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外国人眼红的宝贝,该让孩子们继承起来了

让外国人眼红的宝贝,该让孩子们继承起来了


早教课堂


让外国人眼红的宝贝,该让孩子们继承起来了

关键词:

传统文化、智慧、文化自信、

文化身份认同、兴趣培养


我们的宝贝,一定要配个“洋包装“吗?

去年深秋,我们沾大娃学校的光,参加了一次“手造博览会”。这一届博览会,以“中国手造,蒸蒸日上”命名。因此,我们看到了刺绣、编织、布艺、造纸、竹艺等手工技艺。而且,几乎每个摊位都配合以工艺展示和体验活动。

最兴奋的是,我们居然看到了翻花的摊位。翻花,不知道是否有跟我一样年龄层的人有印象了?小时候春节,在街上买到一个,喜欢的不得了,之后再也没见过。想去淘宝买却不知道输什么关键字。原来,叫“翻花“!

让外国人眼红的宝贝,该让孩子们继承起来了


当下就给两个娃一人买了一个。价格也是真贵!一个小小的翻花要20块钱。但架不住我的童年情结泛滥,以及打出的“文化遗产“的名号。同时,我也打开手机淘宝,输入了”翻花“,看上面的价格是不是更友好一些。

资源是很多的,不过出来的各种图片也是让我感慨的——各种西方童话里的公主、仙子。


让外国人眼红的宝贝,该让孩子们继承起来了


可是,这样还有一点我们中国的“文化遗产“的味道吗?哪怕就放一个中国结,或者传统孩童嬉闹图,是不是不那么违和了呢?

类似的情况生活里也不少。例如,打着“体验传统农家文化“口号的老街,却底气不足的贩卖着很多低配版迪斯尼风格的玩具,例如,泡泡枪、水枪,等。配色也极其的辣眼睛。

一定要这么“退而求其次“吗?我们中国传统的玩具少吗?不好玩吗?婴幼儿观赏的皮影戏,玩的拨浪鼓、布老虎、泥叫叫;四岁往上就能尝试并玩得很好的抽陀螺、抖空竹;更大一点了,滚铁环、拍洋画……

按照流行的早教语,这些玩具以及承载它们的游戏里,“手眼协调“、”大动作“、”精细动作“、”社交规则“、”挑战意志力“,等等”益处“,可一点也不缺啊!那为什么这些瑰宝都渐行渐远,销声匿迹了呢?


让外国人眼红的宝贝,该让孩子们继承起来了


文化自信来自何方?

这种现象,很有意思。我们国家的经济日趋发达了,受到的外来文化冲击也不小。“西方艺术“、”圣诞节“、”万圣节“、”日系“、”韩流“……大量涌入我们(特别是年轻人)的生活。外来的文化一定有其魅力所在,但我们自己的文化呢?

对于大多数有教育意识的父母来说,非常注重对孩子“自我“的培养——我是谁?我喜欢什么?我可以做什么?而是否对自己所属的民族、国家的文化有所了解并引以为豪?——我来自哪里?我们国家有哪些好玩的好看的好听的?“盘扣特别吧?这是我们传统服装里的纽扣哦!"“刺绣是不是特别美?是一种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来自二十四节气歌),一年里可不止4 seasons, 我们祖先留下来的节气划分,对于生活的指导性真是太强了!……

让外国人眼红的宝贝,该让孩子们继承起来了

文化身份认同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非常重要!幼时缺乏感知传统文化的机会,缺少过传统节日的体验是遗憾的。因为生命个体的成熟是要寻求自我在群体中的价值与意义,这需要文化身份认同作为底层逻辑。

当然,培养小娃娃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也需要方法。现在很多地方也在风风火火的开展民族文化教育,听朋友说,有的学校让孩子起早贪黑的学唢呐二胡,家长怨声载道。目的是好的,可效果是反的。


让外国人眼红的宝贝,该让孩子们继承起来了

弘扬文化的起始是大众的热爱与认同。到了孩子这儿就是,要先产生兴趣。

和大娃一起看了“原始狩猎图”(视频),鸡腿骨做的笛子领衔,传统打击乐器相伴,交响乐团打底,他看了又看,还指着屏幕说:我拉提琴,就在乐团的这个地方!

这样的欣赏过程让人陶醉。我不期待他在音乐上有很高的造诣,但我相信他一定会热爱有美感的音乐。都期待中国作为大国可以输出文化,而什么时候我们的收藏夹里出现了更多的中国音乐,那么这一天就真的来临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7

标签:鸡腿   老街   节气   眼红   摊位   淘宝   刺绣   传统文化   文化遗产   中国   外国人   身份   玩具   传统   宝贝   孩子   国家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