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玄真经》|对古文的认知原来和可以和你想象的相差这么大


《通玄真经》|对古文的认知原来和可以和你想象的相差这么大

大家好,我是辛元,文中如有不明白的可以私信我,也可以添加辛元:xinyuanxs,辛元会尽自己能力为大家解答,今天注解的是道原的第八段。

老子曰:万物之摠,皆阅一孔,百事之根,皆出一门故圣人一度循轨,不变其故,不易其常,放准循绳,曲因其常

天下万物,皆以道观之,天下百事,皆出于道。

所以圣人以道为根以德为本遵循于大道之中,不变其根本,抱大道而不离,循古人之正道,曲己而全道。

曲己而全道这里要解释一下,曲为片面的意思,曲己便是蔽于自己的片面认知,人的知识和智力是有限的,并不能解决和解释天下众多之事,而人又很容易把自己的所认知的强加于无法理解的事物上,所以要曲己,全道则是蔽于人的小知而和于大道,以道来周知万物。

夫喜怒者,道之邪也;忧悲者,德之失也;好憎者,心之过也;嗜欲者,生之累也

人道好积好争好欲,一个人为什么会发脾气,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就是自己无法理解和控制事物的本事,就会气不顺,气一旦不会则会到处冲撞,才会气通气顺,那么气在身体里面冲撞的过程就会导致人的身体不适,所以中医为什么总是会说气大伤身,也是如此,人为什么虚静能使身体舒适,因为气顺,自然虚静安宁,脾气大的人容易让身体有很多的毛病就是因为逆气。

所以人的喜怒哀乐皆源于人之智,以七窍而应与物,则会以物全身,以物全身则会患得患失,人与物之间不停的摩擦碰撞就会使得人需要不断的耗费精神与物相接,久而久之则精神损耗,就如开篇所引用的《黄帝内经》所说,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如此生活还怎能守神归心,自己无法守中,无法让精神归于心,很容易在这个物质时代迷失自己,这便是喜怒哀乐的根源。

人大怒破阴,大喜坠阳,薄气发喑,惊怖为狂,忧悲焦心,疾乃成积,人能除此五者,即合于神明

上一段解释了人合以人道,以物充身后会有喜怒哀乐,这一段解释人的喜怒哀乐会给身体带来什么样的伤害。

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阴阳二气是相辅相成的,只有二气和谐共存身体才会健康安然,这也是为什么道家的书中总是要提到阴阳调和便是这个道理。

人看不明事物本身的根本,则会被事物的表面所蒙蔽,如果事物没有按照自己的期望所发展,人就会容易焦虑、担忧,如果接下来事物离自己的期望越来越远,人则会将焦虑、担忧升级到狂怒、悲伤,而人心为五脏六腑之主导,五脏六腑都受到了伤害,心自然会受道更严重的伤害。

所以人要蔽物才能知物,以物充身则会让自己深陷其中,患得患失,人只有跳脱出来,才能使自己不随物动,心蔽于人道合于天道,天道充于身,以道周知万物,便是合于神明。

神明者,得其内,得其内者,五藏宁,思虑平,耳目聪明,筋骨劲强,疏达而不悖,坚强而不匮,无所太过,无所不逮

神明者,精神内守,精神内守,精神内守合于大道,便会去人道之争之积之欲,合于大道积厚德,厚德得积则五脏顺,五脏顺便得养。

耳目无染,不以耳目接物而入于心,自然耳目聪明,能明白四达,能明事物的根本之后,自然人也会顺应着天性而动,而不是因物而动,少了人道的好争好积好欲之心,自然不会再被物所控,而能思虑平,五脏宁,筋骨劲强,看得起事物的根本,不被人道所害,处事能够不过也不会不及。

天下莫柔弱于水水为道也,广不可极,深不可测,长极无穷,远沦无涯,息耗减益,过于不訾上天为雨露,下地为润泽,万物不得不生,百事不得不成大苞群生而无私好,泽及蚑蛲而不求报,富赡天下而不既,德施百姓而不费行不可得而穷极,微不可得而把握,击之不创,刺之不伤,斩之不断,灼之不熏淖约流循而不可靡散,利贯金石,强沦天下,有余不足,任天下取与,禀受万物而无所先后,无私无公,与天地洪同,是谓至德

人道好积好争有形为刚强,天道无所积无形为柔弱,积人道为有形,积天道为无形。

本句以水比喻道,指的是圣人以天道治理天下,厚积天德,以天道和天德蓄养天下万物。

道无形虚无所以会消耗自身,无穷无尽。

如天上的雨露,如厚土载于万物使之润泽于雨露,所以万物因道而自然而生,百事因道自然而成。

天地生万物施天恩,无偏无私,地泽天下万物而不求回报。天地瞻养天下而不会枯竭。以德蓄养百姓而不会损耗于自身。

道无法找到,也没有办法感知,击之不创,刺之不伤,斩之不断,灼之不熏。

道流于天下德蓄于天下而不散,可灭人道之刚强,以无为无言之教照化天下,德有余蓄养天下,万物被天德所养,天德无私不偏不倚对万物都一样,如同太阳普照大地,天下万物莫不被天下之母泽被生养,这便是至德。

夫水所以能成其至德者,以其卓约润滑也故曰:“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于无间

道德如水一般蓄养着天下万物,天功无私,闭人道之刚强,不积不争,天下至柔,道也。

天下所有刚强之物也不过是阴阳二气相合而化,而道的虚漠冲和之气,为万物之始,那么再坚硬的东西对于道来说都如驰骋在无物之境。驰骋天下物,犹如入于无间。

”夫无形者,物之太祖,无音者,类之太宗真人者,通于灵府,与造化者为人,执玄德于心,而化驰如神。是故不道之道,芒乎大哉 ,未发号施令而移风易俗,其唯心行也万物有所生而独如其根,百事有所出而独守其门故能穷无穷,极无极,照物而不眩,响应而不知

道无形虚无,万物之太祖,道无声而虚静,万类之太宗。

通于天道者,精神内守于心,于造化天地的天道合一,以德蓄养天下,驰骋天下物入无间。

所以人道不是天道,天道如太阳一般普照天下,不用发号施令天下万物也能因天性而自然生活,万物按照天道自然而自然自活。

万物所生莫不出于道,百事莫不守于玄牝之门,这里解释一下什么是玄牝之门,《道 德 经》 第 六 章:谷 神 不 死 , 是 谓 玄 牝 。 玄 牝 之 门 , 是 谓 天 地 根 。玄牝之门为天地之根,天下万物如同树的枝干,莫不依靠根才能枝繁叶茂,一旦没有从根吸收水分营养,自然就枯燥落叶了。

所以唯有道才是无穷无尽的,唯有道不积所以无极,天道生养万物而不干预于万物的生长,万物因天道而自化自成,却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如同鱼在水中游,只知游,而不知水也。

为方便大家查看往期文章,辛元将往期文章链接做在下方

《通玄真经》|千年国学经典,解读老子智慧 第七解

第七解的下方有前面六解的链接,大家可以无缝跳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周知   百事   耳目   真经   刚强   神明   古文   天道   美文   人道   喜怒哀乐   无私   认知   万物   事物   身体   自然   精神   天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