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的追求

精神的追求

关注「 欧凯圣 」向阳生长 我们终将春华秋实

如果我说:“你现在就去死!”你能做到吗?

我相信没有一个人能做到,因为不知道为什么“要去死”,死的莫名奇妙。

如果我说:“告诉你个不幸的消息,你可怜的父亲被人五马分尸,你最爱的妻子被割喉身亡。”

我相信,几乎所有人都会用生命去复仇。

这是电影《勇敢的心》里威廉·华莱士的遭遇,他由此带领受压迫的人民,进行顽强的斗争,后遭人暗算关进英格兰监狱。

英格兰国王“长腿”爱德华,使用各种酷刑,逼迫华莱士屈服,但英雄是不可能在暴力面前屈服的。

那么爱呢?都说英雄难过美人关。

英格兰皇妃伊莎贝拉和华莱士一见钟情,伊莎贝拉深情的劝说华莱士向国王低头,留下生命还有机会,但华莱士说“我若向他宣誓,那样的我,等于早死了”。

最后,他还是决绝的走上断头台,让美丽善良的伊莎贝拉痛不欲生。在死亡的最后,吼到:自由!

这让我想起了裴多菲的诗歌《自由与爱情》: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那么,自由到底是什么?竟然可以让人为之去死。

自由,就是人类的精神。

人渴望自由,却无时不在枷锁之中;然而,对自由的向往是人类的天性,是解放灵魂之路。我们至死可能得不到,但我们死都愿意拼一把。

自由是人类的精神,孔子在《论语》中主张的“仁、义、礼”同样也是精神。那么,到底什么是精神呢?一言以蔽之,精神就是人性。

精神,人性,严格意义上,就是向善的精神,它不单单只有自由、仁义礼,还有:爱、善良、奉献、忠诚、正义、公平...

卢梭在《人性论》中,完全信任人类个体的性善,并认为儿童是没有恶的,都是后天学来的,人的性善能够贯注并克服社会群体的性恶。

当今西方思想家斯蒂芬·平克,在《人性中的善良天使》一书中,同样对人类精神的善抱有美好的主张。

那么美好的精神具备哪些特征呢:

第一,精神是最高的。世界上有很多东西让人迷恋,包括美食、美景、跑车,美人等一切看得见的东西,但是他们都是“造物主”创造出来的,那个造物主就是精神。

一切有形的表象背后,都有无形的精神在持续创造。

人活的意义就是精神。人是生活在自己编制意义之网上的动物,而意义的背后就是无边无际的精神世界,精神世界才是最高的。

第二,精神是永恒的。一切表现出来的东西,都是变化无常的,它背后无形的造物主“精神”才是永恒的,才是我们最后的归属。

现实的生活中,很多人都活成了一个躯壳,他们为了蝇头私利与人锱铢必较,为了金钱杀害妻子,为了狭隘的民族利益,不惜发动人类战争。

当代诗人臧克家,在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的时候说:“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他说的不是赞美之词,而是哲学事实。

人到底是死是活,可以通过医学手段鉴定,但这样还是把人当成了动物;人是社会性的,存在由社会定义,只要他的精神活在人们心中,他就仍在。

可以说,精神才是永生的唯一途径。各种宗教、玄学也给我们启发:人类真正的存在是精神,我们的肉体只是精神的载体,是精神得以呈现的方式。

这也告诉我们,要了解一个人,就要通过他光鲜的表面,看到他内在的灵魂。

第三,精神是最终的。人们冲突不断,小到家庭大到国家,原因在于我们有各自政治阶层、利益和企图,但人类精神能超越这一切,因为这是我们人类共有的人性。

人类一直在进步,不断提升认知,扩大意识,深入精神,最后的终点“大同”,它就是精神,它是世界的造物主,而造物主就是我们自己的精神。

以前看电影不懂,总纳闷为什么要给敌人留条生路。现在明白了,就像伊莎贝拉向国王求情那样:“我尊敬他,起码,他是一个可敬的敌人,请宽恕他。”

在《猫鼠游戏》中,FBI 探员乔 · 夏弗,在艰难的,抓到“通天大道”弗兰克·阿巴格诺后,受他精神影响,竟把他担保进FBI里工作,是同样的道理。

这个道理就是:精神,可以让人们卸下盔甲相互拥抱,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精神是世界的本源,是宇宙开启的起点,以及完结的终点,是生命的内核。

这给我们最大的启示:要想追求真理,获得幸福,只有一条道路,那就是“放弃物欲,追求精神”。

2019年,记者采访基辛格,问到怎么看待中国天翻地覆的变化?基辛格说:“一进一退,前两个字说的是物质,后两个字说的是精神......你会背中国的三字经吗?”

基辛格虽是美国人,有自己的政治立场,但是他说的这句话却值得我们反省。

我们经济上虽然富饶,但精神贫乏,道德还在滑坡,和孔子、孟子、老子等这些先贤们相比,我们的确在退步之中,但精神却是我们最终的归属。

精神是好的,但需要我们的追求,这也是人生唯一的课题,为此,我们可以通过回到初心,拥有使命,保持关注,获得精神追求:

第一,回到初心。回到万物有灵和我与你的关系状态,抛弃工具化、功利化的思维,用平等和一切相处,你会发现它们都有内在精神,一花一草都在熠熠生辉。

第二,拥有使命。要有“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信念,找到上帝创造自己的价值所在,这个价值具有社会意义,它就是大我,是使命,也是精神。

第三,保持关注。有意识,有觉醒,时刻观察自己的想法、行为,是否符合精神的追求,用使命的精神把人生过程、目的统一起来,享受当下时刻。

我会在以后对如何获得精神追求,作详细论述。

总结:当烦恼的时候,停下来反省下“我们到底在追求什么”,一切看得见的都是因缘际会的产物,随来随散,我们追求永恒的精神,才能通往真理和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9

标签:基辛格   贝拉   孔子   精神   英格兰   初心   造物主   美文   国王   使命   人性   意义   人类   生命   自由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