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乎心,忠于事

发乎心,忠于事

关注「 欧凯圣 」向阳生长 我们终将春华秋实

我们在《我是被逼的》谈到,一个人生活无力,源于“以为自己是被动的“这一错觉,但其实一切的决策,都是他自己权衡并选择的结果。

意识到这个事实后,我就可以谈一谈,抱持怎样的心态去生活。首先讲一个故事:有三个泥瓦匠盖房子,经过的路人问他们在干什么。

第一个泥瓦匠说,自己在挣钱养家糊口;第二个说自己在盖一个房子;第三个说自己在为人们建造温暖的家。

他们做了同样一件事,因为理解不同导致生活状态天壤之别,谁更幸福,一目了然。

”something big than yourself“(链接一个比你更大的东西),这是人幸福的重要原则,我们不但要考虑自己的利益,更要看到社会意义的维度。

我们都有这样的切身体验:做公交车,”让座后站一路“其实比”坐着“更幸福。人本性向善,我们要遵从自己的内心,链接到更大的东西,这个东西就是使命。

当我们抱持着“使命心态”去奋斗,甚至牺牲,也是幸福。幸福是由内而外的统一,就像伯夷、叔齐于商亡后不吃周粟一样,他们求仁而得仁,所以不会有什么怨恨。

有了使命,我们就会“忠于事”,也就是勤于思考”怎么做才能更好“。

“忠于事”是一个很高的境界,不是说你天天加班,废寝忘食;而是,你把这件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勤于动脑子,不断探索如何才能把这件事做的更好。

做事不是总想“能者多劳,多劳多得”;而是从做事中获得快乐,和这件事建立“我与你”的关系。这就是国家倡导的工匠精神。

稻盛和夫是这方面的典范,他被老板贬为清洁工,也能沉浸到工作之中,用心探索”发明什么样工具,才能把地打扫更干净“,而不是埋怨牢骚。

日本的新津春子,正是践行了稻盛和夫精神的人,把日本羽田机场打扫成为世界上最干净的机场,成为了国家的“国宝级匠人”。

永远记住一条:任何工作,我们都可以做的更好。就像科学研究一样,前进永无止境,上帝给我们准备了无穷尽的修行空间。

不幸的是,很多人做事不喜欢思考,当然,这也是人的本能。人类几万年以来,都是面对物质匮乏,进化让那些喜欢”节约能量,懒惰的人“活了下来,所以,我们天生就不喜欢思考(大脑是个耗能大户,占比高达30%)。

不过,现在情形恰恰相反,我们最不缺少就是食物,随时可以为大脑提供能量。那些节约能量的人,反而都成了落后分子,他们不再适应现在的竞争环境。

要想取得优势不断精进,就要勤于思考。想一想,自己在哪里做的不足,自己有什么困惑、痛点、难点?是不会与同事相处吗?是不会给孩子讲故事吗?

当你觉得生活痛苦,教育孩子是很烦的事,一定是你思维有问题。《思辨与立场》和《正面管教》对此有过详细论述。

痛苦本质在于迷茫,如果你带孩子却不知道“自己愿望和孩子行为之间总是差距“这个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是我们愿望错了?还是孩子行为错了?你就会非常痛苦。

我们不带地图就走进森林,没有说明书就去开飞船,注定痛苦。

这些痛苦,不单单你有,我们的前辈们也有,不过,他们对此早有研究,并且总结成为一本本智慧书籍,所以,我建议要学会站在前辈的肩膀上做事。

告诉自己“我是自愿的”,做事要“发乎心,忠于事”,不断学习前人智慧,保持精进状态,就会爱上生活与工作,而它们本身就是给我们的最大回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新津   泥瓦匠   能者多劳   日本   美文   使命   节约   能量   大脑   干净   愿望   心态   痛苦   东西   幸福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