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要允许青春期的孩子说“不”


成为发展心理学知识的明智消费者———林崇德版《发展心理学》拆书稿28“青少年思维的发展”部分


父母,要允许青春期的孩子说“不”

不少家长和老师都有这样的经历,影视剧里也不乏这样的情节,青春期的孩子很难搞。仔细回忆一下,我们自己的青春期是不是也会跟爹妈吵翻天?从发展心理学中青春期孩子思维的发展特点来看,这是因为青春期、特别是初中阶段的孩子,随着思维能力的发展,创造性思维、求异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日益明显。


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是受成人感和自我意识的影响发展出来的。生理的快速发展,让他们觉得自己已经是成年人,迫切地希望证实和展示自己的才华,摆脱小学时那种被动的生活方式。


创造性思维直接带动了求异思维,主要表现是这一阶段的孩子总是跟老师和家长有不一样的看法和态度,大人说东他们说西,甚至有时候看起来他们就是单纯为了跟家长和老师唱对台戏,蛮不讲理。


这样一个对立的过程,双方在情绪上都不好受。

但是家长和老师还是要允许孩子说“不”,因为这还是他们另一种思维——批判性思维在发展。


批判性思维就是对别人和自己思维的再思维,进而进行质疑与评估并判断对错,起源可以追溯到苏格拉底。具备批判性思维的人,能对一件事给出更多的可能性,能更好地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使自己做人做事趋向成熟,减少错误。缺少批判性思维的人,容易盲从和迷信别人和自己。



我们观察一下周围的人,亲人、同事、同学和友人,有批判性思维的人多还是少呢?相对还是比较少的。一是因为我们的传统文化尊崇的是谦卑、顺从、长幼有序、集体主义等等,孩子的创新与思辨没有发展的精神土壤。二是因为教育资源有限,在要参加中高考这样的形式下,家长和老师还不敢、不能放手任由孩子创新和批判。三是一些家长和老师没有能力指导孩子如何发展批判行思维,反而采取打压的方式,阻碍了发展。这一点,我们可以从现在胸无大志的孩子越来越多,不思进取的孩子越来越多,向内观察自己的孩子越来越少,思考哲学问题的越来越少看得出来。


对于家长来说,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提高他们对信息的鉴别能力呢?


一、鼓励孩子经常提问

孩子只有经常提问,才有能可能形成批判性思维。家长只要有耐心解释,就能帮助孩子锻炼逻辑思维,不仅能形成批判性思维,还能对身边的事物保有新鲜与好奇的态度。


这个过程中家长要注意的是,给孩子一个公平的沟通环境,让孩子充分感觉到自己被尊重,切忌冷嘲热讽。


二、鼓励孩子质疑

人云亦云培养不出来能独立思考的孩子,家长应该在孩子质疑的时候先鼓励这种态度,再引导他们的辩论能力和逻辑思考能力,主动查找资料研究的探索精神。


三、总结与反思

家长可以帮助孩子经常总结与反思,因为只有经常总结和反思,才能帮助个人更好的成长。尤其对于孩子来说,养成这样的习惯,能让孩子发展元认知,形成批判性思维。


四、学会辨别事情

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听话,这样自己就好管理孩子、不费劲。但是孩子到了二三十岁还是什么都听父母安排,唯命是从,这恐怕是件很可怕的事。


尤其是在信息化社会到来的时代,过于听话的孩子,很容易被互联网充斥的各类信息所迷惑。拥有批判性思维,能更加有主见,也更能看透事物的本质。


因此家长要早早锻炼孩子自主思考的能力,让孩子拥有批判性思维,能根据自己的观念去辨别事情的真假。


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建议从日常生活中的事情入手,随时发生随时教育。如果家长能学些发展心理学的知识,能设计专门培养孩子创新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方法,那就更棒了。父母能走多远,孩子才能走多远。



2021.8.19 周四 22:30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7

标签:青春期   苏格拉底   长幼有序   发展心理学   孩子   批判性   创造性思维   听话   思维   态度   家长   父母   事情   能力   老师   知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