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正道是沧桑,唯有此路方久远

人间正道是沧桑,唯有此路方久远

关注「 欧凯圣 」向阳生长 我们终将春华秋实

孔子有句话说得好:“放于利而行,多怨”。两千五百年前,孔子就意识到:做事如果出于利益,怨念就会很多。当代的我们却不明白这个道理。

很多夫妻不和,诸事不顺,常说“贫贱夫妻百事哀”。用这句话来反省恰恰是他们继续贫贱的开始,也是最终分手的征兆。因为这里面藏着一个逻辑:他们诸事不顺因为穷,所以要富有,就要拼命挣钱,在挣钱的道路上便会因为各种困难和诱惑而分道扬镳,或者富贵了却没了在一起的理由。

有人问,为什么夫妻就不能同甘共苦呢?回头看看四千年帝王朝,就知道了走狗烹狡兔死的剧情屡屡上演,道理很简单:在一起为了打天下,而打下了天下,在一起的理由就没有了;何况,在一起很可能威胁帝王的天下,那么为什么又要在一起呢。

话说回来,从一开始,我们的思想就跑偏了。如果认真研究“贫贱夫妻百事哀”这句话,就会发现蹊跷。这句话出自唐代元稹的《遣悲怀》,这首诗词其实为纪念亡妻而作,它的上一句是“诚知此恨人人有”,合在一起的意思就是“我诚知死别之恨世间人人都有,但咱们共苦夫妻死别更觉哀痛”。这是恰恰是元稹因为对亡妻的深深思念而“百事哀”,而不是因为夫妻贫穷而“百事哀”。

我们一千多年来都哀错了地方,元稹活着也得被我们气死。可以说我们生活中的“百事哀”,不是因为穷,恰恰因为夫妻无“爱”而穷。当我们把诸事不顺都归于穷,就会哀伤,而哀伤便诸事不顺,自然更穷。所以,把生活的不幸归于穷才是最大的不幸。

这种懒惰归因方式,只给了一个自我安慰的理由,却没有任何意义。我们更应该做的是找到“百事哀”的根源,元稹认为是爱妻的亡故,而我们的呢?有没有好好分析,是家庭成员发展规划出了问题,还是消费理念出了问题,还是财务收支管理出了问题,还是你们根本就不合适呢?

好,经过我们对“贫贱夫妻百事哀”这句诗词的解读,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诸事不顺的时候,穷只是结果,问题才是根源,我们不能从钱的角度分析问题,而是从人的角度分析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找到问题的根源。下面,我再回过头来谈一谈,孔子这句话“放于利而行,多怨”里面的两个逻辑。

第一个逻辑就是:

利益的考量让解决问题变得更加困难。一个人做事总计算利益得失,心态就会被扭曲,问题就会被歪解,解决问题不能从问题出发,而从私利考量,得出解决方案也就风牛马不相及,问题本身不但无法解决,还会因为新举措带来新问题。

第二个逻辑就是:

利益的考量让我们失去了本来的快乐。在工作中,对于管理者而言,要奖罚分明;对于我们而言,如果因奖励而欢喜,就会让我们失去工作本身带来的欢乐。曾经有个故事,讲的是美国乡下的一个老人,喜欢独处,偏偏有群孩子喜欢来他这里游戏打闹,玩的非常开心。但对老人却是一种痛苦的打扰,于是他对孩子们说:“我一个人很孤独,很喜欢你们来这里玩,如果天天来,我就每天给你们一元钱。”第一天,老人如约给了他们每人一元钱,第二天、第三天也如此,孩子们觉得非常开心——可到了第七天,老人说:“孩子们,对不起了,我没钱了,但仍希望你们天天来玩。”结果,这群孩子,就再也没有出现。我们可以看出,利益是短暂的,是不确定性的,如果把我们的快乐绑定在它的身上,就会扭曲了事情的本来意义,也失去了长久的欢乐。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孔子老人家,指出了不生怨念的方法,也是夫妻不“百事哀”的途径,就是要我们“怀德”,这里的德就是道德和志向。我们知道,道德和志向具有合法的正当性、长久的稳定性和距离的引力感。因此驱动我们的人生就会让我有使命感、意义感。

总结:人间正道是沧桑,唯有此路方久远。一个人,一个家庭,乃至一个国家如果能秉持道德和志向来做事,那么,就会成就一个伟大快乐的事业,一个恩爱和睦的家庭,一个繁荣强大的国家。所以,只要我们怀有道德和志向而前行,内心与身体就有通畅之感,哪来的“多怨”呢?

人间正道是沧桑,唯有此路方久远

成圣时刻 :人间正道是沧桑,唯有此路方久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怀德   正道   百事   孔子   贫贱夫妻   志向   久远   美文   根源   沧桑   逻辑   道理   道德   老人   利益   意义   人间   夫妻   理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