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玄真经》|人同于天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要效法天地?(上)

《通玄真经》|人同于天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要效法天地?(上)

大家好,我是辛元,文中如有不明白的可以私信我,也可以添加辛元:xinyuanxs,辛元会尽自己能力为大家解答,接下来我们共同学习九守第二解。

由于第二大段过长,所以拆分成两小段进行注解。

辛元也尝试做了视频方便大家观看,视频中将不再展示原文,只展示注解内容,原文大家可以在文章中查看。

视频加载中...

老子曰:人受天地变化而生,一月而膏,二月血脉,三月而鶄,四月而胎,五月而筋,六月而骨,七月而成形,八月而动,九月而躁,十月而生。

人受天地阴阳二气相交汇而应运而生,一月形成膏,二月有了血脉,三月形成胚,四月变化成胎,五月生成筋,六月生成骨头,七月形状已经定逐渐形成,八月开始在子宫里面经常活动,九月开始不安分活动会越来越频繁,十月应时而出生。

形骸已成,五藏乃形,肝主目,肾主耳,脾主舌,肺主鼻,胆主口,外为表,中为里,头法天,足方象地,天有四时、五行、九解、三百六十日,人有四支、五藏、九窍、三百六十节。

形体形成后,五脏各自分工,各尽其责,肝为目之主,肾为耳之主,脾为舌之主,肺为鼻之主,胆为口之主,四肢九窍为外表,各种内脏器官在体内,头圆是效法于天,足方是取向于地。

天有四时、五行、九解、三百六十日,九解:为九曜日,北斗七星及其辅佐二星,依次为:天枢星、天璇星、天玑星、天权星、玉衡星、开阳星、瑶光星,辅佐二星为:洞明星,隐元星,北斗七星及辅佐二星是古代定历法四季节气最重要的星宿。

人对应天也有四肢、五脏、九窍、三百六十节,这里的三百六十节指的不是骨骼,而是指全身穴位,即全身穴位的约数。节,指经络气血流注出入的部位,即穴位。见《黄帝内经素问·调经论》。《黄帝内经素问·调经论》:“人有精气津液,四支九窍,五藏十六部,三百六十五节。”王冰注:“三百六十五节者,非谓骨节,是神气出入之处也。”三百六十五是约数,当时实际穴位不足此数,有时也略称“三百六十节”《黄帝内经灵枢·邪客》,所以为什么我们的先人追求的天人合一,因为人禀受于天地而生,人离不开天地所创造的大环境,只有顺应天地提供的这个大环境才能尽享天年,现代人的亚健康,很大部分原因是因为人被物所累,日夜颠倒,九窍会受不了各种外界诱惑,会为了九窍之欲的刺激而过度伤害自己的肝脏,最终身体慢慢变坏,所以圣人追求的是虚静恬倓。

天有风雨寒暑,人有取与喜怒,胆为云,肺为气,脾为风,肾为雨,肝为雷,人与天地相类,而心为之主。

天有风雨寒暑,人相对应的取与喜怒。

胆为云,胆五行为木,对应生长,生发,风云起而万物苏醒。

肺为气,肺五行为金,对应清结、清肃,其大气抟而不行者,积于胸中,命曰气海,出于肺,循喉咽,故呼则出,吸则入。这里的气是对应的是万物根本那个万物之气,而我们呼吸的这个气也是相同的,我们的一呼一吸,身体里面的细胞变化也是如此,有生有死。

脾为风,脾五行为土,在五脏阴阳中属阴中之至阴。脾主运化,统血,升清,输布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如风可以助长万物,也可以消散万物。

肾为雨,肾五行为水,《素问·脉要经微论》说:“腰者,肾之府”。由于肾藏有“先天之精”,为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故称肾为“先天之本”。肾如同雨水一般滋养身体,肾虚则如同万物失去了雨水,不可活。

肝为雷,肝五行为木,应为生长生发,春雷震而万物应声而发。

人同天地之象,心为万物之主导。我们常说要尽享天年,如何才能尽享天年,保持身体的健康,顺应天地而为,不要逆天而为。

拓展说一下五脏和季节的关系,木对应春季,火对应夏季,土对应长夏,金对应秋季,水对应冬季。

比如春季易流行肝病,因为春季木生火,肝的负担重。同时由于木生火(心),所以心情容易舒畅。所以什么时候我们就应该做什么事,切莫逆天而为。

耳目者日月也,血气者风雨也,日月失行,薄蚀无光,风雨非时,毁折生灾,五星失行,州国受其殃。

人的耳目对应的是日月,血气对应的是风雨,血气可以用《黄帝内经》中的岁露论来解释:人血气积,肌肉充,皮肤致,毛发坚。

日月如果失去运行的规律,那么日蚀、月蚀会使得天地无光,万物无法得到最基本的生存保障,都会死去。

风不调雨不顺,万物无法正常成长,一切都会乱套,最终发生灾害。

五星失行没有规律,那么也无法通过观星而定历法,那么最根本农事将会无法进行,接着国家将会遭殃。

天地之道,至闳以大,尚由节其章光,爱其神明,人之耳目何能久熏而不息?精神何能驰骋而不乏?是故圣人守内而不失外。

天地之道,至宏且大,无边无际,能不断的涌现出万物,创造万物,日月之光无穷尽的照耀大地,即使是这样日夜也会交替运行,不会一直是白天或黑夜。

这样看来,天地都会有息何况是人的耳目呢,人的耳目如何够长久被神色所熏而消耗完自身的元神呢?被声色所熏所耗的精神如何能使其不外散而内守通达不再损耗其身呢?

所以圣人贵循天而动,精神内守,而不以九窍接物而使得九窍迷失,精神外驰。

夫血气者人之华也,五藏者人之精也,血气专乎内而不外越,则胸腹充而嗜欲寡,嗜欲寡则耳目清而听视聪达,听视聪达谓之明。

血气积,肌肉充,皮肤致,毛发坚。血气内积而不外散,那么人五气则盛,五气盛则能生神,心中有神则和气充身,守其质朴而寡其嗜欲,无好争、好积好欲之心后则能耳目清明,去伪智巧才能静,静而不乱不妄之为明。

五藏能属于心而无离,则气意胜而行不僻,精神盛而气不散,以听无不闻,以视无不见,以为无不成,患祸无由入,哀气不能袭,故所求多者所得少,所见大者所知小。

人同天地之象,心为万物主导,以天心治则五脏通于天,则以通和之气而气意实,循天心而为则能不偏不倚而清正,气意这里要单独解释一下,气意:赏不足以劝善,刑不足以惩过,气意得而天下服。

所以要精神内守,而盛神养和气,这样合于天道才能以通和之气而接万物,那么不再是以看到的听到的触碰到的来为事物下结论,而是洞察事物本质知晓事物的变化发展,自然也可明白事物的祸福发展变化,根据事物的发展变化而谋划接下的应物方法,自然患祸物由入,衰气不能袭。

故所求多者所得少,所见大者所知小,《庄子·人间世》中说:“夫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而不救。”知天地宇宙为大者,多求毫末小知则为杂,多求则多忧,故知人道之大则知天道少。


为方便大家查看往期文章,辛元将往期文章链接做在下方

《通玄真经》|九守 第一解

链接可以直接跳转到道原,大家可以直接点击查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9

标签:黄帝内经   无光   嗜欲   约数   素问   天地   天年   血气   耳目   穴位   真经   美文   日月   万物   事物   风雨   精神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