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人的悲歌》教会人们如何看待童年创伤,以及如何修复它们

不得不承认,很多时候,人们对占了总人口一半的农村人很不了解。

非但不了解,还往往有一些固着的,不一定正确的印象。

如:没文化、犟、野蛮、缺乏秩序、目光短浅……

那么这些评价有多少是对的,多少是错的呢?

最近,趁着疫期放假,我看了一本2016年出版的,由一个美国人写的回忆录:《乡下人的悲歌》。

这本书的作者J.D.万斯,出生于美国底层白人家庭,从小受到“山里的乡下人式教育”,受制于母亲的暴烈性格,以及混乱生活,整个成长过程充满了坎坷和艰辛。

好在最后,万斯凭借自己的努力,最终突破阶层,从名校耶鲁大学毕业后,步入了中产阶级。

因为是回忆录,且作者本身也才40多岁,所以,这本书的内容很写实,而其中折射出的一些关于阶层、成长的角度问题,也非常有普世价值。

《乡下人的悲歌》教会人们如何看待童年创伤,以及如何修复它们

寒门能不能出贵子?

这个话题在中国也有很激烈的讨论。

很多人认为出不了,因为农村和城市的教育质量相差太远了。

而且农村孩子的眼界、经历也远远不及城市孩子。

所以,没法比,跨阶层很难实现。

而在《乡下人的悲歌》中,作者万斯,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人,给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在农村,人们普遍认为,自己孩子考不上大学,因为农村人考上大学的基本是凤毛麟角,而名牌大学,那更是想都不敢想,所以,农村人不相信学习改变命运。

他们看不到,所以自然就不信了。

但也正是因为农村人的不敢想,导致了寒门出不了贵子

这是一个颠倒的因果关系。

万斯家里,没有父亲,而母亲又是反对他学习的。

好在有外婆一直鼓励他,最终,他成功了。

“不敢想”是农村人的最大障碍。

我想,这何尝又不是其他阶层,之所以不能更高的问题所在呢。

或许和“敢拼”比起来,“敢想”真的是更难。

《乡下人的悲歌》教会人们如何看待童年创伤,以及如何修复它们

绝不能让孩子经历创伤吗?

遭受严重破坏或伤害,就是“创伤”。

一次创伤,对人的影响会持续很长时间,甚至终身。

人们普遍认为,创伤会带给人不好的影响,因此就极力回避它。

但其实,真正对人有伤害的,不是“创伤”本身,而是我们对“创伤”的看法。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创伤也是一样。

在尽量避免创伤的同时,也应该知道,创伤也能成就一个人。

万斯曾经被自己母亲严重伤害过。

那是一次普通的外出,母亲开车,万斯坐在车后。

突然不知道为什么,脾气粗暴的母亲,突然开始向万斯发火。

她先把汽车开到100码以上,大叫着“大家都不要活了,一起去死!”,接着又试图拿枪伤害万斯。

吓得万斯屁滚尿流逃下车,匆忙中敲开一家陌生人的房门,请求躲避。

没想到,母亲对着陌生人家的大门一通猛撞,撞破后,进门将已经吓得瑟瑟发抖的万斯一把提起。

正当万斯以为自己这次要完了的时候,警察赶到,带走了他的母亲,救了他一命。

这样的事情对一个孩子来说,妥妥的是一次创伤了吧,而且一直到万斯40岁写这本书时,他仍能清晰的记得所有细节。

创伤确实伤害了他,但同时也让他下定决心:自己不能再步母亲的后尘,成为这样粗鲁、暴躁的一个人。

中国有句老话: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

创伤,有时候正是爆发的那个扳机点。

当然,我不是提倡给孩子制造创伤。

因为刻意制造的创伤很难把控“度”。

同时,也不是每个孩子,都能被创伤激发的。

只是,当创伤来临时,可以换个眼光看待它,看到它的积极面。

《乡下人的悲歌》教会人们如何看待童年创伤,以及如何修复它们

如何修复、升华创伤?

万斯的童年,是在母亲酗酒、嗑药、滥交、粗暴、不思进取的身教下长大的。

好在,因为那次母亲被警察带走,让万斯开始了和外婆一起生活的日子。

但别以为外婆就是个温柔的知识女性,外婆同样也是个动不动就会用枪的野蛮外婆。

可外婆鼓励万斯学习,让他升腾起一颗上进的心。

而外婆之所以在物质和精神上,给了小万斯更多的照顾,是因为她爱万斯,她希望万斯今后能过上更好的生活。

所以,即使是严重创伤,即使创伤后环境也没有根本性改变,但只要有爱,即使这份爱单薄到只有一个人爱你,但你仍能依靠这一点萤火来取暖,来修复,甚至升华曾经的创伤。

人类就是如此伟大,所以,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人类都能不断前行。

当然,光有爱还不够,还需要强大。

强大包括:“主见”,以及足以为孩子撑起一片天的能力。

万斯的外婆,一个说一不二,动不动就上枪的女人,在底层白人普遍认为读书无用,在家里都劝说别再花钱让万斯读书时,她能毅然决然地顶住压力,继续让万斯一级级读上去,这是性格,也是能力。

为母则强,每一个妈妈都有这个潜力,但首先你要有主见。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也是一个外公外婆带大的孩子。

很多人当时也劝他们老两口,你们帮女儿养大孩子就不错了,何必再让孩子读那么多书呢。

奥巴马的外公外婆也非常有主见,坚定地走自己的路。

这份主见,这份坚定,又同时起到了给孩子做一个榜样的作用

世界上所有的名人中,单亲家庭孩子是很多的,但孤儿是很少的,特别是那种独自生活在机构的孤儿,能在成年后获得成功的,非常少。

因为爱,心中有爱的孩子,能走的更远。

《乡下人的悲歌》教会人们如何看待童年创伤,以及如何修复它们

收藏家马未都说:天赋是命,潜力是运。

每个人都有潜力,就看怎么挖掘,怎么用。

不管是底层,还是中层,或是更高层,各有各的光鲜,也各有各的局限。

要跳出圈层从来不是一件易事,需要下个大决心,付出持之以恒的努力,方有达成的可能。

—END—


作者简介:

处处有心

儿童发展及教育心理学专业,二级心理咨询师,上海心理学会会员。

营养师,教师,EAP咨询师,婚姻家庭治疗师,育儿类原创文章获奖作者。

在儿童及青少年心理咨询工作中,有10年以上实战经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乡下人   悲歌   巴马   创伤   寒门   贵子   主见   底层   阶层   外婆   教会   潜力   童年   母亲   农村   孩子   作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