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生长激素后才发现 早起的孩子身高或矮10厘米 不重视很难弥补

7岁小侄女身高只有1.1米,平时家人也发现她比同龄人矮一些,但老人总说“孩子有早长和晚长”,也就没太在意。前两天开学,老师特意跟表嫂说:孩子个子长的有些慢,家里一定要多注意营养搭配。表嫂其实挺注意侄女营养摄入的,她本身在做早餐生意,在“吃”上面绝对不会亏待小侄女,但目测小侄女身高要比同龄人少10公分,所以我推测孩子个子矮应该与营养不良关系不大,建议她带侄女去看看“矮小门诊”。

了解生长激素后才发现 早起的孩子身高或矮10厘米 不重视很难弥补

结果出来表嫂说,查了一圈没发现啥大问题,不过医生推测:孩子个子矮可能和长期早起有关系。就诊时医生曾详细询问了侄女的作息。由于表嫂做早餐生意习惯性早起,大部分时间经常4点多就得起来收拾了。这种环境下,侄女经常5点多就起床了,虽然中午会补觉但医生却说:中午补觉时间较短,7点之前是孩子生长激素分泌的高峰期,这个时候要让孩子多睡觉。

早起竟然会影响孩子身高?

我们常听“早睡早起身体好”,也都知道生长激素会决定孩子身高,但却从没听过早起会影响孩子长身高!带着疑问查阅了相关资料,终于弄清了为啥早起的孩子反而个子矮。这一切还得从影响孩子身高的关键——生长激素说起。

了解生长激素后才发现 早起的孩子身高或矮10厘米 不重视很难弥补

生长激素(GH)是脑垂体分泌的一种蛋白激素,主要是促进蛋白质、骨关节软骨和骨骼软骨的合成,直接作用于孩子的身高。很多家长谈激素色变,但事实上人体激素中只有“糖皮质激素”会产生副作用,而蛋白激素并不会,相对而言生长激素是很安全的一种激素。

澳大利亚儿童研究所的儿童睡眠专家Harriet Hiscock研究发现,睡眠和生长激素的分泌强相关,人体内80%的生长激素是在睡眠时分泌的,可以说:睡眠是生长激素的“摇篮”。

当然,并不是说生长激素只会在睡眠时分泌,正常而言生长激素是脉冲式波动,每3小时会到达一次峰值,一天中会有8次左右波峰,但夜间分泌的会格外多一些,尤其在入睡初期的深度睡眠时分泌最多。

了解生长激素后才发现 早起的孩子身高或矮10厘米 不重视很难弥补

从这张生长激素分泌图可看到,晚上10:00~12:00,早晨6:00~7:00是生长激素分泌高峰期。换句话说,如果这个时间段孩子睡眠质量低,生长激素的分泌就会受到影响,身高自然会变矮。

其实不仅小侄女,早起已经成了现在很多孩子的一种生活常态。近几年经常听到“早起的孩子将迎接不一样的人生”的论调,再加上很多名人都习惯早起,这让越来越多的家长坚信:早起会让孩子更优秀。看过一个纪录片,跟拍了北京几个中产家庭孩子的节假日,这些孩子几乎都会在5:30点左右起床,吃早饭、挤地铁上兴趣班、补习班,一天打仗似的。

了解生长激素后才发现 早起的孩子身高或矮10厘米 不重视很难弥补

不得不承认孩子学习知识很重要,但身体同样重要。早起的确可以多出几个小时学习,但如果对孩子成长有一定影响,建议家长还是稍微晚点喊孩子起床。

家长要如何判断孩子矮小呢?

很多家长看着自家孩子比同龄人矮,但却不会判断是否需要医生干预,其实孩子生长发育是有规律的:每个孩子的发展速度不尽相同,一般而言新生儿身高都在50cm左右,如果小于47cm则会被提醒发育迟缓。

了解生长激素后才发现 早起的孩子身高或矮10厘米 不重视很难弥补

统计显示,出生后第一年能增长25厘米,第2年差不多能增长10厘米,第3年至青春期开始生长速度为每年平均5-7厘米,青春期每年增长8-12厘米,会持续2-3年。如果孩子3岁以前每年增长小于7cm,青春期以前增长小于5cm,青春期小于6cm,就可以判断为矮小,那么就需要家长带孩子去做一下正规检查。这没什么好忌讳的,毕竟著名足球运动员梅西也是生长激素的受益者,在他很小时就因为身高原因一直注射生长激素。

当然,在量身高是也是有一定技巧的。我们都知道一天早上最高、晚上最矮。要想记录孩子精准生长曲线,就需要时间、地点、工具、测量人员尽量保持一致。比如,每个月10号在墙上用书本,由妈妈来测。

一般来说:三岁以下儿童侧卧位身长,可让孩子脱去鞋、袜、帽和外套,仰卧在可以测量身高的地方,用书本顶住孩子的头和脚进行测量;三岁以上的孩子需要站立测量,家里可用身高尺,让孩子站到身高测量尺前,脚后跟靠尺脚跟并拢,脚尖打开45度,用书本靠墙直角滑下至头顶(最好纵向放书本不容易弯曲),从而测量身高。

通过这样测量,如果孩子生长值位于矮小范围内,那么家长就要寻找帮助了。

除了睡眠还有哪些因素影响孩子身高?

首先,60%-70%靠遗传因素。

了解生长激素后才发现 早起的孩子身高或矮10厘米 不重视很难弥补

有学者通过建立数学模型,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分析了父母双方对孩子身高的影响。结果发现孩子身高的遗传率估计值为71.7%;男孩遗传率为72.9%,女孩为62.8%。其中,女孩与母亲的遗传因子联系更紧密,男孩与父亲的联系更紧密。总的来说,影响孩子身高的重要因素其实就是遗传因子。

其次,30%-40%非遗传因素。

除了遗传因素,生活中营养、运动、心理、环境因素等,都与孩子长高相关联。如父母身高本身就不理想,又希望孩子能长高,那么就必须注意这30%-40%的非遗传因素。

就像前文提到的小侄女,表嫂和表哥身高本就不出众,再加上孩子每天都早起,就错过了早上5:00~7:00的生长激素分泌,自然就会比同龄人矮一些。

了解生长激素后才发现 早起的孩子身高或矮10厘米 不重视很难弥补

最后,骨龄决定孩子身高是否还会继续增长

对于生物来说其实包含两个年龄:生活年龄和生物年龄。前者是正常生活中的年龄,而后者则是我们的骨龄,也就是骨骼的年龄。一般而言生活年龄和生物年龄相差不会超过1岁,骨龄能够准确的反映人体的生长发育状况和身高增长空间,骨龄一旦成熟身高也就失去了线性增长的机会。

身为家长,我们如何利用40%的非遗传因素,管理孩子身高呢?

我国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做过一次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儿童矮小发生率为3%,全国4~15岁的矮小儿童有700万。这其中有65%的家长在发现孩子身体偏矮时,会盲目使用保健品;30%的家长则认为孩子只是晚长。

了解生长激素后才发现 早起的孩子身高或矮10厘米 不重视很难弥补

老一辈人总说“二十三窜一窜”,认为孩子有“早长”和“晚长”。有些孩子个子小,家长认为还没到青春期,以后还能长。虽然每个孩子在青春期都会有一个快速增长期,但进入青春期身高不同,那些矮小的孩子即使青春期增长也会相对矮一些。所以不要相信早长、晚长这些老思想,一旦发现孩子明显低于同龄孩子,或生长速度低于每年4厘米,就意味着身高可能出了问题,就需要寻求专业帮助了。

生活中,我们要怎样利用40%的非遗传因素管理孩子身高呢?

具体步骤如下:

了解生长激素后才发现 早起的孩子身高或矮10厘米 不重视很难弥补

首先,养成定期测量的好习惯。孩子发育是否合理都需要建立在数据的基础上,所以我们会建议家长养成给孩子定期测量身高的好习惯。2岁前的孩子一个月一次定点、定时量一次身高;3岁以上的孩子可以2个月量一次身高。前面我们说了骨龄决定了孩子的生长空间和潜力,我们会建议父母每年带孩子做一次骨龄检测。

了解生长激素后才发现 早起的孩子身高或矮10厘米 不重视很难弥补

其次,睡眠规律,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建议学龄期孩子,最晚不要超过22:00睡觉,并且能保证孩子有8~9个小时的睡眠时长。尤其是晚上22:00~凌晨1:00,早上5:00~7:00,尽量保证孩子是在睡觉

了解生长激素后才发现 早起的孩子身高或矮10厘米 不重视很难弥补

最后,不要随意给孩子乱进补。现在有一些无良商家打着帮儿童长个的旗号,到处劝解妈妈们购买他们的保健品,但这些所谓的保健品十有八九都没用。目前临床上除了注射生长素,并没有针对儿童矮小的特效药,更别提保健品了。家长万不可乱投医,轻信广告盲目等待,最好是带着孩子去正规医院做一次检查。

最后想说,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一旦骨龄成熟身高就成了定局,如何让700万矮小儿童在身高成为定局前发现自身问题,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到这些家长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5

标签:生长激素   早起   身高   孩子   表嫂   矮小   侄女   青春期   激素   测量   睡眠   重视   年龄   家长   因素   儿童   发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