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题“瞎蒙”是态度有问题?爱因斯坦:直觉是我们神圣的礼物

随着各地学生陆续进入开学模式,神兽回笼终于已成定局。前几天和嫂子通话,明显感觉她声音中透着喜悦,终于不用天天盯着微信群看作业了!

不过,小侄子最近的表现却让嫂子有些抓狂。为了让熊孩子收心,她买了几套题册。小侄子正确率还挺高,本来是件挺开心的事,但嫂子却发现好几道比较难的题小侄子根本就不知道怎么解,问他就说“蒙的”。嫂子认为学习这么严谨的事,会做就是会做,不会做就不要做,为什么要瞎蒙?这明明就是学习态度有问题。

孩子做题“瞎蒙”是态度有问题?爱因斯坦:直觉是我们神圣的礼物

说起来,小侄子还挺冤的。我们都知道很多时候刷题,不会做时最好的办法就是瞎蒙,上升到学习态度确实有点上纲上线了。其实,“蒙”是我们人类应付未知事件的一种本能,心理学家称其为“直觉思维”。

与“理智”相比,我们更擅长“直觉”!

从小我们就被告诫“三思而后行”,长大后做事也经常提醒自己,“要有理智,不要冲动!”。长期以来我们都习惯肯定理性思维,贬低直觉思维,但事实上“直觉”早就是印刻在了我们的基因中。

孩子做题“瞎蒙”是态度有问题?爱因斯坦:直觉是我们神圣的礼物

多伦多大学应用心理学教授基思·斯坦诺维奇,提出了人类大脑“双系统”理论。他说人类大脑是两套系统共存,一套是自动化的、类似人类本能的直觉思维系统;另一套是需要消耗大量大脑资源的理性思维系统。在人类的生活中,两套系统常常协调作用,不过很多时候“直觉思维系统”才是主导大脑的一方。斯坦诺维奇教授指出:在人类的基因里边没有理性,所谓的“理性”不过是大脑强制消耗能量带来的结果。

就比如开车这件事,刚学会开车的人每次上路,注意力几乎都集中在方向盘上,脑子里想的全是刹车、油门,这时我们启用的就是“理性思维”。大脑会调用理智去判断到底此刻该给油门,还是刹车,这会很累。然而对于老手而言,基本是不用思考的,只要坐在驾驶室,一切都会自然进行,这时“直觉思维”就起了作用。而人生中有98%的决策是关于吃喝拉撒、打扫卫生等日常琐事的,此时只要“直觉系统”就足够了。

孩子做题“瞎蒙”是态度有问题?爱因斯坦:直觉是我们神圣的礼物

爱因斯坦素来以其“理性”的大脑文明,但他却说:“直觉是我们神圣的礼物,推理是我们的忠实仆人。但是,我们的社会却把荣耀给了仆人,而忘记了神圣的礼物。”

启用直觉系统,是人类进步的必要条件

▼首先,从生物学看,直觉是我们的本能基因。

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孩子们很擅长直觉:刚会走路的孩子,碰到行驶过来的车子会停下或躲开;刚学游泳的孩子,本能地会抗拒水;见到面部不友善的人,孩子会主动逃避等等,这些直觉没人教他们,但却与生俱来,都是写在我们基因里的。

孩子做题“瞎蒙”是态度有问题?爱因斯坦:直觉是我们神圣的礼物

远古时到,我们的祖先生活的环境复杂多变,经常与猛兽争夺食物,迅速的直觉反应在关键时刻能保命。优胜略汰下,那些能迅速反应的基因被保存了下来,并逐步发展成了我们的直觉。换句话说,这些基因是为了保障人类个体的延续,容不得分析和权衡。

“理智”大部分通过后天习得而来,影响的是人生高度,而直觉则影响的是生存。一个人得不到成功不要紧,但是不能识别危险就是最大危险。

▼其次,从脑科学看,直觉系统更加经济节约。

大脑作为人体的中枢,虽然重量只占人体的2.1%,但耗能占比却非常高。成年人,大脑消耗人体能量约占20%;0~10岁的孩子,脑消耗的能量占全身总能量的一半。人体的能量非常有限,所以如何经济有效地利用能量,对大脑而言就非常重要。在这个层面来看,人本来就是懒惰动物。

孩子做题“瞎蒙”是态度有问题?爱因斯坦:直觉是我们神圣的礼物

与理智相比,直觉思维直接、简单、迅速,不需要调用意志力和“理智脑”,这对大脑而言就是节约能量的最佳办法。所以我们人类天生就具有惰性,对大脑而言能直觉思维就绝不愿费劲心力去启动逻辑思维,能偷懒抹滑就绝不吃苦耐劳。大脑的运作模式决定它最推崇的思考方式,便是企图用最少付出获取最大收获,甚至不劳而获。

“直觉”有时比“专家” 更有用!

菲利普·E·泰特洛克(Philip E. Tetlock)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教授,他曾做过一个有意思的实验,这个实验从1998年开始到2003年结束,长达15年之久。

孩子做题“瞎蒙”是态度有问题?爱因斯坦:直觉是我们神圣的礼物

菲利普研究了,一批耳熟能详的专家和普通人对未来可能发生事件的预测准确度。他挑选了一些经常在电视、杂志、权威媒体上出现的专家,这些专家中不乏向政府提供决策支持的人员。实验中他记录了这些专家的预测,菲利普让他们预测可能发生的事,更偏重于政治和战略,总共有27450项。

与此同时,他又找了一批毫无学术背景的普通民众,一起参与了这个研究,同样对这27450项纪录做了预测,你猜结果怎样呢?

公布的结果来看,那些所谓专家的预测准备度竟然和普通路人相差无几!也就是说,凭“直觉”普通路人也能达到专家的水平。

在什么条件下“直觉”会更有用?

在《如何成为专家》一书中,作者提到过关于直觉的一个实验: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的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教授丹尼尔·卡内曼(Daniel Kahneman),专门研究了“心理学在不确定状况下的决策制定”。

孩子做题“瞎蒙”是态度有问题?爱因斯坦:直觉是我们神圣的礼物

卡内曼教授通过研究发现,医生、证券公司选股人员等从事复杂工作的人,使用直觉思维的概率会更小。但在另外一些人身上,直觉思维却非常常见,比如:音乐家、游戏玩家、国际象棋手、护士、消防员、警察等。这些人有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需要日积月累大量处理日常工作和突然状况的经验。所以,卡内曼教授提出直觉会适用于两种情况:

▼其一是,直觉一般会出现在规律性较强的职业。这类职业通过积累本行业规律,会自然而然调动“直觉系统”。比如音乐家,他们经常会因直觉创造出动听的旋律。

▼其二是,需要通过大量实践的工作。比如,护士、消防员等。他们在工作时,经常能准确的预测危险来自何处。

诺贝尔奖和图灵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Herbert A.Simon),曾说:“直觉就是认知,所谓专家就是通过一个线索能直觉给出答案的人。”简单地说,当一个人没有直觉的时候,记忆中便会丢失重要信息,他们无法通过直觉给出反应,只能通过分析与逻辑去重新寻找相应的信息,这会是很辛苦的一个过程。

那么,我们到底什么时候可以相信直觉?

看到这里,很多家长都会疑惑,难道你是要我教孩子相信直觉,一切都凭直觉吗?当然不是,并不是啥事都能凭直觉的!美国芝加哥大学心理学教授格尔德·吉仁泽在《直觉思维》一书中,给了我们两个区分要素

▼第一,在一些紧急情况下可以使用直觉。

紧急情况往往没有多余时间可以认真思考,那么这时最好的方法就是靠直觉行事。

孩子做题“瞎蒙”是态度有问题?爱因斯坦:直觉是我们神圣的礼物

记得看过一些列危急时刻父亲出手营救孩子的视频,这种情况下根本来不及思考,出手就是一瞬间的事。就像图片上这位父亲,本来闭目养神躺在沙发上休息,但当孩子马上就要翻下沙发时,他却鬼使神差的出手接住了孩子。孩子母亲事后问他如何做到的?这位父亲回答就是靠直觉。

前后也就2秒,不靠直觉靠什么?所以如果孩子们没有时间思考,那就让他们放心大胆的按照大脑中第一个出现的那个方法去做吧。

▼第二,在一些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直觉。

形式复杂多变时,往往思考也没什么用,总会有考虑不周的方面,那么此时不妨靠直觉行事。

我有个非常理性的同事,他很少做计划之外的事,身为理科学霸每天列当天计划,每月列月度计划、每年列年度计划。但就是这么一位同事却做了件让周围人大跌眼镜的事,一年前某天他突然辞职去创业了,而创业这件事从未出现在他的任何一张计划表里。

孩子做题“瞎蒙”是态度有问题?爱因斯坦:直觉是我们神圣的礼物

他说,“就是直觉想去试试,大脑总有个声音‘再不创业就老了!’”,而一年后的现在,他的小公司从3个人已经扩展到了42个人,一切也都步入了正轨。他的口头禅变成了,“人生何必那么理性,直觉一次又何妨?”

创业这种复杂的事情,很难理性的想明白,往往是需要一点冲动,而这点冲动大部分都来自直觉。我们可以以此为鉴,告诉孩子:“如果人生碰到复杂的,无法想明白的问题,那就去听听内心最真实的声音,那个就是你最本能的直觉。”

最后想说,理智和直觉本就是一对孪生兄弟,真正的智者是把思维修炼成了直觉。我国的传统文化一直是从感觉到感性再到直觉直观的思维方式,只不过近些年西方文化强调理性分析,让我们开始逐渐放弃了直觉思维。但不同情况需不同对待,电光火石间的直觉思维也有其存在的必要性。身为家长我们当然不否认“理智”的重要,但过分打压孩子的直觉却也并非明智之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7

标签:菲利普   直觉   爱因斯坦   孩子   侄子   嫂子   基因   本能   神圣   能量   大脑   理智   理性   思维   态度   礼物   人类   专家   系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