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孩子语出惊人:我不洗碗这很低贱!3步引导让孩子习惯做家务

前两天在知乎上看到一位家长求助:14岁的孩子说:“我不要洗碗,这是很低贱的事情,我该如何回应?”。其中点赞数最多的一条回答是:卖菜低贱吗?扫大街低贱吗?收废品低贱吗?光明正大不偷不抢,自食其力,凭什么要被别人看不起?你孩子认为高贵的事情是什么?题主你是不是该反思下,自己平时对待各行各业的态度。

14岁孩子语出惊人:我不洗碗这很低贱!3步引导让孩子习惯做家务

14岁的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价值观,他们分的清想做和不想做,当然不能将这个锅简单地甩给家长,但这位答主所说,也确实值得我们反思。我们经常告诉孩子“你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其他事不要管”。于是家长们大包大揽的干了所有家务。当有一天孩子长大了,有能力承担一部分家庭责任时,才发现他们开始逃避责任,就比如这位14岁的孩子。

14岁孩子语出惊人:我不洗碗这很低贱!3步引导让孩子习惯做家务

其实周围很多孩子都有逃避洗碗的经历,孩子们真的是认为洗碗很低贱吗?我相信任何一个教育正常的家庭,都不会给孩子灌注“劳动可耻”的思想,学校更不会。那么,“洗碗低贱”很有可能就只是孩子推脱家务的一个说辞。也就是这个孩子明知道洗碗是家庭成员的责任,只是不想干而已!

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会讨厌干家务呢?

先来看一组数据:在美国,小学生平均劳动时间为每天1.2小时;在韩国,小学生劳动时间为每天0.7小时;而在我国,小学生平均每天的劳动时间只有12分钟。相比较下来,我国孩子的劳动时间短的惊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首先,学业为重,家长不给孩子做家务的机会

14岁孩子语出惊人:我不洗碗这很低贱!3步引导让孩子习惯做家务

现在教育大环境让很多父母陷入焦虑,学区房、重点中学一次次冲上热搜,这背后是一群对孩子学业无比担忧的父母。很多父母,为了让孩子多一点时间学习,不得不承包所有的家务,而孩子在这种环境下自然会认为“家务是爸妈的事,我只要学习就好了!”。

如果在工作上,领导突然丢给我们一个从未做过的项目,隔三差五过来检查,我们能没有抵触心理吗?孩子也是一样,如果不是从小就给孩子灌输家庭责任意识,而是某天突然告诉孩子“你现在是个大孩子了,需要承担家庭责任帮助妈妈洗碗”。你想想,孩子怎么可能愉快的接受?

事实上,“学业为重”这种说法也存在一定争议,我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对全国2万个学生家庭进行过一次调查,发现子做家务的家庭比不做家务的家庭,孩子成绩优秀的比例高了27倍。

其次,父母把家务与金钱奖励挂钩

当然,还有一部分家长也知道从小培养孩子的家务意识,但他们的方式是将“家务”与“金钱奖励”挂钩,这种做法反而会让孩子对“做家务”产生偏差认知。

14岁孩子语出惊人:我不洗碗这很低贱!3步引导让孩子习惯做家务

心理学上有个“德西效应”,它是指金钱的奖励可能会降低个体对事件本身的兴趣。有个有意思的故事:一位老人喜欢安静,但顽皮的孩子总在他门前吵闹。某天,老人对孩子们说“谁吵的最大声,得到的奖励就越多”,并且每次都会根据吵闹声给予不同的奖励。一段时间后,老人开始减少奖励,直到最后完全不奖励。孩子们想:“不给奖励谁还叫!”,此后便再也不到老人附近吵闹了。

用金钱奖励孩子做家务就与老人给孩子奖励类似,一旦某天奖励停止,孩子必然因为不公待遇而放弃家务。人的动机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只有因为内部动机行动才可能形成习惯,如果被外部因素左右,就只能被外因所操控。

最后,不排除有些父母轻视劳动者

生活中确实有一部分父母存在优越感,会有意无意对体力劳动者存在偏差认知。就像小时候经常听到家长说,“你现在不好好学习,就只能去刷盘子了!”,这种先入为主的表达方式,会让孩子想当然的认为“刷盘子”等于“没能力的人”。

14岁孩子语出惊人:我不洗碗这很低贱!3步引导让孩子习惯做家务

知乎有个答主截取了《人们的名义》中的一个片段:贪官丁义珍逃到美国,后来在一家餐厅被找到,于是出现了一段对话:

“他现在在一家餐厅给人洗碗刷盘子呢!”

“这么惨?”

“就是这么惨”。

这位答主反问,为什么去洗盘子就是惨?如果他是去当了医生,律师,还觉得惨吗?是啊,为什么刷盘子就惨呢?有那么一瞬间才发现,原来我的潜意识中也认为刷盘子的丁义珍很惨。所以,你看有的时候我们真的会有意无意的轻视劳动者。

做家务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哈佛大学曾做过一项长达20年的跟踪研究,研究发现爱做家务的孩子和不爱做家务就业比为15:1,而从收入来看,爱做家务的孩子要比不做家务的孩子高出20%,并且婚后生活更幸福。为什么会有这样悬殊的差距呢?

14岁孩子语出惊人:我不洗碗这很低贱!3步引导让孩子习惯做家务

第一,做家务锻炼孩子的手眼协调,促进孩子大脑发育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孩子最早是通过动作来发展思维的,越擅长动手的孩子大脑发育越完善。

这是因为孩子在做家务的过程中,手部会做一些或复杂、或精细的动作,肢体会得到充分锻炼,手眼协调能力也会提升,这会让大脑中管理肢体动作的部分血流量增大,电信号增强,链路连接更加紧密,从而让孩子的思维更加敏捷

14岁孩子语出惊人:我不洗碗这很低贱!3步引导让孩子习惯做家务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第12任美国能源部部长朱棣文,他的家族被称为“美国史上最牛华人家族,12个博士,三代皆教授。他曾说:很难想象那些只会念书,连煎蛋、煮蛋都不会的孩子,会懂得怎么做实验。原来在朱棣文家族有个不成文的传统:妈妈们从孩子们很小就开始给孩子灌输家务意识,朱家的每个孩子都要学会做饭、刷碗、洗衣、墩地、收拾屋子等。也正是这种做家务的经历,大大提升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让朱棣文在实验室如鱼得水。他曾公开表示,自己的成功与母亲从小要求做家务有必然的联系。

第二,做家务会让孩子更独立,更有责任感

家务表面上看很简单,只需重复性动作就能完成,但他的意义不仅在于让孩子学会独立,更是在让孩子从小学会为家尽一份力,培养起责任感。

14岁孩子语出惊人:我不洗碗这很低贱!3步引导让孩子习惯做家务

奥巴马为了培养孩子的责任心,给两个女儿制定了9条家规,其中4条与家务有关:

每天整理好自己的床铺。

帮父母分担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自己冲麦片或倒牛奶,叠被子,起床并穿衣服。

保持玩具房的干净。

引导孩子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合理安排时间、保持身边环境整洁,这其实都是在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会独立,引导孩子承担责任,为孩子今后不如社会奠下坚实的人格基础。

那么,到底要怎么才能让孩子习惯家务?

▼首先,根据孩子的年龄,循序渐进分配家务

孩子不是天生就会做家务,如果我们不希望破坏孩子做家务的积极性,就应该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不同能力,安排合适的家务,每次交代新任务之前最好能给孩子演示一遍

14岁孩子语出惊人:我不洗碗这很低贱!3步引导让孩子习惯做家务

▼其次,使用TIME法则引导孩子做家务

“TIME法则”是美国知名育儿培训师雷·伯克博士(Ray Burke, Ph.D.)提出的,在引导孩子做家务时,完全可以利用此法则。

14岁孩子语出惊人:我不洗碗这很低贱!3步引导让孩子习惯做家务

T——谈话(Talk):是指在做家务之前,家长要用简单易懂的语言,清楚地描述想让孩子干什么。比如告诉孩子“妈妈希望你把这些玩具,收拾到电视柜旁边的箱子里”。

I ——指导(Instruct):是指在孩子做家务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家长需要告诉孩子具体怎么做,有时可能需要家长亲自示范一下,也要引导孩子遇到困难时学会寻求帮助。

M ——监督(Monitor):是指在孩子做出一些不恰当的行为时,家长可以给与一定的惩罚措施,而在孩子表现好时则给予一些积极鼓励。比如本来安排好孩子收拾玩具,但孩子因看动画片没有去收。这时完全可以减少下一次观看动画片时长,并明确地告诉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

E ——鼓励(Encourage:是指孩子做的好时,一定不要吝啬鼓励,要好好表扬孩子好的行为,让孩子在大脑中加深映像,这会刺激脑回路链接,让孩子自然而然“做得更好”。

后,告诉孩子“家务没有性别之分”

生活中,见过很多爸爸对儿子说,“男主外,女主内”,而这里的“女主内”就包含我们所说的“家务”。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他们潜意识里会将“洗衣做饭”当做一个标签,贴在女孩子身上。碰到这样的“猪队友”,妈妈一定要告诉孩子“家务不分性别,身为家庭一员就应该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

教育家蒙特梭利说,如果我们要拟定一项育儿原则的话,那么,第一个原则就是必须让孩子参与到我们的生活中来。

结合前面内容,我们就不难懂得为什么这个14岁孩子认为洗碗很低贱。从未或很少参与家务,导致孩子“家庭角色”缺失,家庭责任感不足,自然不会将洗碗与自己联系起来。所以让孩子意识到家庭需要每人都出份力帮彼此分担,才会更加和谐,那不妨就从孩子做家务开始引导。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手眼   孩子   低贱   美国   劳动者   盘子   动机   家务   惊人   金钱   家长   老人   独立   父母   习惯   家庭   责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