皮书》。这份《白皮书》显示,我国6~17岁的少年儿童中,超过6成睡眠不足8小时,13~17岁的孩子睡眠不足的占比高达81.2%,睡眠不足已开始直接影响我国孩子身体健康。

“睡眠”是身体的革命,它存在的意义非凡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前天晚上睡不好,第二天犯困不说,精神也会特别萎靡,注意力更是无法集中。正是基于这样的体会,所以我们经常告诉孩子要早睡,也经常有权威机构会发布一些“儿童睡眠指南”。比如:美国睡眠医学研究院就曾发过过一份儿童入睡时长对照表:

婴儿4个月至12个月:要睡12到16小时

1至2岁的孩子:要睡11到14小时

3至5岁的孩子:要睡10到13个小时

6至12岁的孩子:要睡9到12个小时

13至18岁的青少年:要睡8到10个小时

虽然我们相信这份建议对孩子有益,但具体意义又完全说不上,所以我们经常一边训斥孩子要早睡,一边自己又盯着孩子做最多的作业,熬最深的夜!究其原因,还不是我们这些家长没意识到睡眠不足的危害?今天就来细数下睡眠不足带来的具体伤害:

▼不是吓唬你,“睡眠不足”真的会变笨!

波士顿大学做过一个实验,科学家给13个参与人员带上了特殊的帽子,让其在检测设备中睡觉。通过监测他们发现,人类的睡眠一般分2个阶段:慢速眼球运动睡眠阶段NREM(non-rapid eyes movement)和快速眼球运动睡眠阶段REM(rapid eyes movement)。在NREM阶段,睡眠又别分为入睡期、浅睡期和深睡期。

大数据:4.5亿人熬夜“00后”成典型 家长需警惕 熬夜变笨已证实

我们都知道,大脑仅占人体重量的百分之二,却要消耗人体能量的四分之一,你知道为什么吗?其实这就和人体睡眠机制有关。人类的大脑是个非常神奇的存在,脑科学家发现:人体布满了淋巴排毒系统,唯有大脑却没有任何淋巴。但大脑又是一个异常活跃的器官,势必会产生很多废物,那要如何清理这些垃圾呢?

研究人员发现大脑有一个区域,里面装满了干净透明的液体,它被称为脑脊液,简称CSF。这种液体填充了大脑空间,会将大脑释放的垃圾带入血液,排除大脑。而这种脑脊液只有在人体进入“睡眠状态”,才会大规模、周期性地开始工作。

大数据:4.5亿人熬夜“00后”成典型 家长需警惕 熬夜变笨已证实

简单地说,大脑只有在人体睡着时,才会开始排毒。如果长期不睡,大脑内毒素堆积,就很容易出现记忆力下降、感知力迟钝的现象。也就是说,熬夜真的会变笨。

▼“睡眠不足”将直接导致健康问题

我们人类经过40亿年的进化,才有了现在的昼夜节律。牛津大学睡眠和昼夜节律神经科学院所主任拉塞尔·福斯特教授,在《生物钟之日》中曾说:“长期违背生物钟,将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

大数据:4.5亿人熬夜“00后”成典型 家长需警惕 熬夜变笨已证实

1965年有个实验,记录了一个名叫兰迪加德纳的男生,连续11天没睡觉的经历:

第一天,开始注意力不集中;

第二天,眼睛聚焦困难;

第三天,肢体不在协调;

第四天,触碰敏感度降低;

第五天,鉴别能力降低;

第六天,……

到实验最后,这位男生开始变得多疑幻想、记忆出现偏差、甚至开始出现幻觉。

大数据:4.5亿人熬夜“00后”成典型 家长需警惕 熬夜变笨已证实

2017年诺尔贝生物和医学奖授予美国的三位科学家,他们通过一系列试验破解了自然界中“生物钟”的秘密,并且详尽的解释了生物钟存在的必要性。将其成果总结起来就是:不要熬夜!熬夜会破坏人类的长久进化来的生物钟,会直接影响人体免疫系统,对身体健康造成不可逆影响。

▼“睡眠不足”导致基因突变

英国萨里大学的科林·史密斯教授曾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里描述了一项实验:26名参试者被分为两组,一组人每晚睡眠不足6小时,另一组超过10小时,持续一周。

大数据:4.5亿人熬夜“00后”成典型 家长需警惕 熬夜变笨已证实

一周后,血液样本检测结果显示,睡眠缺乏组的受试者体内有七百多种基因功能发生了改变。我们都知道基因突变是不可控的,癌症也是基因突变的一种,那么这个基因有多大可能变成癌症我们不得而知,但700多种基因功能改变,带来的风险可想而知!

想过吗?孩子为什么会熬夜?

▼首先,父母习惯影响。

大数据:4.5亿人熬夜“00后”成典型 家长需警惕 熬夜变笨已证实

“睡眠”有个很有趣的现象,我们发现熬夜经常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就是说,如果家里有一个人喜欢熬夜,慢慢地其他家庭成员也会变得习惯熬夜。我们都知道一个家庭内,生活方式相似,生活环境相同,很容易产生相同的生活习惯。在生物学上,将这种现象叫做“生物电”,也就是“家庭磁场,在这个磁场的影响下,大家会变的步调一致,如果你发现孩子开始熬夜,不妨先自检下自己最近是否也在熬夜?

▼其次,课业压力大,学习效率低

课业压力大,课后作业多也成了孩子们早睡路上的拦路虎。北京市曾做过一项针对初一到高三学生的调查,调查显示:虽然孩子们每天都在熬夜写作业,但仍然有30%的学生,会有当天未解决的作业难题。

大数据:4.5亿人熬夜“00后”成典型 家长需警惕 熬夜变笨已证实

这导致这部分学生,不仅要背负沉重的课业压力,还有可能被老师批评。长年累月,孩子们落下的功课会越堆越多,压力会越来越大。久而久之,就有可能出现失眠焦虑、乃至厌学的情况。

虽然不排除一些孩子是因为自身学习效率低,导致熬夜。但也不得不承认,教育大环境下过分强调升学率,势必会让老师布置作业越来越多,如何寻求一个平衡点,需要我们家长和老师共同探讨。

▼最后,手机、电脑等带来的“报复性”放纵。

近几年手机、平板等电子设备的普及,在孩子们完成作业后,提供了一种新的放松方式。但也让孩子们在睡觉之前多了一种新的刺激。美国儿科学会的一份报告显示:当代社会接触电子产品的孩子越来越多,平均每个孩子的卧室,都会有至少一个电子产品。

大数据:4.5亿人熬夜“00后”成典型 家长需警惕 熬夜变笨已证实

调查发现大部分孩子学习完,为了犒劳自己会报复性玩手机。但研究显示晚上9点后,孩子们如果接触电子产品,玩一些刺激大脑类的游戏(射击游戏等)、看一些煽情的视频,都会直接影响孩子睡眠,减少孩子们深度睡眠的时间

“深度睡眠”代表着睡眠质量,前面提到只有深度睡眠时,脑脊液才会开始给大脑排毒,人体才能得到修复。澳大利亚默多克儿童研究所副教授Harriet Hiscock就曾说:“睡眠质量比睡眠时间更重要。”

那么,要如何让孩子减少熬夜呢?

▼首先,让孩子熬夜不如教孩子早起

很多孩子晚上熬夜是为了补白天的作业,但调查发现大部分人晚上学习的效率是低于第二天清晨的。在《奇葩说》里颜如晶曾给过一个非常新颖的观点:“想要快乐,又不想熬夜,很简单啊,早起!”。

大数据:4.5亿人熬夜“00后”成典型 家长需警惕 熬夜变笨已证实

没错,把熬夜要做的事情,放到第二天清晨会事半功倍。清晨,经过一夜休息,脑脊液已经把大脑内产生的杂质清理干净,记忆力、敏感度会的达到一天中的峰值,这时候去完成前晚剩余的作业,效率自然会提高。

睡眠专家告诉我们,晚睡是恶习,早起是自律。如果孩子作业太多,又不想让孩子熬夜,不妨试试早起。

▼其次,给孩子建立“奖励机制”,通过外因加强孩子内在动力

习惯熬夜的孩子,一天不熬夜很容易,但让孩子长期坚持不熬夜,就有些难度。此时,用一些“奖励机制”帮助孩子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就必不可少。

大数据:4.5亿人熬夜“00后”成典型 家长需警惕 熬夜变笨已证实

比如,告诉孩子,坚持早睡早起1周,就奖励她周末干一件自己想干但父母不同意的事,类似看一场电影,和小伙伴出去玩一天等等;熬夜晚睡一次,就减少第二天看电视时间等。总之就是,在孩子尚未形成早睡早起的习惯前,家长可以使用一定的奖励惩罚措施辅助孩子。通过外因的刺激,增肌孩子内在动力

▼最后,给孩子一个容易入睡的睡眠环境。

研究表明,光线会刺激视网膜向脑发送电信号,从而产生褪黑素。而褪黑素在血液中的浓度,是影响大脑清醒的关键因素。所以建议晚上睡觉前半小时,不要使用手机、pad、也不要让孩子在光线强烈的台灯下看书。可以给孩子屋内按上遮光窗帘,防止睡觉时光线作用影响孩子褪黑素波动。

大数据:4.5亿人熬夜“00后”成典型 家长需警惕 熬夜变笨已证实

同时,孩子床品也是影响孩子入睡的一个关键因素,市面上杂七杂八的配套用品质量堪忧,很容易滋生螨虫,比如床垫这种大件又不能经常晾晒,除螨仪效果也有限,经常睡在铺满螨虫的床上,如何谈睡眠质量?所以选择一款持久抗菌除螨的床垫,是保证孩子睡眠质量的必要方法。比如,喜临门最新款的双核抗菌防螨床垫。

万物都有频率,只有保持自己的频率不被喧嚣打破,才能轻装上阵勇往直前。压力之下不光孩子,还包括每一个熬夜的你我,频率已被打的支离破碎。如何科学睡眠成了我们最大的课题,希望这篇文章能让每个正在熬夜的孩子和家长对睡眠多一点认知。从今天开始寻找自己的昼夜节律,大胆去睡。要知道,睡眠好了,生活就好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脑脊液   节律   作业   课业   生物钟   美国   床垫   早起   睡眠   大脑   典型   家长   习惯   人体   小时   发现   孩子   数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