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与反:如果没有坏人,好人如何定义?

作者:吴双,著《巧克力心理学》、《哲学认知成长课》。


如果要概括所有道理,我觉得2个词就够了:正反与得失。


正反——是向外看世界的方法。

得失——是向内看自己的原则。


今天,我们先谈谈“正”与“反”。


如果你能站在宇宙之外来看这个世界,一定可以看到所有事物都有两面:

一面是正面的、阳光的、积极的。

一面是反面的、阴暗的、消极的。


这两面无时无刻不在相互转化之中,这就是老子所说的“反者,道之动”。


太极图用阴阳鱼生动展现,西方哲学也用“否定之否定”基本规律进行了阐释。


我们总觉得世界只有一个答案,但事实是如果正面有意义,那反面也有意义:


1.《人性中的善良天使》很有哲理;如果写本《人性中的邪恶魔鬼》,相信也可以论述的头头是道,凡有正面,必有反面。


2. 人们普遍相信道德,但道德会不会沦为强者统治弱者的工具。


3.人活着需要意义,但是孩子没有意义依然很快乐。


意义是到某个阶段才需要的工具,如果没意义还能活下去,是不是更厉害。


所以,当有人主张A时,你都可以从-A进行反驳;如果A存在,那么-A必然存在。


所以我们要警惕“因为愿望而忽略反面存在”的心理倾向。


正面是主流的,但是反面也有社会意义,正面之所以存在是依靠反面来支撑的。


如果没有坏人,好人又该如何自处,它们相互成就的。


这是普遍存在的客观事实,从生活经验可以发现任何事物都一样。


小到一个器物皆有内外;大到一个国家有联邦制的正确,就有共和制的伟大。


它们都有其价值。如何选择取决于目前所处场景,所定目标和价值观。


人处在哪里就会说什么话,想去哪里就会选择什么方向,相信善良就会挺身而出。


有了正与反的认知,思想的枷锁即刻消失,人就彻底自由了。


不会再因为”应该或不应该“而焦虑不已,造物主给每个人准备任何选项。


不过这就带出一个问题,既然正反同时存在,那么社会为什么总是歌颂正面而贬抑反面呢?


因为人本能的负面性:贪婪与懒惰。


如果没有社会教化,人的行为就会失序,多数人都会迷失在负面性里,夏洛克的贪婪懒惰,让人类最后走上自相残杀。


人类为自己定义了目标(繁衍),也就有了价值观(互助),才有了批判(是非)。


不过一直以来社会强调正面太多,以至于成为了思想和行为的枷锁。所以当我们选择正面时,也要看到反面的意义。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坏已然是好的陪练。


坏是吃人的老虎,不断催促我们奔跑。正反成为宇宙普遍法则和人生修炼场。


当主张正面的时候,要看到反面在向你微笑,因为下一站我们还会再相见。


全网:关注「 欧凯圣 」,向阳生长,我们终将春华秋实。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共和制   联邦制   正反   枷锁   反面   美文   两面   得失   认知   负面   价值观   贪婪   懒惰   坏人   好人   宇宙   定义   意义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