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段关系都有自己人物设定,父母就应该是家长,而不是孩子的朋友

春节期间宅在家和朋友煲电话粥,朋友刚生完孩子,急切地想知道育儿知识。

她问的最多的就是如何和孩子交朋友?

她说她想过了,她要和孩子如朋友一般的相处,一起说秘密,一起玩游戏……

我只能说“你想的太美了”。

我不赞成父母和孩子如朋友般相处,

因为每段关系都有自己的人物设定,

亲子关系中,父母就应该是家长,孩子才能更像孩子。

至于父母为什么不能和孩子又是朋友又是家长的相处?

主要有三个原因:

每段关系都有自己人物设定,父母就应该是家长,而不是孩子的朋友

一,起始时间不同

而朋友的功能是陪伴、分担、交流。

而朋友的功能是双向的,需要相互付出。

且亲子关系经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依恋类型,也就是进入这个孩子一生的潜意识中。

这个孩子长大后,他的处事模式,很可能就会一直以幼年时形成的依恋类型为基础,来看待这个世界。

而朋友呢,刚出生的孩子是没有朋友的,

甚至5岁前都没有交朋友这个意识

我们看到幼儿园,或更小的小孩相互玩的很开心,以为他们是朋友,其实他们只是当对方是自己的玩具。

上小学前,在孩子心目中,是没有“友谊”这个概念的。

真正的友谊出现在小学三年级以后。

所以,我们经常看到小学同学组织聚会,但不会看到幼儿园同学组织聚会,就是因为那个阶段孩子之间的接触,还够不上友谊的范畴。

朋友关系既然出现得那么晚,它又怎么能代替出现早得多的亲子关系呢?

每段关系都有自己人物设定,父母就应该是家长,而不是孩子的朋友

二,边界不同

先问个很简单的问题:父母要管孩子,孩子拒绝,父母接着该怎么做?

父母管孩子是有法律义务的,也就是未成年人,必须由监护人管。

而孩子因为不成熟,不懂事,也是一定会有地方需要父母管的。

那么你要和孩子做朋友,你管还是不管?

作为朋友,当然看不过眼时,也会说几句,但若对方回一句“你是我的谁啊,要你管”、“管太宽了吧”,朋友马上就没有立场能管了。

而作为父母,作为家长呢?肯定是要管到底的。

很多父母因为管不好孩子,彻夜难眠,绞尽脑汁,想尽办法,朋友能这样吗?

另一方面,朋友之间能生气,能绝交,亲子关系可以吗?

你和孩子交朋友,孩子遇到不开心,随口就是一句脏话,朋友或许跟着一起骂,你作为家长,骂不骂?

所有这些都涉及不同关系的不同边界,没有办法将之混淆。

每段关系都有自己人物设定,父母就应该是家长,而不是孩子的朋友

三,责任不同

每个人都有攻击性,就好像老实人也有脾气一样,

攻击性的唯一安全出口,其实是父母

你们想想,除此之外,孩子的攻击性还能冲谁出?

唯有父母可以被攻击,某种程度来说,父母也应该承受孩子的攻击性。

当然这里不是说打骂父母,

但可以冲父母吼“我恨你们”。

攻击性只有被宣泄出来,这个人才不压抑,才能轻松前行

现在很多孩子的心理问题,其实都是父母不接纳他们的攻击性造成的。

只要这些孩子表现出攻击性,就会被打服,或者冠以“不孝”等舆论压力,以至于他们只能攻击自己,憋着,压抑着,甚至自残,自杀。

每段关系都有自己人物设定,父母就应该是家长,而不是孩子的朋友

而从父母的角度来说,孩子的攻击性出来后,父母也并不是默默承受,默默压抑的。

父母要将孩子的攻击性接过来,

然后转化成能被社会接受的方式,再教给孩子。

这个过程,就是父母卸下被攻击造成伤害的方法。

也就是父母用自己的成熟,将孩子的原始攻击,进行改良后,还给孩子,让孩子明白什么是攻击的正确表达方式。

举个例子:

孩子第一次去打针,非常疼,孩子会乱踢腿,抓人,打人,甚至把父母塞到他手里的玩具扔掉,嘴里还会边哭边大叫“妈妈坏!”、“爸爸坏!”。

这时候,父母就要接过孩子的攻击性,转换后再教给他。

“哦哦~,打针疼哦,我们宝宝疼了。

马上就好了,一下就结束了,就不疼了。

好了,来,妈妈来吹吹、揉揉,好了,不疼了!”

第一句是承接孩子的情绪、攻击性。

第二句是预告结果。以后这个孩子就会知道,痛苦都会过去的。

第三句是处理方式。再遇到类似情况,孩子就会选用更文明的方式:主动要求妈妈“吹吹”、“揉揉”。

每段关系都有自己人物设定,父母就应该是家长,而不是孩子的朋友

其实,很多想和孩子做朋友的父母,

说起来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做父母真的挺不容易的。

但如果你们向孩子开口说要做他朋友,你们就真的是在损害这段亲子关系。

因为综上所述,你们是做不到成为孩子朋友这件事的。

与其失信于孩子,让孩子从此更不信任你们,

不如从一开始,就用科学的方式管教孩子,真正尽到一个家长的责任。

每段关系都有自己人物设定,父母就应该是家长,而不是孩子的朋友

做家长也可以和孩子很亲密,陪伴孩子一起玩耍。

孩子大一点了,比如到青春期了,家长可以适当放手,只做好孩子的参谋即可。

但无论你,还是你的孩子,都应该明白,亲子关系中只能有家长和孩子两个身份。


—END—


作者简介:

处处有心

儿童发展及教育心理学专业,二级心理咨询师,上海心理学会会员。

营养师,教师,EAP咨询师,婚姻家庭治疗师,育儿类原创文章获奖作者。

在儿童及青少年心理咨询工作中,有10年以上实战经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家长   父母   关系   孩子   朋友   友谊   攻击性   边界   交朋友   也就是   同学   妈妈   人物   功能   方式   文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