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教好孩子,又要管好孩子,先从认识与干预校园心理危机开始

心理危机是一个心理学名词,是指人的心理状态严重失调,心理冲突的矛盾自己难以解决,也可指人的精神状态严重失衡或精神失常,发生心理障碍等。研究发现,心理危机是一种正常的生活经历,而并非疾病或病理过程。几乎每个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都有可能经历,如失恋、考试、就业、人际关系冲突、亲情关系丧失或紧张等造成的情绪波动、精神失衡等心理现象。因此,心理危机具有普遍性。常见的校园心理危机事件有学生自杀行为或迹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校园霸凌事件、校园周边环境治理等。学生心理危机的当事人既关联教职工,有涉及每一个孩子的家长,波及到的自然是学生群体,本文则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关注学生群体的视角出发,对正确、理性认识与干预学生心理危机,进行探索性与尝试性的论述。

既要教好孩子,又要管好孩子,先从认识与干预校园心理危机开始

教育路上的追梦人

有一双观察与发现心理危机的眼睛

学生的心理危机在学校完全可以通过班主任、学科教师的观察来发现;在家庭完全可以通过家长的细心去识别。学生心理危机最突出的表现在生理、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表型在生理上就是头疼恶心、感冒发热、胃痛腹泻、食欲不振、四肢不适等;表现在情绪上就是焦躁烦恼、坐卧不安、胆小害怕、恐惧沮丧、过分敏感、高度警觉等;表现在认知方面就是记忆力下降、专注度不高、自信心不足、精神萎靡不振等现象;体现在行为上就是不尊重他人、不信任他人、容易自责自己并伴有自暴自弃或怨天尤人,自寻短见或威胁他人的迹象。教育的任务是立德树人,德育工作的重心要下沉,班主任工作要具体而又全面,家庭德育教育要注重细节。老师的任务不仅是教书,而是从日常班级管理的每一个细节出发,以自己善于观察与发现的眼睛,于细微之处观察孩子们的一言一行;家长的任务不仅仅是生孩子,还要学习并学着育孩子,要从孩子一举一动中的行为表现,看到反映在他们脸上,发生在他们身上或身边的具体的生活行动。

既要教好孩子,又要管好孩子,先从认识与干预校园心理危机开始

家长的任务不仅仅是生孩子,还要学习并学着育孩子。

有一颗温情与关注心理危机的爱心

新生离开家庭后,对陌生环境的熟悉与适应期;学生学业水平的测试期;学困生面对难题的解答与困难的克服节点,留守孩子和特殊家庭孩子情感缺失、关爱不够等现状的客观存在,都是学生群体中心理危机发生的潜在诱因,也是心理危机发生的高峰期和关键时间节点。来自于家庭经济条件不是很好的学生,他们背负着父母给他们巨大的精神压力和沉重包袱;来自于留守家庭的孩子,他们长期见不到父母而又沟通交流不足;来自于特殊家庭的孩子,他们由于亲情缺失而又关爱不够;孩子之间的相互攀比与较劲,有时会造成心理嫉妒和心理失衡;身体状况不是很好而又锻炼不足的孩子,他们长期处于不喜欢运动的心理焦虑,担心自己体育不达标的心理恐惧;遇到困难缺乏战胜的信心与勇气,对一切事物不感兴趣,与人交往心理自闭而又少言寡语;这些现象导致孩子抱怨心极强,总是感觉自己的心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由此使他们的性格发生着微妙的变化。校园心理危机家庭心理危机就自然而然地存在着,并时有发生。克服这些现象的最好办法就是家庭有爱、老师有爱、学校有爱和教育有爱;是学生既要学会自爱又会关心爱护他人;家长既要关心爱护孩子,又要严格要求孩子;家长对孩子既会宽严有度心中有爱,又要学会松手与放手

既要教好孩子,又要管好孩子,先从认识与干预校园心理危机开始

家长对孩子既会宽严有度心中有爱,又要学会松手与放手。

有一份详实与应对心理危机的预案

学生心理危机是教育过程中真实存在的客观现象。一但危机发生,除了学校和家长自身处置危机的能力不够强,把控问题的自信心不足、关注危机的敏锐度不高等因素之外,校闹事件的幕后操纵者出于某种目的的行为举止;社会上一些不明真相的好事者和家长之间不是本着以化解矛盾为出发点,而是幕后怂恿、火上浇油,并扩大事态看热闹;再加上网络媒体正面报道不足,负面影响有余,更有甚者就是道听途说,既不调查也不关心,而是别有用心地去夸大事件的真相,给家校之间处理危机,化解危机处处设置障碍,关键时候制造困难。这种种迹象考验着家校之间的应对能力,考验着教师和家长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考验着家校之间面对心理危机现象发生时的处理能力。教育是家庭、学校、社会相结合的产物,家校之间建立并制定科学应对心理危机的应急预案,做好危机评估和应对策略,做到责任到人是防范学生心理危机的必由之路;形成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关注教育,热爱教育、支持教育、敬畏教育的良好氛围和长效机制,是杜绝学生心理危机发生的有效途径。

既要教好孩子,又要管好孩子,先从认识与干预校园心理危机开始

学生心理危机是教育过程中真实存在的客观现象。

有一种精准与直面心理危机的行动

无论家庭,还是学校,一旦危机发生,就需要管理者、老师们和家长勇敢地站出来,以团队的力量直面危机,以集体的力量化解矛盾,采取对策来对症下药、行动起来去克服困难;以最快、最高的效率和速度,争取将危机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千万不能将矛盾的焦点和危机的损失集中于某一个人身上,这既对解决问题有百弊而无一利,也会挫伤某一位教育人的工作积极性,极有可能使他从此变得一蹶不振,这对解决危机化解矛盾徒劳无益,更是雪上加霜,给学校教育工作和教育管理带来更大的损失,也给老师和家长之间的有效沟通设置重重障碍。在家校之间,如果管理者和家长采取这样的办法就事论事,以人对事,管理者就会变成孤家寡人,家长就会变成社会的孤独者,最终受害的不仅仅是某一危机事件的涉及者、波及者,还有其他学生群体、教师群体和家长群体,更有甚的就是从此降低了管理者和家长的威望,限制了学校的发展,造成了家庭的隐形损失。面对学生心理危机现象,“水来土掩,兵来将挡。”这样,才会保护教师和家长更加有信心地从事自己的工作,才会于危机之时更好地守护孩子们的少年时代与青春年华。

既要教好孩子,又要管好孩子,先从认识与干预校园心理危机开始

于危机之时更好地守护孩子们的少年时代与青春年华。

坦率、客观地说,老师的精力是有限的,纵使老师管得了孩子的白天,但却管不了孩子的晚上;纵使老师管得了孩子们的学习时间,但却管不了孩子的双休日和假期。要想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长,要想孩子阳光自信的学习,除了学校教育,还要家长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和义务,引导孩子学会自教,学会自理、学会生存、学会自律、学会自强,“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一但心理危机现象发生,不应大呼小叫,不应手忙脚乱,不应冷嘲热讽,不应制造矛盾,不应扩大事态,不应回避矛盾,不应退缩不前,而是直面心理危机现象发生时的沉着应对和危机面前的精准施策。同时,教育一定要让家长和社会明白,教导孩子克服心理危机是孩子成长道路上实施自我保护教育的大好良机,是孩子们心理由脆弱走向坚强的教育契机。只有有效防范,正面管教、科学管理、理性认识和艺术干预,孩子们才会度过一段快乐的学习和成长与成才的大好时光。

既要教好孩子,又要管好孩子,先从认识与干预校园心理危机开始

理性认识和艺术干预,让孩子们度过一段快乐的学习和成长与成才的大好时光。

我是娑婆若水,一位工作在凉山州的一线乡村支教教师,感谢你的关注,欢迎阅读并留言指导,你的评论就是对我最大的鼓励和支持。(部分图片来自网络,联系必删。)2020-11-12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8

标签:危机   孩子   好孩子   心理   理性认识   美文   管理者   群体   矛盾   家长   现象   发生   老师   事件   家庭   学校   校园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