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住宅正在被“抛弃”?过来人给出答案:4大“硬伤”难以接受

不得不说,当前高层住宅正处于风口浪尖上。

最近两年,楼市常常流传这样一个说法:未来20~30年后,城市中很多二三十层的高层住宅将沦为“贫民窟”。为何这个说法会如此盛行,主要原因是该说法并不是凭空冒出来的,而是出自专家之口。最早提出这个观点的是东北财经大学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周天勇。在其18年的公开演讲中,就指出了高层住宅未来没有升值潜力,将沦为“空中贫民窟”。无独有偶,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朱国忠同样认为:未来高层住宅将面临一系列问题,无论是再改造还是拆迁成本都相当大,将会变成永久贫民窟。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李晓江也认为:许多城市已经成为“水泥森林”,高层住宅以后会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高层住宅正在被“抛弃”?过来人给出答案:4大“硬伤”难以接受


一石激起千层浪,随着专家们纷纷表态对于高层住宅的看法后,人们也开始重新审视高层住宅的价值,特别是计划入手高层住宅的购房者们,纷纷停下脚步。要知道,在高层住宅尚未普及之前,还是非常受欢迎的,其拥有气派的外表、便捷的出行方式、采光与通风效果也十分优秀、高层住户还能够一览城市风貌。因此早期的高层住宅成了不少人心中的“黄金屋”,人们纷纷从多层搬进高层住宅,甚至还有专家表示:最能代表一座城市繁华经济的,就是这个城市拥有的摩天大楼数量有多少。

后续的发展相信大家也知道了,对于开发商来说,高层不仅能提高土地利用率,还受到购房者欢迎,因此开启了全面建设高层住宅的模式。另一方面,许多城市也开始纷纷建设高楼大厦,不仅拼数量,同时也比拼高度。根据世界高层建筑与都市人居学会发布的《2020高层建筑年度回顾》显示,中国150米以上的建筑达2395座,200米以上建筑达823座,300米以上建筑达95座,三项指标均居全球第一。相反,如今的多层住宅反而成了“稀罕”存在。

高层住宅正在被“抛弃”?过来人给出答案:4大“硬伤”难以接受


如此盲目建设高楼大厦,真的能够代表城市实力吗?对此央媒经济日报给出了回应,7月26日,经济日报发文《盲目建“摩天楼”当休矣》,其中明确指出:城市间盲目攀比建设超高层建筑的状况应该停止了,认为只有“摩天楼”才能代表一地实力、代表突出政绩的思想也应该修正了。不仅如此,住建部也接连发布新规,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与建筑风貌管理的通知》要求大城市严格限制高层建设,并在今年3月发布新规《加强绿色低碳建设的意见稿》,限制县城建设高层住宅,提倡以多层住宅建设为主。

与此同时,随着时间的流逝,如今高层住宅也暴露出了越来越多的问题。不难发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抛弃”高层住宅,重新住进了多层房。根据贝壳研究院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30个热点城市二手房交易中,“6-12层房子”是最受欢迎的,18层以上的住宅受欢迎程度由2017年33.6%降至2020年的22.7%。高层住宅到底暴露出了哪些问题?住高层究竟是怎样的感受?笔者采访了一位在高层居住了10年的老业主,在谈论自己亲身感受时,指出了高层住宅的4大“硬伤”:

高层住宅正在被“抛弃”?过来人给出答案:4大“硬伤”难以接受


1、高层住宅容积率较高,环境与居住体验较差

近些年来,高层住宅除了数量越来越多外,高度也越来越高,同时密度也越来越密集,这就导致小区容积率不断提升,如今很多高层住宅容积率都达到了4.0、5.0,更有甚者达到了7.0以上。而受访者所在小区容积率就非常高,户型为两梯六户,整栋楼高34层,相当于接近两百户家庭,按照一家三口来计算一栋楼居住600人,整个小区32栋,相当于容纳了接近两万名住户。

试想一下,在一个本来就不大的小区,居住着两万名住户是怎样的感受?小区的公共设施资源基本没有办法享受,小区道路上随处可见停放的车辆,住户与车辆走在同一条路线上。每逢傍晚与节假日,小区更是人满为患,小孩奔跑吵闹、年轻人打篮球、中老年人跳广场舞,整体环境十分嘈杂,影响了正常休息。并且由于楼间距过近,导致中部以下的住户采光通风效果都受到了影响,环境与居住体验都比较差。

高层住宅正在被“抛弃”?过来人给出答案:4大“硬伤”难以接受


2、公摊面积大、得房率低,每年在物业费上多花不少冤枉钱,性价比越来越低

这名老业主表示,与高层相比,多层住宅小区容积率小,公共设施资源能够享受,并且也不用受到噪音干扰。此外,之所以搬回多层,除了高层的环境与居住体验很差以外,其性价比也越来越低。一般来说,住宅高度越高,其“公摊面积”也就越大,主要原因是增加了电梯、楼梯以及一些公共设施的数量,而这些都算作“公摊面积”。

如今许多高层的公摊面积都超过了25%,部分夸张的小区更是达到了30%以上,也就是说原本100平米的房子,真正拿到手上只有不到70平,按照二线城市2万/㎡的均价来计算的话,相当于白白公摊出去60万元,足够买一辆中高档汽车了。不仅如此,除了高额的公摊占比外,未来还需要为此承担物业费、供暖费等费用,多半都是花一些“冤枉钱”。相比之下,如今4-7层的住宅公摊面积就小得多了,往往只有10%左右,能够节省相当大的开支。

高层住宅正在被“抛弃”?过来人给出答案:4大“硬伤”难以接受


3、对于电梯过于依赖

受访者所在的高层小区建成于2005年,如今才刚过15年,小区的房子就出现了各种小毛病,其中电梯更是经常出现问题需要维修。上文已经提到过,老业主所在小区为两梯六户户型,尽管两部电梯同时出现问题的情况没有出现过,但只要其中一部维修,另一部在上下班高峰期就非常难以搭乘,毕竟有600个住户,楼层低一些的家庭还可以选择爬楼梯,但楼层高一些的家庭毫无办法,甚至为此耽误上班时间。

笔者想起了前不久河南省出现的百年难遇的暴雨,造成了城市严重内涝,不仅如此也暴露出了高层住宅的问题。灾害导致数千个小区断电,电梯也因此停运,很多家住20层以上的住户表示,自己根本没有办法下楼,20多层的楼梯,老人小孩爬不动,对于年轻人来说也是极大负担,并且由于楼层过高,物资也难以运上来。因此对于高层住户来说,对于电梯的依赖程度过高。

高层住宅正在被“抛弃”?过来人给出答案:4大“硬伤”难以接受


4、存在火灾隐患、救援难度大

对于如今遍地三四十层的超高层住宅来说,火灾隐患是不容忽视的问题,随着房龄不断增加,楼栋内各项设施设备都会老化,由此导致火灾隐患也增大了,更为重要的是,对于很多中小型城市和县城来说,现有的消防设施不足以满足救援要求,救援高度在60~70米之间。另一方面,正如上文提到的一样,高层住宅住户对于电梯设备过大,因此也就导致了火灾、地震等灾害出现时,只能依靠家里的设备完成自救。

总结:老业主亲身经历总结高层住宅的4大问题,可以说是说中了许多从高层搬回多层的业主心声,随着这些问题的出现,越来越多的住户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未来高层住宅也将面临较为严峻的考验。对于刚需来说,未来买房也需要仔细权衡高层住宅的利弊,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优先选择4-7层的多层住宅,实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可以选择楼间距较大、密度低的高层。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高层住宅   贫民窟   过来人   住户   不仅如此   火灾   多层   电梯   高层   业主   住宅   高度   面积   答案   小区   未来   城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