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他、纪律、分享、集体观念小学儿童这么看


林崇德版《发展心理学》“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部分拆书稿 21 小学儿童品德的发展


利他、纪律、分享、集体观念小学儿童这么看


按照百度词条的解释,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服务。在我看来,道德是保证人类正义、公平、和谐共处、各司其职的底线


小学儿童对道德的认识主要是对社会道德规范、行为准则、是非观念的认知和判断,对一个人三观的奠基非常非常重要。



这篇拆书稿摘录儿童8个道德观念的发展特点:


1、公有观念。不同年龄儿童的发展水平不同,孩子在7–9岁才可以明确分辨公私关系,5–9岁的孩子从认为破坏公物更坏,转变为认为破坏私人物品更坏。


2、集体观念。孩子7岁开始出现集体意识,9岁前后出现重大变化。一年级的孩子并不能完全理解班集体的概念,只是以为他们是一群由老师组织在一起的人。到了三年级,儿童的班集体意识增强,无论是运动会还是每周流动红旗评比,都会产生为班级体争光的念头。曾经见过一个四年级的孩子,入校的时候被值周生检查到没带红领巾,问他班级、他随便说了一个别的班级名,事儿办的不对,但是说明孩子发展出了集体观念,一年级孩子是不会这么干的。


3、分享观念。总体说,小学阶段的孩子是慷慨、乐于分享的,来自同伴、权威的积极反馈可以提高二年级和四年级孩子分享的数量。高的自我评价,可以提高四年级和六年级孩子分享的数量。


4、利他观念。随着年龄增长,儿童的助人行为从混沌一片向不断分化发展。三年级会在不用外部奖赏的条件下助人,但是到了六年级利他观念也没有得到完全发展。


5、公益劳动观念。6岁半初步有这种意识,9岁半真正形成这种观念。


6、纪律观念。个体差异比较大,大多数孩子在三年级前都是以自我中心为主,纪律观念差,到了五年级才会好得多。因此,小学三到五年级是纪律观念发展的关键期,老师和家长采取合理的方法,可以提前形成纪律观念。


7、谦虚观念。有谦虚观念的9–11岁儿童明显高于7岁儿童,孩子到了11岁出现一个新观念,认为做了好事就应该承认,没必要谦虚。


8、对权威的认知。儿童对家长、老师这样的权威制定的规则和命令不是盲目服从或者不服从,而是根据自己对权威的认知来判断。



小学阶段的孩子道德观念发展速度和水平不同,但是在小学高年级已经形成各种基本的道德观念。所以,家长和老师要抓住重要的几年做奠基工作,这样才会事半功倍。



2021.8.5 周四 11:00 于郑州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纪律   观念   集体   儿童   小学   书稿   经济基础   四年级   认知   班级   道德   意识   老师   权威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