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什么样的政治智慧,才能赢得第三种胜利

拥有什么样的政治智慧,才能赢得第三种胜利

关注「 欧凯圣 」向阳生长 我们终将春华秋实

今天,我和大家分享下:在职场政治中,拥有什么样的政治智慧,我们才能赢得第三种胜利。


01 职场政治,文科生更胜一筹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话兴盛于上世纪六十年代,说着说着便成了谚语。我上初中的时候,还常听长辈这样告诫,理工科才是碾压所有科目的刀锋技能,而“脑袋瓜不灵”的孩子才去学文科。

现步入社会进入职场后,才发现,真正的刀锋技能是特么文科,看看身边的领导,一个个都来自于公共管理、汉语言文学,或者政治学专业——而我们这些理工男,都是活成了狗的样子,看看码农的“悲惨境遇”。

在职场政治上,文科生无疑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他们究竟胜在哪里?

看看大学专业课程清单就明白了,比如物理学专业,主要有高等数学、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原子物理学、数学物理等等;而汉语言文学专业,主要有语言学概论、文字学、中国文化概论、中国历代文论、美学、写作、心理学、中国文学批评史等等。

因为所学科目不同,文科生所获得的知识,以及由此启发的对政治权力的认知要远高于理工男,他们能从文化学、历史学和心理学等方面,了解到职场政治的含义,擅长掌控人心,团结同志,获得政治智慧。

02 政治斗争,为什么小人总是赢

谈到政治斗争,还有一种人特别的擅长,就是我们常说的“小人”。他们在职场政治中,常常取得胜利,能做到干的活少,拿得钱多,还常受到赏识和重用,让君子望尘莫及,只能在朋友圈发个图片泄泄愤。

发图《踩小人》的泄愤方式,是戏谑的自我安慰。

泄愤之余,更应该想想:什么是小人?他们从哪里来?有哪些政治斗争招数?

第一个问题,什么是小人?在单位里面,我们常听:某某是小人,坏的很。常常与人争名夺利,还会拉选票走关系,最后赢得胜利,让能力突出的人大跌眼镜。这就是我们常遇到小人:背地里使坏,争名夺利,拉选票走关系,没本领的人。

第二个问题,小人从哪里来?他们来自两千五百年前,孔子老先生说过很多小人的话,我们耳熟能详的就有下面三个: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唯有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孔子虽多次说起小人,并没有贬低小人的意思。

孔子将人分为两类,一类是小人,也就是有私心,重利益的人,这类人就是平庸的大多数;另一类是君子,也就是有德行、重道义的人,这类人是极少的。按照孔子的分类方法,看看自己是小人,还是君子。

自孔子说出“小人”的概念,后代儒生就走上歪解了“小人”的道路,在官场上更是盛行,在历代帝国的朝廷上,常常看到两派人:一派是奸佞的小人,一派是德高的君子。回到当时,每个派系都说对方是小人,自己是君子,就连皇帝都很难定论。

不过,历史有自己的表述,我们看看司马迁眼中的小人与君子:一个是刘邦,一个是项羽。司马迁评价刘邦是“好酒及色”的小人,他不但爱喝酒还好色,当泗水亭长就是个流氓地痞,被自己的父亲责骂不务正业,灭了秦国进入宫里,更是喝美酒玩美姬,又被张良臭骂一顿;

关于项羽,“羽岂其苗裔邪”,司马迁说项羽是舜的后人,有教养有学识,有义气有胆识,是个典型的君子人格。然而,小人与君子的标签,似乎没有决定谁最终取得胜利。

第三个问题,小人有哪些政治斗争招数:

小人自知无能,便要有能。在职场中,小人往往自我认知很准确,懂得自己没有什么本领,但能认识到决定一个人发展的不仅仅是本领,还有更重要的因素:政治。小人最会攀附权贵,甘心做走狗,下三滥的差事是小人的专属。他们很清楚,权贵要的不一定是能耐人,但一定是自己人。他们看透一样东西:“政治斗争”本身就是一种能力。

小人不求无为,但求有为。君子喜欢在事情上死磕,小人喜欢在领导身上死磕;君子以德为美,以不争名夺利为德,小人恰恰相反。君子认为只要干得好,便有劳必有得,在争名夺利上自然无为,小人反其道而行之,他们经常琢磨权贵,喜欢阿谀奉承,有时还会对威逼利诱,领导也想息事宁人,结果“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03 政治智慧,怎样才能赢得第三种胜利

小人懂得劣币驱逐良币的把戏,这正是他们“政治斗争”的绝招。他们以此在很多职场政治中,取得胜利,不过只能获得第一种胜利(我将胜利分为三种,在下文中会有详述),而君子才能获得第三种胜利。

拥有什么样的政治智慧,才能赢得第三种胜利呢?

第一走正道

孙子兵法讲,决定胜败的五大要素“道天地将法”中的“道”就是正道。只有师出有名,才能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形成一种势,获得人心归顺和政治联盟,这是政治智慧的核心。

“走正道”是小人无法做到的,因为他们要抢占本不属于自己名利和位置,便走上了“走邪路”。然而,小人却经常获得胜利,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自然无情,却在好与坏矛盾的推动中发展。这是个哲学问题,就不展开说了,以后,我们单独拿出来讲一讲。

“走正道”是一条光明大道,是君子最在意的。一个人、一个组织,甚至一个政府,都非常强调要“走正道”,这是立命之本。在中东地区,各个派系都会强调自己具有“走正道”的合法性,是人民的合法代言人;清朝初期,有人老想着“反清复明”,正是因为他们觉得满人,不是中国的正统,不具有合法性。

第二会联盟

为什么要联盟?在单位中,你和对手总是势均力敌的。如果一个人很强大,他就不会有对手。对抗悬殊,弱小的一方不但不会反抗,还会主动依附,道理很简单,你会和非常厉害的领导对抗么?显然不会。

现实的情况是,我们常常面临对手的威胁,单打独斗是很难获得胜利的,所以需要联盟。只有联盟才获得力量加持,才能我大于你,这是其一;其二,联盟会产生新物种,这种新物种不是简单的一加一等于二,而是大于二,一种“质变”,比如在14亿人口体量的中国,首先产生了共享经济的新物种。

为什么要主动?参加过学生会竞选就知道,当一个候选人主动向你拉票时,即使他技不如人,还可能讨厌他,最后竟会把票投给他,这是不是很奇怪,怎么因一个招呼就联盟了呢?楚汉争霸时,刘邦的谋士郦食凭借他的三寸不烂之舌让对手投降,获得各种联盟,你不觉得这转变很微妙吗?

这种转变就基于心理学的一个概念“关系”:一个人主动找到你,就和你发生了“关系”。在这种非常具象的关系中,彼此就会产生承诺。何况,在我们的基因中,“成王败寇”政治联盟带来的驱动力,可能要大于“邪不压正”的良好愿望吧。这就提醒了君子,要主动联盟,学会排挤小人。

如何获得联盟?“在一起,有肉吃”,这是联盟的核心动力。很多政权就非常善于联盟群众,从口号中就可以看出来,比如“打土豪,分田地”,又比如“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拥有这种利益共享智慧的人,才能获得联盟的力量加持。

在前面,我们谈到“小人的刘邦”最后灭了“君子的项羽”,原因就出在这里。

刘邦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而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人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从他的话语中,可以看出来他具有很强的联盟意识。

在如何获得联盟上,刘邦也做的比项羽好:韩信跟着项羽混时,只封了个守门官,到了刘邦那就封为大将军,甚至允诺韩信:攻下韩国,你就是韩王。

项羽却很小气,《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有人立了大功,赏赐的金印都不舍得给,一直把在手里,棱角都磨平了。

第三得胜利

关于“得胜利”,这里有两层意思:

一层意思是“得(děi)胜利。“得(děi)胜利”是目的,是我们的求胜欲望。在求胜的过程中,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小人只要能胜利,什么都可以做,甚至杀兄弑父 ,如秦二世胡亥杀兄夺嫡、隋炀帝杨广杀父称帝的剧情就一再上演。所以,小人注重胜利的结果,但君子强调“走正道”的过程。

另一层意思是“得(dé)胜利”。“得(dé)胜利”是结果,不是目的。在这里我们就引出三种胜利:

第一种胜利,是赢得斗争。职场上的小人,通过陷害对手,依附权贵,实现上位,这是初级的胜利;

第二种胜利,是赢得掌声。坦桑尼亚选手阿赫瓦里,在1968年的奥运会上,虽摔伤了右腿,仍坚持跑完了马拉松,输了比赛却赢得了世界的掌声;

第三种胜利,既赢得斗争,又赢得掌声。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军事家的周公,就赢得了第三种胜利。他“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为周族八百年的统治奠定了政治基础,并赢得了后世美誉,尊为“元圣”和儒学先驱。

好,我们来总结下:作为理工男的我们,应该向文科生看齐,多学习一些历史学、政治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从而深入了解职场政治含义。同时,我们还要看清小人的政治斗争招数,学会一一破解。由此,我们启发出,在职场政治中,拥有什么样的政治智慧,才能赢得第三种胜利:走正道、会联盟、得胜利。我们既要赢得斗争,还要赢得掌声。

拥有什么样的政治智慧,才能赢得第三种胜利

成圣时刻 :学习小人,超越小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闯王   项羽   孔子   争名夺利   智慧   政治   刘邦   权贵   正道   美文   君子   小人   政治斗争   主动   对手   联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