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玄真经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筋肕坚强(九守|守弱)上篇

#国学新知识#

大家好,我是辛元,文中如有不明白的可以私信我,也可以添加辛元:xinyuanxs,辛元会尽自己能力为大家解答,接下来我们共同学习九守的:守弱。

视频加载中...

在开篇之前先要说明一下,文章中的弱指的并不是弱小,下面将详细解读守弱到底是什么,该篇文章篇幅很大,所以将分为上下两篇。

守弱老子曰:天子公侯以天下一国为家,以万物为畜,怀天下之大,有万物之多,即气实而志骄,大者用兵侵小,小者倨傲凌下,用心奢广,譬犹飘风暴雨,不可长久。

天子公侯以天下为国为家,天下万物皆被天子公侯所蓄养,天子公侯作为这个国家的一家之主很自然就会担当起国家的顶梁柱,以天德而蓄养天下万物。

当天下繁荣,万物繁华后,无德的君主会认为这些天之功都是来自于自己的努力,自己让天下清正而又有次序的运行,那么君主便会气满志骄、自夸其大,那么就会认为天下是自己的,任由自己的欲望无限制的增长。

为了扩大自己的领土得到更多的资源,让自己更加的强大,就会开始以兵强侵小国,而这些被侵虐的小国没有办法还击大国,就会去欺凌更小的国家,人道之欲是没有尽头的,最终苦难的还是天下的百姓。

虽然可以用兵强于一时,但是却无法长久,犹如暴风骤雨一般不能长久。

是以圣人以道镇之,执一无为而不损冲气,

天下大乱,百姓痛苦求生之时,圣人也会执道而镇守天下,执道施行于天下,以无为无言之教而让天下恢复次序,让天道重新蓄养天下。

不损冲气,为不损冲虚之气,不以人道而害天道。这里说得感觉非常的邪乎,可能有人觉得无法理解和应用,是因为还没有真正的掌握道,在道家其他经典中鬼谷子和黄帝就有很多具体如何运用道术,但是运用道术必须是有德之人,所以同道们想要真正明白古人想要表达的道,就需要自己想把德给修为起来。

见小守柔,退而勿有,法于江海,江海不为,故功名自化,

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为小,知其道、守道之柔弱。

退即反的意思,反哪里,反于天道虚无,勿有,闭于人道只有形有积有争。

法于江海这里是将江海喻道,为什么要效法于江海呢,江海能容纳一切水流的归附,所以江海为百谷之王,水源源不断的流入江海,江海却没有因此而溢出,支流即使干枯也不会使江海干枯,江海无为而四方之水自然汇入江海,圣人效法江海,行天道无为无言之教,百姓自然应道而淳朴自化,故圣人不求名而名自成,不求功,而功自成。

弗强,故能成其王,为天下牝,故能神不死,

不需要以兵强于天下,便能使天下自然归附,百姓求的是什么?安居乐业,各得其适,只要能提供给百姓这些基础,百姓们就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很好的发展起来,如果一个国家整天打仗,君主又由着自己的私欲总是在算计怎么剥削百姓,在这一的环境中百姓很难过得有自在感、归属感。

自然会想要找到更适合自己安身的地方,有道的国家,让国家里的百姓民富国强,各得其适,百姓们吃饱穿暖还有国家保卫这自己的安全,自然就会有归属感,愿意为国家卖命。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就工作,如果我们找到最合适自己的工作,自己的才华能得到最大的发展,而公司的领导又能赏识自己,愿意帮助自己为公司达成更大的目标,这样上下一心就会使得我们如鱼得水一般,让自己觉得这就是自己梦寐以求的工作,自己会非常愿意将这件事做好,而且公司和自己都会有相应的回报,这样只会让自己和公司越来越好,别人知道有这样好的平台和环境自己也会想办法依附过来。

牝在《道德经》中和道原中都有,这一句话是接着上一句发于江海,江海为百谷之王,道为天下造物之神,为玄牝之门,如同江海一般源源不断地涌现出万物而不损耗自身。

牝便是涌现出万物之门,万物出于道,而道能无穷无尽造化万物而不损于自身,这便是神不死。

自爱,故能成其贵,万乘之势,以万物为功名,权任至重,

这里的自爱并不是说要自己爱惜自己的意思,不以人道充心不积不争为自爱,自爱才能贵其道,能够知道才能厚积天德,再将道德施于天下。所以当一个圣人非常的困难,需要有无限的仁慈爱民之心,不能感情用事,一切都要以天下为重,为的就是让天下常自然,而现代很多人还在质疑甚至嘲笑我们的圣人。

万乘是指有万辆兵车的权势,这里是指圣人行道以天下万物自成为功,手中的权利越大自然责任也就越大,因为管理天下不是玩游戏可以重来,如果掌控得不好如果大坝塌陷,后果可能是亡国。

不可自轻,自轻则功名不成。

所以圣人要守天道而重积德而府蓄天下,自轻指的就是以人道治理天下,人道治理天下的结果,就是君子任由自己的欲望驱使自己,最后导致国破山亡自然也就公民不成。

夫道,大以小而成,多以少为主,

道,大以小而成,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不会突然自己暴涨也不会毫无征兆的暴跌,比如一家公司的发展都会是从弱小到发达,不可能公司刚刚创建就能影响世界,这是不现实,这里的大是指要厚积天德,自己的德行有多大能影响的事物和范围就会有多大,《道德经》第五十四章中有所:“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多以少为主,为什么以少为主?因为道不欲杂,道本为一,道术分裂才造成了百家争鸣的根本原因,在《庄子》杂篇最后一章中就有详细的解释,有兴趣的通道可以自行查看。这里是指要守道而不离。

故圣人以道邪天下,柔弱微妙者见小也,俭啬损缺者见少也,

所以圣人以道统御天下,道柔弱微妙无形无象,不积不得,故谓俭啬损缺者见少也。

见小故能成其大,见少故能成其美。

前面有解释了什么为小,这里也是指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为小,以道统御天下故能成就其大业,不积人道故能成天下万物自化之美。

天之道,抑高而举下,损有余奉不足,

高,为事物发展到了极点,一件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会开始衰弱,不可能无穷尽的发展下去。

下,不积人道之贵为下,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以人道来看,道无形无象,看不见,听不见,摸不着,得不到,完全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东西,所以为下贱之物。

所以这段话的意思就是,执天道而损人道,人道有积则有余,天道损之,天道将损去的以天德而补足。

江海处地之不足,故天下归之奉之,圣人卑谦,清静辞让者见下也,虚心无有者见不足也,见下故能致其高,见不足故能成其贤,

江海处天下之势,故天下之水莫不归于江海,圣人不居天之功不以为己之功治理天下,虚静无为而不积人道,虚心虚其人道之心,无积无有而合天道。

能够知其天道(见下)所以能开天道,不积人道故能无为以成其贤才。

矜者不立,奢者不长,强梁者死,满溢者亡,

自持天功而不退者不立,不守天道则不能长久,人道刚强者死,厚积人道者亡。

这一段话在《道德经》之中也有详细的描述,主要是说不守天道而居人道带来的后果,这也是为什么要说道家经典必须要通篇的看,不能孤立段落来解释,这也是很多人读道家经典容易进入的误区。

飘风暴雨不终日,小谷不能须臾盈,飘风暴雨行强梁之气,故不能久而灭,

飘风暴雨也不过一时,无法长久,山间的小溪也不可能无止境的承载水流,飘风暴雨强梁之气这里是指人道的强梁之气强梁之气对应的就是本篇开头的天子公侯如果以人道来强撑天下,以人道为天下的顶梁柱那么天下就会出现问题,所以以人道人智来治国如同飘风暴雨一样也不能持久终将消亡,山间小溪处狭小之地,故不得不满溢而出,被雨水所覆。

小谷处强梁之地,故不得不夺,是以圣人执雌牝,去奢骄,不敢行强梁之气,执雌牝,故能立其雄牡,不敢奢骄,故能长久。

大国行凶悍之气,不久而灭,小国傲慢凌下,不能不亡。所以圣人要去人道,不行人道之治,守天道柔弱。

雌为静柔,守静笃指的也是要守天道至静至柔,只要去人道复归天道,天下才能长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飘风暴雨   道德经   柔弱   道术   真经   自爱   天道   天子   圣人   美文   人道   万物   长久   坚强   百姓   自然   国家   天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