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玄真经》|宜须平静,更议其事,愈平静愈安宁(九守|守平)

视频加载中...

老子曰:尊势厚利,人之所贪,比之身则贱,故圣人食足以充虚接气,

人道过度的欲望就会产生好积、好争、好欲,行于人道过度的欲望则会使人好得、好积、好欲。

人为什么会有贪婪之心,因为被物所累,被物所控,人失则忧,人得则喜,故人以物为己则人随欲动。

而圣人不以人道过度欲望产生之贵为所好,无所积无难得之货,以世间的价值观来看,就是很轻贱的,包括大道亦是如此,大道无象无形,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博之不得故谓贱。

所以圣人不需要贪多,质朴于身,虚其人道好争、好积、好欲之心,以接于通和之气。

衣足以盖形御寒,适情辞余,不贪得,不多积,

衣服不需要华丽能遮掩形体保暖则可,适可而止,不贪人之所好,不积人欲所积。

清目不视,静耳不听,闭口不言,

不以九窍接物,而让自己的外散于形,人用九窍接物是最表面的感官接物,外物就如此的入于心,未进过任何的分析和处理,这样我们只能知其表面而不知根本,因为我们习惯性的用我们的认知去解读事物。

就是我们看过的、听过的、我们所知道的,这是一种可怕的惯性思维方式,我们的宇宙观有多大,我们看事物的深浅也就多深,为什么同样一件事,有的人能够分析得很透彻,而有的人不管怎么样就是想不明白,这就是心智的不同,九窍要接物,心智更要能将接到的物处理转化分析,洞察事物的根本。

委心不虑,弃聪明,反太素,休精神,去知故,无好憎,是谓大通,

随自然天心,弃伪智巧。

回归没有被人道所熏染的自然本性,抱道而不离。

抱道而积厚德,德全自然精神足,精神足才能思虑平。

去人道小知,返大道大知,不积人道得失,则无所憎恶,与道为一,通于大道。

除秽去累,莫若未始出其宗,何为而不成。

去人道过度的欲望,而抱大道不离,以道为根,以德为本,不离宗,循道德行之则无不成事也。

知养生之和者,即不可悬以利,通内外之符者,不可诱以势,无外之外,至大,无内之内,至贵,能知大贵,何往不遂。

和者,阴阳调,日夜分,万物春分而来,秋分而成,生与成必得和之精,顺应天地而养生便是得和者。

不要被利益所诱惑,而是要通道、循道、合道。符这里要特别注解一下:古代的符是制作成两半,右半留存国君,左半留存统帅,调发军队时,必须符验合后才能生效,这样军队才能听命而动。这里的内外之符则是指天道之符和圣人之符,天人合一才能以御天下。

也不要被权势所诱惑,道无所不在,无所不需,万物莫不出于道,至大无外为大一,至小无内为小一,道大无边际无所不覆,道又小于毫末察之不得,只有去人智,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以顺天道而修于身,才能重返天道,知其道才能行于道,以道治身、治家、治国、治天下则天下有道,万事安宁。


为方便大家查看往期文章,辛元将往期文章链接做在下方

《通玄真经》|九守 第六解

链接可以直接跳转到,大家可以直接点击查看

也可以点击了解更多查看作者主页。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国君   大通   厚利   真经   心智   天道   圣人   美文   人道   安宁   万物   军队   事物   平静   大道   欲望   自然   精神   天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