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到底在害怕什么?

我们到底在害怕什么?

关注「 欧凯圣 」向阳生长 我们终将春华秋实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遇到领导绕道而行,见到暗恋的ta语无伦次,一个人又莫名恐惧。我们常畏首畏尾,到底在害怕什么?

读完《拥抱你的内在小孩—以爱疗愈内在的恐惧》后,解开了我多年的困惑。

01 心灵的结构

我们先来了解下心灵结构,它由三部分组成:核心层、中间层,和最外层。

核心层是生命的本质。在这一层,我们和存在是合一的,会感到爱、信任、朝气蓬勃。

人刚生下来的时候,都是会爱的,也是生机盎然的。我们赤裸裸来到这个世界,没有姓名,我就是我。这是我们的中心,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有回到中心的时刻,比如冥想,经历全然存在和深度放松,在性爱的时候,我们也有合一的深刻感受。

然而当创伤出现时,另外两层就开始出现了,也就丧失了原始的纯真和信任。

中间层是易受伤的情感。我们小时候都受到过一些创伤,比如被拒绝、抛弃、批判、否定。最重要的是不被支持做自己,而成为别人所期望的人。从此我们的纯真、活力、信任,开始一一瓦解,不复存在。

人性中的自然状态是柔软、接纳、开放和幸福感,但是受伤之后,我们就失去了的信任,变得害怕、孤寂和羞愧。

我们不得不这样做,否则就会面临被断绝爱和赞同。如果小时候不服从,还会受到处罚、虐待、孤立、拒绝,甚至被毁灭的感受。

这些感受被紧抓在中间层,隐藏在惊吓和羞愧感之中,我们探索中间层的时候,大部分人最先感受到的是惊吓和羞愧。

最外层是保护的防御机制。为了保护脆弱情感和生命核心,我们发展出了最外层:保护层。

最外层是我们将痛苦隔绝在外的一种屏障,他帮助我们掌控生活。我们用各种方法保护自己,比如缩小活动范围让自己处于安全状态,用毒品让自己分心,在生活中取悦别人等等。

还有些人认同别人的期望,把任务做好,或者使用叛逆和愤怒对抗恐惧。

保护层,是让自己顺从一种角色。我们躲藏在角色之后,变成一个权势人、牺牲者,或性感人。

保护层并不负面,只是我们无意识导致的。当孩子的时候,需要保护自己,否则自己会被摧毁。我们建构防御风格,但不幸的是,我们太认同和依附于保护层,而无意识的活在防御中。

正是这种无意识,导致我们没法选择运用它,结果我们就习惯了把所有能量拒绝在外,把自己空间一再缩小,让自己不害怕,同时,也就感受不到了生命的能量和喜悦了。

保护层将我们和生命能量切断,包括自由流动、生机盎然,我们活在了各种信念系统的保护层里。

如果我们遭到了拒绝,就会不自觉的,用防御的方式来和对方打交道,而不是敞开自己的内在空间。我们会等到对方先卸下铠甲时,才放下自己手中的剑。

02 恐惧的本质

谈到恐惧,我们采用“内在小孩”这个隐喻。先想想一个场景:

一个饱受惊吓的小孩,只有一岁多,正在蹒跚学步,有些事情让他感到害怕,不知道是什么事情,连他自己也不知道。

他不知道自己是否安全,是否正在面临危险。他压力很大,我们在他眼中看出了怀疑和惊恐,他环顾四周焦躁不安,目光闪烁不定,左顾右盼。

以上,就是我们的”内在小孩“的表现,每个人心中都住着这样的小孩,他就是我们深沉的恐惧和缺乏安全感的内在空间。

内在小孩总在压力和紧张的时刻出现,比如考试、面试、约会的时候,一旦他出现,我们就有一种被僵住、脑袋空白的感觉。

在日常生活里,我们可以看到:

1.如果我们不带着觉知生活,自己的行为和思维都会活在恐惧之中,大脑会整日喋喋不休,情绪会非常焦虑,自己每天忙忙碌碌,心无法安在当下。

2.夫妻整日争吵,每天神经兮兮,老觉得自己委屈,受到了迫害,相互数落对方,没完没了,这种场景的根源就在于恐惧,他们争吵的时候,就是恐惧之间的对决。

总之,我们害怕被拒绝、被抛弃、被蔑视等等。

说到了这里,我可以谈谈恐惧的本质,恐惧分为真实恐惧和情绪恐惧。

所谓真实恐惧,是一些立马发生的威胁,我们神经系统会自动运作加以应对,比如一只疯狗突然向你跑来。

而情绪恐惧呢,是我们将过去"内在小孩"创伤,带到了现今生活场景里,不断重演过去"内在小孩"的恐惧。

今天发生的绝大多数恐惧,都不是真实恐惧,而是情绪恐惧。如今社会安全措施相当完备,你不需要担心走在路上突然被人砍死。这种概率非常低,和中千万大奖差不多。

情绪恐惧总是萦绕在我们头脑里,挥之不去。情绪恐惧主要有:压力和期待恐惧,被拒绝遗弃恐惧,被误解忽略恐惧,身体精神受虐待恐惧。

导致这些恐惧的原因很多,有些原因永远无法找到,但绝大多数都是来自过往生活、家族文化。当我们出生脱离子宫时,受到极大惊吓;从小到大,身体感情上还会遭受剥夺、暴力,缺乏关注,不被尊重等。

就这样,我们被认同的需,求始终无法满足。长大以后,仍然带着这些饥饿感为人处事。可以说,童年的打击,造成了我们对生存的基本恐惧。

不幸的是,作为一个孩子,我们没有理性搞明白:这到底是不是我的错。长大后,也许可以理解“亲人离去,我们还可以一样生活”,但内在小孩不懂,会一直被恐惧支配,表现的反复无常。

还有最引起我们恐慌的是:人终有一死。人都难逃一死,这些在我们掌控之外,再大的保护都无法免除死亡恐惧,我们对此心知肚明。

另外,有些根深蒂固的想法:如果恐惧存在,我就不会成功,我是软弱无能的。这样的恐惧没完没了。我们害怕恐惧,害怕感受,害怕分享,责备自己害怕,由此,恐惧接管了我们的生活。

从此,我们便过上了每日担惊受怕的生活,因此得了很多恐惧病。包括强迫症、偏见、暴力和崩溃。还会导致各种身体疾病,包括皮肤过敏、恐慌症、慢性病、心脏病、疲劳等。

具体表现在日常生活里:和同事、亲人不合,冲突不断;为了不再恐惧,总想控制他人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想法偏执,刚愎自用,听不进别人建议;最严重的甚至是自我践踏,结束生命。

恐惧让我们逃避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生活方式,阻碍我们活在当下,削弱我们的生命力。当恐惧支配我们时,便无法真正体验生活,享受人生。

然而,恐惧并不可怕,真正让人害怕的是,我们没有觉醒意识,主动识别、感受、接受恐惧,这才是恐惧最大的危害。

03 恐惧的疗愈

恐惧在生活中无孔不入,我们习惯了用各种方法逃避恐惧:假装它不存在;无意识的退缩,寻求保护;逃避,推开恐惧;一味的补偿;批判恐惧出现;认同受害者角色,责怪别人。

恐惧躲在意识下面,随时准备唤醒。当和人接近,提出意见,显露自我,走进陌生环境时,恐惧就会浮现,我们开始逃避,与真实的世界越来越远,过上悲观消极的人生。

要知道,"允许"恐惧是根本解决之道。只要我们走进了恐惧,就会被赋予更多力量;只要我们思考恐惧,他就会消失。

面对恐惧时,首先要有意识的,认出他,找出他来自哪里。人们常会骗自己,以为承认恐惧更害怕,恰恰相反,凡是能看见的恐惧,都不具有危害性。

当恐惧出现的时候,身体会感受到:胸口腹部等感到紧绷;掌心冒汗;手脚冰冷;不自觉地摇晃,发抖;心跳加快;出现头疼胃疼;坐立不安,呼吸急促;病怏怏的等各种身体症状。

不带批判,用爱的温柔去感受身体时,这些症状就会慢慢消失;我们还可以观察意识里浮现什么念头,情感怎么变化。直面恐惧时,就可以重新连接本质,也可以让自己展开英雄之旅。

在这里,我们可以换一种看待世界的视角,同样可以疗愈我们的恐惧:

我们决定活在花园里,还是丛林里?

在丛林里,我们相互竞争,被成王败寇的价值观所左右。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要压下情绪,使用补偿机制避开恐惧。我们不断向外,求取权力、魅力和成功,而主导这一切的正是恐惧。

在花园中,每个人都可以表达自己,接受自本来面目。大家互相学习,将别人当成资源,而非威胁,不断的发展自己的,成就自己。

现在告诉自己:我是自由的,可以决定生活在“丛林”里,还是“花园”中。

总之,疗愈恐惧的本质:允许自己全然面对,每个时刻的发生,并连接我们核心层的生命能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害怕   保护层   中间层   羞愧   美文   创伤   能量   本质   恐惧   情绪   小孩   意识   身体   核心   真实   生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