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房改”势在必行?北大教授提出“新方案”,两类人或将受益

当下有几个重点热词,如“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等。其含义为:实现社会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价值目标,也是人类的一种共同追求。以现代西方发达国家为例,有些只强调效率,忽视社会公平,结果导致社会成员收入差距悬殊、贫富差距过大的后果;有的则片面强调公平,“福利”过多,致使政府不堪重负,产生了诸如“瑞典病”(指高福利国家所面临的财政赤字庞大、通货膨胀加剧、生产增长率下降、竞争能力衰落、失业率上升等综合问题)之类的弊端。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感受到,我们这些年开始更加重视公平:调节收入分配、共同富裕、教育、医疗、社保等改革开始推进,著名经济学家任泽平在前不久的演讲中表示,我国选择的这一套政策,从效率优先到兼顾公平,这将是一个大趋势。自2021年以来,除了教育领域出现巨大改变外,我国楼市也经历着重大变革,据中新经纬8月31日报道,截至8月22日,年内全国累计房地产调控突破400次,月均超过50次,2020年前8个月为368次,2021年来房地产调控政策已全面刷新历史纪录。

“二次房改”势在必行?北大教授提出“新方案”,两类人或将受益


楼市不断调控的最终目标只有一个,实现“居者有其屋”,实现住房上的“公平”。对此,过高的房价与过重的市场投机性成为了首要问题,当前住房供应已经远大于需求,因此由于供需差异导致的房价上涨并不存在,而近些年房价上涨的主要推动力在于不断地炒房投机,那么对于还没有买房的刚需来说,相当于为虚高的房价泡沫买单,而不断上涨的房价也降低了百姓的消费能力,导致实体经济边缘化、阻碍了经济发展,因此需要打击炒房投机等行为。

“二次房改”势在必行?北大教授提出“新方案”,两类人或将受益

从具体措施看,一方面是不断打击炒房行为,维护楼市正常发展。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发布新规来保障无房群体的租房、买房问题。7月底,住建部等八部门联合发布了一个通知,依法重点整治房地产开发、房屋买卖、住房租赁、物业服务等领域的突出问题,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实现房地产市场秩序明显好转。住建部还发布了一个《关于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问题的通知》,其中提到:同步做好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统筹解决新市民、低收入困难群众等重点群体租赁住房问题,城市住房租金年度涨幅不超过5%。

“二次房改”势在必行?北大教授提出“新方案”,两类人或将受益


8月28日,高层下发的《“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中提到了3个目标:

1、到2025年,这5年时间里,城镇新增就业要达到55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2、全国高技能人才总量稳步扩大,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3年,新增劳动力受过高等教育比例达到55%;3、劳动报酬提高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更多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

也就是说,实现的关键在于城市中的“新市民”与“青年人”。7月2日,高层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意见》,其中更是明确提到了:要高度重视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加快完善长租房政策,逐步使租购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务上具有同等权利,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保障性租赁住房主要解决符合条件的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以建筑面积不超过70平方米的小户型为主,租金低于同地段同品质市场租赁住房租金。

“二次房改”势在必行?北大教授提出“新方案”,两类人或将受益


这也就是近几年楼市中呼声一直很高的“二次房改”。第一次住房改革在1998年,实现了住房性质从“实物分配”转变为“商品房”,其意义在于减轻了国家企业负担、推动了城镇化进程、提升了人均居住面积、填补了住房缺口,一定程度上助推了经济发展,可见其意义有多么重大。正因如此,对于当前房价过高、买房困难的现状,许多刚需也希望迎来第二次房改。

最早提出“二次房改”的专家是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徐远。2月11日,徐远教授发表了一篇名为《徐远:二次房改将推动经济新一轮增长》的文章,徐远表示:对内,要以“二次房改”的气魄,启动新一轮住房改革,也是一举三得的政策抓手,短期、中期和长期都有战略性的利益。在具体措施上,徐远提出了未来10年每年兴建1000万套安居房、套均面积50 平方米,套均投资100 万元、主要选择在大都市、都市圈和核心城市等10个方面的建议。

“二次房改”势在必行?北大教授提出“新方案”,两类人或将受益


徐远教授发表了文章引起了国内许多专家学者的重视,并且也纷纷为“二次房改”提出建议。比如经济学家任泽平8月中旬发表了一篇文章,名为《任泽平:全球房价涨幅明显,国内新房改迫在眉睫》。文章指出,过去行业多年发展表明,短期调控无法解决长期供需不平衡的根本矛盾,深化住房制度改革才是实现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根本。

事实上,关于专家提出的建议问题,国家也早已注意到了。近几年也陆续出台了新规保障群众的住房问题,除了专家提出的“安居房”以外,还有“公租房”、“廉租房”、“共有产权房”等保障性住房。8月31日,住建部召开了“努力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为主题新闻发布会,会议上更是明确指出了“十四五”期间将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住建部部长王蒙徽表示,“建设住房保障体系方面,我们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二次房改”势在必行?北大教授提出“新方案”,两类人或将受益


第一,加快建立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目前,城镇户籍的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已经做到了应保尽保。第二,建立较为完整的住房保障政策和管理制度,主要包括财税、金融、土地配套政策和关于准入、使用、退出、运营管理机制。第三,建成了规模巨大的保障性住房,帮助了2亿多困难群众实现了安居。

那么回到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上:“二次房改”是否真的会实施?答案是肯定的,事实上早在2009年10月,住建部副部长齐骥牵头联合多部门,已经开始调研十年房改的得与失。此外,住建部的消息显示,40个城市计划2021年筹集建设93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结合最近几年出台的政策来看,不难发现目前已经在为第二次房改做铺垫了。经济学家朱海斌认为,最快5年内,二次房改可能先于房产税一步落地。目前来看,未来两类人或将受益:

“二次房改”势在必行?北大教授提出“新方案”,两类人或将受益


第一类是城市中的“新市民”、“青年人”。上文已经提到过,高层发布的《“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中明确表示,未来劳动报酬提高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更多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此外,针对这类群体的租房问题,目前已经有多个城市推出各类保障性房源,地段上位于城市核心地段,并且50~70平米户型也足够居住了,更为重要的是,如今部分城市已经实现了房产与户籍脱钩,按照这样的趋势,未来就算是租房同样能够享受和买房一样的同等待遇。

第二类是无房刚需与困难家庭。事实上,除了保障租房市场外,许多城市也推出了帮助困难家庭买房的新式房源,比如“公租房”,困难家庭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就能够租到房子,一般租满5年后可以选择购买,而“共有产权房”也是能够以较低的价格买到合适的房子。对于无房刚需来说,目前楼市已经逐渐走向平稳,随着房产投机性逐渐消除,房价也会加速回归理性,回到亲民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势在必行   租金   地段   楼市   住房   北大   群体   房价   公平   效率   困难   教授   市民   未来   政策   家庭   城市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