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最难

题记:说给一位彝族妈妈的话!

9月17日一大早,学校分管教学的副校长脚步匆匆地来到我的办公室,告诉我一年级某班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一个女孩子自从开学以来,就是不喜欢上学,每天都是她的妈妈用鞭子如赶牛一般赶着她来到学校,甚至用鞭子抽她,校长让我和她一起去观察孩子和她的家长,现场我发现,一个彝族小女孩脸也未洗,头也没梳,微笑的老师把她哄不进教室,校长也是如此。当我微笑着蹲下身子,试图拉起她的小手时,她的眼里充满了无助,我没法和她沟通,也没法和她的妈妈沟通,他们听不懂汉语,我不会说彝语,我只发现孩子的眼里对她的妈妈充满了仇恨......无奈之下,校长请来了学校的彝族老师,经过他们之间短暂的沟通,妈妈带着孩子离开了学校,说回家后和孩子的爸爸商量孩子上学的事。那么,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到底是什么最难呢?

教育孩子,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最难

教育路上的追梦人

与孩子内心世界靠近最难

在和彝族老师交谈的过程中,我让他给孩子的父母这样几个建议:一是把孩子带回家时,不要对孩子恶语中伤,不要对孩子再用鞭子,体罚解决不了问题;二是告诉孩子的父母,让他们知道,世上只有气死的父母,没有气坏的孩子;三是和孩子一起洗手洗脸,一起讲卫生,这不是嫌孩子脏,而是通过生活细节,让孩子体验和感受父爱母爱的温暖;四是劝他们放下父母的面子,既然孩子硬的不吃,那就来点软的,通过抚摸、拥抱等让孩子放下心理负担。只有放下父母的严厉与凶狠,以真诚而又真实的微笑,把握好分寸,小心翼翼地和孩子的内心靠近,试着和孩子做一回朋友,坚持下去,即使你怀里抱着的是一块冰冷的石头,慢慢地也会被你们父爱、母爱与亲情把它捂热。

教育孩子,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最难

面对眼里充满无助,站在楼道的女儿,此刻的母亲心里会想到什么?

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最难

为什么说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最难呢?因为,父母永远在孩子面前端着架子。父亲认为,我是老子,你是儿。母亲认为,你是我生的,我是你的娘。为什么说走进最难呢?不要说老师对她的女儿用鞭子(老师也没有鞭子,老师也没有这个权利),就是老师对她的女儿声音大一点,眼神严厉一点,我想孩子的妈妈也许会不开心,她会认为老师在批评或教训她的女儿。可她因为语言沟通的不便,家校交流不够,而不知道当老师的我们对别人的孩子循循善诱,平等对待。尽管老师和他们的孩子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但老师的大爱情怀,老师的职业精神,总能使老师在和其他孩子在交流的过程当中循循善诱、不厌其烦。不知这位妈妈今天看到几位老师对待孩子的态度,她的心灵能否受到触动?

教育孩子,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最难

面对低头不语,就是不进教室的女儿,母亲为什么会显得茫然无助?

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最难

为什么说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最难呢?因为在孩子面前为人父母者始终放不下架子,总是高高在上,没有了解孩子的心里在想什么?也不知道孩子为什么不喜欢上学。不要小看她是个一年级的孩子,在她的眼神里我读到了无助,发现了仇恨。短暂的时光,我也难以走进她的内心世界,可我发现了孩子的苦恼。此时此刻,孩子渴望得到妈妈的温暖与包容,渴望得到妈妈的尊重与信任。也许她幼小的心灵尚未明白妈妈希望她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坐在教室认真听老师上课,看她举手回答问题。也许面对妈妈和老师,她的内心世界尚未感到一丝的内疚与不安,也许她未感觉到羞愧和难受,但那时孩子表现出的焦躁、烦恼与不安,我明显看得到。只是,只是往往当孩子有一种表达欲望的时候,由于父母的高高在上,给孩子刚刚想表达自己想法的欲望关上了大门。

教育孩子,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最难

此刻,这位孩子心里在想着什么?

与孩子开展平等对话最难

面对我尝试着通过彝族老师用彝语转述我的看法而女孩的妈妈对我的不理不睬,我没有任何怨言,也一点不生她的气。因为,他们从以前不想让孩子上学读书,到今天从遥远的乡下带着孩子来县城求学,这就是他们思想的大进步、大变革。面对不想上学、不想进教室、不太喜欢老师、不知道守规矩的小女孩,我对她抱有仁慈之心、宽容之心、敬畏之心,可我因为语言的障碍,无法与孩子开展对话(尽管他一年级了,可她和妈妈一样,也听不懂汉语)。我不会厌烦她们娘俩,也没有小看她们,我只是心里感到了一丝酸楚和无助。我不知道她们回家后,父母如何对待小女孩,我真的希望夫妻二人在和自已的女儿交流的过程中,多一点耐心。一旦交流中双方观点不同,一但沟通中孩子顶撞,当父母的可别火冒三丈,别以上压下,别以大压小,致使对话无法进行,导致交流与沟通无法继续下去。面对自己的女儿,暂且调子定的不要太高,步子不要迈得太大,走的不要太快,对孩子的期望值不要过高,对孩子的要求不要过分,先让她自觉主动、开心上学就是成功。

教育孩子,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最难

对待孩子,步子不要迈的太大,走的不要太快,期望值不要过高,要求不要过分。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需要管教,更需要引导,但如果他们无时无刻、时时事事、处处都在管教和训导之下,是不大可能学会自制、自觉、自律的。皮鞭教育只是堵,当一个孩子长期处在家长的高压之下,慢慢会在她幼小的心里埋下仇恨的种子,长此以往,就会使孩子和家长之间处在对立面上。更有甚者,就是孩子会认为家长和老师串通一气,导致孩子不喜欢老师,不喜欢上学,过早地使孩子和学校、老师站在了对立面上。殊不知,正面管教才是疏通,才是正道。家庭是帮助孩子开始认识世界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在生活中一切言行举止的最早的启蒙老师。要相信育儿过程既有艰辛,也有欢乐,要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个体,自己的孩子自己疼。在劝导孩子上学,帮孩子摆脱成长道路上的这样一个特殊而艰难的时段,是年轻的妈妈面临的新挑战。只有当她自觉了,当她自省了,当她自信了,当她向善了,当她向上了,当她向学了的时候,便是你和孩子一起成长的时候,也是你和孩子一起进步的时候,更是你和孩子一起快乐和幸福的时候......

教育孩子,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最难

柏拉图说:“教育无他,乃心灵的转向。”


我是娑婆若水,一位高级教师、省优秀专家、全国中小学外语教师“园丁奖”获得者、原全国“优秀小学校长”、原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兼职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常务理事。倾情并致力于学校管理、家庭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和孩子成长。

感谢您的关注,欢迎阅读并评论指导! 2020-09-17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彝族   孩子   汉语   循循善诱   鞭子   美文   教育孩子   小女孩   校长   无助   内心   教室   想法   家长   父母   女儿   妈妈   真实   老师   学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