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是一把自杀的刀

作者:吴双,著《巧克力心理学》、《重活》、《哲学认知成长课》;创办国内第一所「 哲学与成长学院 」。


思想,是一把刀。我们因为有思想,才建立了国家,形成了制度,产生协作关系,创造出富饶的物质和精神文明。


不过,它也可以让人焦虑、抑郁、甚至自杀。因为它有3个危害:标签化、应该化、阶梯化。


第一个危害:标签化


老子说: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因为有了名字,也就是标签,我们对事物才有了认识。


人生下来第一件事,就是起个好名字。可以看出来,标签化是多么重要。但是,标签化会导致失真和失灵。


1.失真。思想,就是对现实的仿真模拟和要素重构。如果你用过仿真软件,就会知道:无论划分网格再小,和真实之间都有一道鸿沟;


而且还会反常:仿真越像,离真相越远,出现“过度拟合”,这就是失真。


2.失灵。失灵的危害更大,它让我们彻底活在一个没有灵性的麻木世界。一旦对人事物标签化,我们就失去了它。


比如和一个人相处时,你只会知道他的名字、财富、官职……而忘记他是一个灵性的人;


和物品相处也是如此,孩子对待万物的态度就富有灵性,比如他不会看到砖头就想起它的用途,很可能会和砖头玩耍一番。


第二个危害:应该化


因为有思想,所以有欲望。人类为了欲望,会制定目标,编写计划,并采取行动。


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我们会强迫全世界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但忘了“你有你的计划,世界另有计划”。


因为应该化,我们忘了事物都有自己的意志和发展规律。


比如宝妈因为应该化思维焦虑不已,认为孩子应该保持卫生,而不是满地打滚。


我们忘了孩子们作为一个主体,有自己的成长方式。


应该化让我们离真相真理越来愈远,产生人际关系的矛盾。


爱人辛辛苦苦做了早餐,你必须得吃;晚上计划了约会,你必须得来,否则他就会很难受,觉得世界和自己做对。


如果能认识到”人只能控制自己“,就会坦然了。


应该化让人失去了实事求是的精神。我们会按照自己的欲望一意孤行,而不是依据事实做出决策和感受,而这就带来了精神的扭曲。


有人觉得自己应该慷慨,但自己就是吝啬,便自责愧疚不已。


事实是,他小时候因为家庭困苦产生了心理补偿需求,这是心理规律。


如果强行要求自己慷慨,就会让理性自我和感性自我撕裂,以其他方式反映出来,对待孩子同样如此。


第三个危害:阶梯化


每个人都是剧作家,内心戏特别多。年轻荷尔蒙旺盛时期,因为美女看了自己一眼,能写出一本邂逅爱情的情景剧。


这还算好想法,因为人的负面偏好,多数都是坏想法,那个因为反复向上级军官道歉最后被罚的士兵就是这种典型案例。


之前,看过一个短剧:一个女人发现家里有一根长头发,就想象了自己男人出轨的故事。


非常荒谬,但我们常常如此,宁愿采用”推理阶梯“,不断创造剧情,让自己变成了超级侦探,而不愿意去沟通。


我们在家里里职场中,都因为阶梯化思维,深受其害,要么冤枉别人,要么委屈自己。


对此,孔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面对矛盾,我们一味推理下去,就会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还会产生负面情绪和无意识对策,进而变成自我实现的预言。


只要我们到现场和对方沟通一下,所有冲突就会结束,还会发展出美好的故事。


我们如果像水一样,无心、无欲、无为,紧紧贴住现实,则无往而不利。


总之,要小心思想这把自杀的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5

标签:思想   砖头   灵性   慷慨   美文   阶梯   焦虑   负面   万物   真相   事物   欲望   标签   孩子   计划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