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的“反抗情绪”解读密码


做发展心理学知识的明智消费者———林崇德版《发展心理学》拆书稿33“青少年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青少年的“反抗情绪”解读密码

随着青少年心理能力的发展和生活经验的增加,他们情绪感受和表现的形式不再像儿童期那样单一,充分展现出半成熟半幼稚的矛盾特点。


青少年的情绪表现为两极性,强烈狂暴与温和细腻共存,可变与固执共存,内向与表现共存。


心境的主要变化1⃣️是烦恼突然增多,比如不知道该以什么形象在世人面前展示自己,怎么能与父母关系融洽等等。2⃣️是孤独感增加,青春期道青年早期被称为“心理上的断乳期”,这个时期个体要从心理上脱离父母的保护和对他们的依恋,这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不安。有亲密关系的需求,可是更多的社会关系好没有建立,他们常陷入孤独状态。3⃣️是需求不能得到满足和实现而产生压抑。


个体发展过程里有两个反抗期,第一个是2–4岁,主要反抗父母对他们身体活动的约束。第二个是青春期,反抗主要针对心理内容,比如希望成人尊重他们,承认他们具有独立人格。


【家长和老师这样做,容易激起青少年的反抗】


1、独立意识受阻。孩子的独立意识已经增强,成年人如果没有意识到,还用对待儿童的方式,大事小情处处关心,就会让他们心生反感。


2、自主性被忽视。遇到孩子学习或者家里的事情,父母不跟孩子商量,不听取孩子的意见,直接指挥安排他们,就会让他们愤怒。


3、成年人强迫青少年接受自己的观点。


【青少年被激起反抗的情绪之后,会这样表现】


1、态度强硬,举止粗暴。

这种方式是家长和老师最为熟悉的,他们的情绪“暴风骤雨”说来就来,爆发得非常迅速。冲突发生时,任谁去劝说都没有用。但是冲突平息之后,青少年的强烈情绪就随之消失,总之是来得快、走得快。


2、漠不关心,冷淡相对。

这种情况多发生在性格内向的孩子身上,他们不直接反抗老师或者家长,而是用置若罔闻的隐性方式。这样的消极对抗比第一种直接冲突持续的时间更长,威力跟大。


3、反抗迁移。

当某个人某方面的言行引起青少年的反感,他们会迁移到这个人的其他方面,认为这个人哪儿哪儿都不好。比如某个初三学生看到班主任老师总是粗暴地批评其他同学,他非常不认可这样的方式,认为伤害了同学的自尊心,随之对老师产生敌意,原本听课质量不错,后来发展到一上这个老师的课就心烦、听不进去。


面对这种排斥,孩子自己也很困惑。理智上知道,老师批评得对,何况也没有批评自己,但心里就是别扭,上课就是心烦。在这样情绪的左右下,吃亏的终究是自己。


【青春期的孩子为什么容易产生反抗的心理】

1、自我意识突然高涨。

青春期孩子追求独立和自尊,某些想法和现实发生冲突,不能实现,他们认为阻力来自成年人,产生对家长和老师的反抗。


2、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过强。

这是硬件发展的问题,导致中枢神经系统过于活跃和敏感,对刺激反应过于强烈,经常因为区区小事儿而暴跳如雷。


3、独立意识增强。

青少年的反抗心理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否认自己是儿童,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强烈要确认自己已经是成熟的个体。


了解了青春期孩子的“反抗情绪”解读密码,家长和老师一是能更多地读懂他们的行为语言,那些叛逆和顶撞就像是发烧感冒之后的症状,不是他们能控制的。二是在与孩子相处时就可以绕着“坑”走,用适合的方式跟他们说话,避免火上浇油,让孩子安然渡过青春期,让家庭和班级和睦和谐。



2021.8.23 周一 21:30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青少年   发展心理学   情绪   青春期   成年人   冲突   个体   批评   家长   意识   独立   父母   密码   老师   方式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