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网课 讲课件 查作业 家长已疯 原来停课不停学拼的是时间管理

今天和好友聊天,她说自己已经被网课逼疯了。好友家两个孩子,大的4年级小的2年级。不同于其他学校,她家孩子的网课不是直播,而是老师发资源包。这意味着,家长不仅每天要陪上网课,还要预习教案,讲给孩子听,还要打卡、催作业……

上网课 讲课件 查作业 家长已疯 原来停课不停学拼的是时间管理

好友家孩子本就活泼好动,30分钟是他们专注的极限,所以每天老师要催好几次才能完成打卡。好友说,每次看到微信群里有人@她,她就心颤。我问,“老师布置的任务难吗?”,“倒也不难,但我家孩子习惯不好,有拖延症,作业从没按时完成过!”

孩子爱拖拉相信很多家长都碰到过,你是否也以为这是学习习惯不好?其实,并没那么简单,“拖延症”只是表象,背后真正的原因是孩子没有时间概念,也就是孩子不懂“时间管理”。

孩子拖延症的背后是“时间管理”能力的欠缺

你有没有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那些学习好的孩子效率很高,总能很快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课余生活能干很多自己想干的事;而那些成绩不好的孩子,作业会占据他们大量的时间,课余生活只有作业。于是,学习好的会越学越轻松,学习不好的会越来越累。

上网课 讲课件 查作业 家长已疯 原来停课不停学拼的是时间管理

心理学有个马太效应,是指厉害的人越来越厉害,而弱者会更加脆弱。学习也是这样,孩子们慢慢形成两极分化,出现“学校马太效应”。很多家长解决此问题的方法是,延长孩子学习时间。

比如告诉孩子,“写不完作业今晚不许睡觉”。但孩子对这些概念没有感觉,他们会觉得晚上时间很长,大不了晚睡一会儿。一味地延长孩子的学习时间,其实是在打破孩子的时间感知能力!而时间感知能力的欠缺,将直接影响到孩子对时间的掌控,从而增加孩子管理时间的难度。

关于“时间”你真的了解吗?

我们总说孩子拖延,没有时间观念,但对于时间你真的了解吗?你知道“时间观念”三分法吗?如果我们自己都不了解时间,又怎能期望我们的孩子能好好利用时间呢?

事实上,我们生活中感悟到的时间只是三分法中的一种,也就是自然时间。而时间其实还包括人文时间和心理时间。

上网课 讲课件 查作业 家长已疯 原来停课不停学拼的是时间管理

所谓心理时间就是我们内心世界感受到的时间,是一种主观的,体验式的时间;

人文时间则是指历史时间,它对我们的影响并不是很大,一般也不会作为事件的影响因素。

为什么我们干自己喜欢的事时,会觉着时间过得飞快?而碰到那些自己不喜欢的事,则会度日如年?比如,孩子看动画片,2小时都不嫌多,但让他们写作业半小时都能炸毛。这其实都是心理时间的作用。

很多家长以为教孩子“时间管理”,就是给孩子列一张密密麻麻的时间表,只要严格要求孩子按照时间表来做就好了。但如果你真的列好时间表就会发现,执行难度太大了,大部分孩子是无法坚持实现的,为什么?

这是因为,我们只考虑了“自然时间”而忽视了孩子们的“心理时间”当孩子们碰到心理抵触事件时,心理时钟就会自动拨慢。那时孩子才不会管你催不催呢,他们只会按照自己的心理时间去行动。

那么,要如何让孩子正确认识“时间”呢?

第一,从感知自然时间开始,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

钟表是记录时间的工具,认识自然时间最好的办法,就是教孩子认识钟表。认识钟表则可以从对话开始。

上网课 讲课件 查作业 家长已疯 原来停课不停学拼的是时间管理


我认识一位妈妈,她的做法值得很多人借鉴。你催孩子出门或上幼儿园会怎么说?大部分人可能会和我一样,“快点,要迟到了,赶紧!”。但这位妈妈却不这样,她会在离开前,每十分钟给孩子“报时”一次。比如,定好的10点要出门,她就会在9:40开始报时,大声喊“还有20分钟我们就要出门了哦!”,接着就是10分钟,5分钟,2分钟,一旦到点就会果断出门。

这样做有一个好处,倒计时会让孩子们有个心理预期,既不会让孩子决的突兀,也能很好的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他们知道时间一到,妈妈就会果断离开,所以只好加快自己的动作。

以此类推,纠正孩子磨蹭不完成作业的最好办法,不是告诉他“不写完作业,今晚不要睡觉!”。相反,而是告诉孩子“10点要准时睡觉,不管作业是否完成!”,这样孩子不仅明确的知道,10点是写作业的最后期限,还能让孩子知道10点就是每天的结束时间。只有这样,孩子才会着急。

第二,体验“心流”,让孩子接受心理时间。

“心流”(Mental flow),是指一种人们在专注进行某行为时所表现的心理状态。这是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提出的一个概念,简单地说,心流就是将注意力完全投注在某活动时的感觉。就比如,艺术家创作时的状态。当人们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时,内心阻力是很小的,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很快。

上网课 讲课件 查作业 家长已疯 原来停课不停学拼的是时间管理

孩子也一样,如果她对一件事有兴趣,就会完全沉浸其中,意识不到时间流逝。比如,当孩子非常投入动画片时,他会对周围环境毫无察觉。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会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孩子全身心投入,时间就会不知不觉过去,内心会感到异常愉悦。

相反,如果被迫让孩子去做厌恶的事情,过程就会异常煎熬。所以,当孩子完全沉入某件事时,不要打断,而是事后让孩子记住这种感受,告诉孩子这便是心理时间变快的感觉。多试几次,让孩子完全明白什么是心理时间。

认识了时间,我们要怎么教孩子进行时间管理呢?

管理大师杜拉克说:“不能管理时间,便什么也不能管理”,足见时间管理的重要性。

很多成功人士也都非常注重孩子的时间管理。比尔盖茨和孩子们约定,每天只有完成作业才能使用电脑45分钟,周末可以延长到1小时;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更是将自己的时间管理法则做成PPT,分享给孩子和身边的人。

生活中要怎么开始,让孩子学会时间管理呢?

第一步,教孩子分清必要(need)和想要(want)

上网课 讲课件 查作业 家长已疯 原来停课不停学拼的是时间管理

孩子的想法总是天马行空,他们经常会把自己“想要的”当做“必要的”。比如,当看到好朋友都有某一款玩具,他们就会非常想要,甚至会产生没有这个玩具小伙伴就不和自己玩的错觉,从而觉得玩具必须买。

在美国就很注意孩子必要和想要的培养。从幼儿园时期,就开始教孩子分辨什么是必须(need),什么是想要(want),让孩子明白有很多我们不喜欢做的事情,是必须要做的;而很多我们喜欢做的事,完全没有必要。老师会带着孩子一起练习,什么是必要,什么是想要。比如,我必须吃饭、睡觉、写作业;我想要看动画片、看漫画、玩游戏等等。通过语言加强孩子对必要想要的了解。

第二步,根据注意力不同,尝试番茄学习法

德国儿童行为研究机构针对孩子不同阶段的专注度,公布过一组数据。

5~7岁的孩子,可专注15分钟

7~10岁的孩子:可专注20分钟

10~12岁的孩子:可专注20-25分钟

12~14岁的孩子:可专注30分钟

所以,很多时候孩子写作业开始拖拉,不是孩子故意而为,而是生理上已经到达了他们的专注极限。这种情况下,家长可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采用“番茄学习法”。

上网课 讲课件 查作业 家长已疯 原来停课不停学拼的是时间管理

“番茄学习法”来源于意大利的弗朗西斯科·西里洛(Francesco Cirillo)的《番茄工作法》。是指用番茄钟设定2分0钟倒计时,20分钟内让注意力集中在自己手头的事情,时钟一响立即停止,休息5分钟。

对待注意力有限的孩子,我们可以用“小番茄时间”来高效学习。比如,5~7岁的孩子,可以先从10分钟开始,设置一个10分钟的倒计时,每学习10分钟休息5分钟。随着孩子专注力提高,可慢慢延长闹钟时间。在开始“小番茄时间”时,最好告诉孩子“现在开始进入番茄时间!”,这会让孩子有种接受挑战的感觉,会激发孩子完成挑战的欲望。

第三步,教孩子使用“四象限法”设置任务优先级。

“四象限法”是Stephen Covey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中提出的,他把要做的事分成了:重要且紧急,重要不紧急,不重要但紧急,不重要不紧急四个部分,平时我们就可以引导孩子对自己要做的事进行区分。

上网课 讲课件 查作业 家长已疯 原来停课不停学拼的是时间管理

比如:

①重要紧急的事情马上做。一般这类事情和短期目标有关,比如,复习下周的考试,如果不做很可能会产生不良的后果。

②重要不紧急的事情接下来做。这类事情往往和长期目标有关,比如,掌握一门外语,成为一名医生等等。

③不重要但紧急的事情暂缓做。生活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很紧急,但并不重要的事,比如,孩子追的动画片马上就要开始了,但学习没完成。处理这类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可以让孩子选择看录播。

④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事情不一定做。孩子由于判断力差,经常会被一些不重要不紧急的事包围,比如,给朋友圈点赞,看好朋友推荐的网剧等等,这类不紧急也不重要的事情,就可以被归类为这一象限,并告诉孩子,这些事情完全可以选择不做。

很多时候孩子的一些坏习惯其实都是没有理解时间这个抽象概念,那么从今天起就让孩子学会预算时间、规划生活成长为一个守时、靠谱又有效率的人。并通过时间管理从而管理自己的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作业   马太   家长   时间   时间表   番茄   课件   专注   事情   概念   紧急   自然   感觉   老师   孩子   心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