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 外面为什么有病毒”来听听“黑天鹅与灰犀牛”的故事吧

疫情影响这个假期格外长,虽然不在武汉但从武汉封城开始,我们就积极响应号召,几乎没怎么出门。优米被憋的每天都要求打开窗户放风,熊孩子每天都在问“妈妈,什么时候病毒会死?”、“什么时候,我才能出去玩?”、“妈妈,为什么外面会有病毒?”。

“妈妈 外面为什么有病毒”来听听“黑天鹅与灰犀牛”的故事吧

每天被问的哑口无言的老母亲,也不管小娃能不能听懂,决定放个大招,给她讲讲新冠病毒出现的偶然性和必然性。于是给娃讲了一只“黑天鹅”与一只“灰犀牛”的故事!

得知武汉封城,我仿佛看到一只“黑天鹅”一跃而起

武汉封城之前的那几天,关于新冠的消息已经开始满天飞了,但那时不管是身在武汉的朋友,还是远在千里之外的我,都没觉的这事会和我们有什么关系。武汉的朋友甚至调侃:“世界觉得中国是疫区,中国觉得武汉是疫区,而武汉人民,则在欢快的买年货!”

然而,一切在得知1月23日武汉封城消息的那一刻,变得不一样了。我们那时才知道,原来之前我们视而不见的竟然是一直罕见的“黑天鹅”!随后的几天,这只“黑天鹅”扑腾了几次翅膀,很多省市就进入了一级战时状态。

“黑天鹅”一词来源于心理学家纳西姆·尼可拉斯·塔雷伯的《黑天鹅效应》一书,它专指那些不可预测的重大稀有事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小概率事件。

“妈妈 外面为什么有病毒”来听听“黑天鹅与灰犀牛”的故事吧

为什么会用“黑天鹅”代表小概率事件呢?它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由来:17世纪之前的欧洲人坚信,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天鹅都是白色的,因为他们所见到的天鹅都是白色,所以就有了“天鹅=白色”的经验。然而在1697年,随着探险家在澳大利亚发现了第一只黑天鹅,欧洲人不可动摇的信念被彻底掀翻了。那时人们才发现,人类总是过度的相信经验,但只要一只黑天鹅便能颠覆一切!

所以,“黑天鹅”在一定意义上就代表了那些意外的、产生重大影响的突发事件。回过头来看看,新冠的出现不正是一只腾空而起的黑天鹅吗?我们原以为经历17年前的SRRS,再也不会有更严重的灾难降临。然而,新冠这只“黑天鹅”的出现又一次将我们打回原形。

“妈妈 外面为什么有病毒”来听听“黑天鹅与灰犀牛”的故事吧

但随着疫情的进展,关于疫情的消息也越来越多,新冠病毒也以超纪录的方式被分离出来,并且找到了它的原始宿主——蝙蝠。又是野味!与17年前的SARS如此雷同,那一刻我开始对这只“黑天鹅”产生怀疑。这场灾难真的就只是一只意外出现、无法预测的“黑天鹅”吗?

灾难不是意外,视而不见才会危机四伏

与其说新冠是一只意外出现的“黑天鹅”,倒不如说它是一头被我们忽视已久的“灰犀牛”。“灰犀牛”一词来源于纽约国际政策研究所所长——米歇尔·渥克所著的《灰犀牛:如何应对大概率危机》一书。它是与“黑天鹅”相对的一个概念,常指那些人们习以为常却往往视而不见的风险。

“妈妈 外面为什么有病毒”来听听“黑天鹅与灰犀牛”的故事吧

为什么,“灰犀牛”会有这样的定义呢?原来生活在非洲草原的灰犀牛,因其体型笨重,反应迟钝,经常被草原上的人们视而不见。然而就是这样一头笨重的灰犀牛,一旦向你狂奔过来时,杀伤力几乎是无敌的。它一点也不神秘,甚至可以说极其普通,但它所带来的危机却无法估量!这便是“灰犀牛”。

米歇尔·渥克在书中对人类的“灰犀牛”事件举了很多例子,比如经济危机、全球变暖、地质灾害、流行疾病等都是人类史上出现的灰犀牛,我们不知道这些“灰犀牛”会以什么样的姿态,什么样的方式,什么时间出现在我们面前,但我们可以非常确定的知道,一旦忽视他们必将付出惨痛的代价。古人说:“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教导我们要防患于未然,而这正是应对“灰犀牛”的有效手段。

回顾一下新冠发生以来的时间点,从2019年12月30日,李文亮医生在微信群里发布了疫情;到31日武汉公布确诊27例,未发现明显人传人,未发现医务人员感染;再到后来李文亮被训诫1月8日被感染。中途都没引起太多重视,这种忽视最终带来了大规模传播,逼得国家不得不下大力气封城,这只“灰犀牛”的威力也才逐渐显现出来。

“妈妈 外面为什么有病毒”来听听“黑天鹅与灰犀牛”的故事吧

再对比米歇尔·渥克在书中指出的面对“灰犀牛”时,人的行为模式的5个阶段,让我更加确幸这是一只巨大的“灰犀牛”。

你看,正是通过这几步,“灰犀牛”将我们推到了危机的最前线。

那到底要怎么应对“灰犀牛”风险呢?

既然灰犀牛是大概率风险事件,那么它就一定会有发生的可能性,既如此我们要如何引导孩子科学应对“灰犀牛”呢?米歇尔·渥克总结了几个应对步骤:

“妈妈 外面为什么有病毒”来听听“黑天鹅与灰犀牛”的故事吧

①承认危机,敢于质疑群体和权威

新冠最早出现时,看到几篇报道将其与SARS进行比较,但那时很多人都在等权威信息,自然不会重视此类信息,但现在看来,那时我们太过盲目。倘若我们、包括相关专家,能在危机出现伊始就承认它的存在,是否损失会减少很多呢?

②为黑犀牛找到情感共鸣,让危机更加生动鲜明,吸引人们注意力。

新冠这只黑犀牛其实有天然的情感共鸣优势。17年前的SARS,我们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才战胜病毒,这种记忆在我们民族的回忆里永远无法抹去。人们更是谈SARS色变,所以我们看到了这次全员行动的速度,从一批批医护人员奔赴武汉,到普通的我们自愿在家隔离,这无疑对阻止灰犀牛横冲直撞起到了关键作用。

“妈妈 外面为什么有病毒”来听听“黑天鹅与灰犀牛”的故事吧

③及时行动,从小做起,不起图一次解决问题。

从小做起,及时行动是我们唯一能做的,出门戴口罩,每天勤洗手,出现不适及早就医,正是这些小事让疫情一步步得到控制,数据一天天越来越好。所以,“灰犀牛”飞奔而来时,不要害怕,调整好心态,从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

④不要浪费危机 ,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为下一次“灰犀牛”做准备。

危机不可怕,不从危机中反思才可怕。因为有了上次非典的经验教训,我们这次看到了医疗系统出奇制胜的反应速度,这是好事。但这次疫情又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值得反思的地方呢?

于国而言,基层反馈机制是否能做到快速有效?于我们个人而言,口罩、酒精这些消毒必备是否可以作为家庭必备货物,等等。相信只要我们每次都能及时反思,不管灰犀牛出现的多么突然,我们一定会对它越来越淡定。

“妈妈 外面为什么有病毒”来听听“黑天鹅与灰犀牛”的故事吧

⑤成为发现灰犀牛式危机的人,控制危机的人。

魏文王曾问扁鹊“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为医?”扁鹊曾说:“长兄于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故长兄最善。中兄治病,其在毫毛,中兄次之。扁鹊者,镵血脉,投毒药,副肌肤,扁鹊最为下”。面对灰犀牛也是一样,无论行动多么及时,奔跑起来的灰犀牛一定会带来伤害,而如何成为发现灰犀牛式危机的人,成为控制危机的人才是最难也是最重要的一环。而每次灰犀牛的出现,一定会在相关方面带给我们一些启发!

总体来说,通过这次危机,希望孩子们再面对灰犀牛时,能把否认抵触情绪转化为接受危机,把拖延转化成积极制定行动计划,能要避免恐慌尽快行动,万一不幸被灾难重创,也希望他们能重整旗鼓。

讲完“黑天鹅”与“灰犀牛”的故事,优米再看动物世界她会说,“黑天鹅、白天鹅、灰犀牛”,虽然这些心理学效应对她而言还有点难度,但以后“黑天鹅”与“灰犀牛”的故事我还会再次讲给她,让她时刻记得2020那个庚子年到底发生了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犀牛   扁鹊   病毒   武汉   疫情   非典   视而不见   概率   灾难   年前   意外   危机   阶段   妈妈   事件   发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