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记》——触龙说太后的“共情”策略

今天阅读的内容还是《赵世家》。“赵氏孤儿”赵武续赵宗,官至国政,家族势力已超出其父赵朔。“晋国之政卒归于赵武子、韩宣子、魏献子之后。”到赵简子时赵、韩、魏已各自为政,晋已名存实亡。赵简子得人心的原因之一是善于“纳谏”。

赵简子有个臣子叫周舍是“直谏”君子。周舍死后,赵简子每次上朝都不高兴。大夫不知所措,谨慎地问其缘由。简子于是留下了一句名言:

“吾闻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诸大夫朝,徒闻唯唯,不闻周舍之鄂鄂,是以忧也。”

当然不是所有的统治者都喜欢“直谏”。

战国末年,赵惠文王卒,孝成王继位。因新君年少,太后摄政,秦国见赵只有“孤儿寡母”,乘机攻打赵国。赵国向齐国请求援兵。齐给出的条件是必须“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这是挡箭牌,料定太后不可能送最疼爱的小儿子当人质。

读《史记》——触龙说太后的“共情”策略

果然,太后不肯让长安君离开身边,又怕长安君受苦。大臣强谏。太后明确对左右曰说:

“复言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太后也豁出去了,拿出蛮不讲理的泼妇骂大街那一套,“唾其面”不只是面子的问题,恐怕从此没有好果子吃吧?太后此话一出,大臣们谁还敢谏呢?

但就在这时,左师触龙求见太后。太后明白,来者不善,盛气凌人地端坐大堂,等待着触龙的到来。准备好了拿他做法,“唾其面”。而触龙呢?

入,徐趋而坐,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体之有所苦也,故原望见太后。”

太后见触龙走路的姿势,小步快跑,但慢慢地一瘸一拐地走进来。再一听他这话,心慢慢落下来,原来不是来为说服我送小儿做人质的事,是关心我的身体来了。

读《史记》——触龙说太后的“共情”策略

太后随声附和到:“老妇腿脚也不利索,只能依靠车辇行走了。”

触龙接着问:“饭量怎么样?”

太后答到:“只能喝点粥支撑着。”

于是触龙谈起了自己的“养生经”:每天坚持步行三四里,勉强加餐饭,身体慢慢好起来。意在劝太后也要多自保重。

至此,太后已放下了盛气凌人:

不和之色少解。

触龙也在偷着乐,几天来的功课没有白做,谈话正朝着预想的方向发展。

说服,首先要取得对方的信任。最有效的方法是寻找一个双方“共情”的话题,没有“共情”话题就创造一个话题。

太后年纪大了,腿脚不好,遭遇夫亡的打击,还要操劳国事。秦兵压境,迫在眉睫,齐又提出让小儿子作人质这么苛刻的条件才能出兵。这些怎能不使太后心急如焚、寝食难安呢?这就是太后的“情”。这个时候在去“强谏”,无异于火上浇油,怎能不使她大为光火呢?

触龙只有与太后“共情”,感受体会到太后处境与心理,设身处地地为太后着想,分担太后的忧愁,才能打开太后的心结,达成说服效果。

触龙可能腿脚不好,但肯定没有那么厉害,“徐趋”的动作有“演”的成分,这套看似漫不经心的“养生”说辞也是设计好的,只为与太后“共情”。

看到太后“不和之色少解”,触龙进入了“说服”的第二步——“推动”,依然是“共情”话题。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怜爱之,原得补黑衣之缺以卫王宫,昧死以闻。”

我有个“最小”的“儿子”,我很“疼爱”他。冒死请求太后给一个王宫卫兵的职位。

怎么这么巧?太后正为平安君这个最疼爱的小儿子愁肠郁结呢,这老臣也为自己的小儿子操心。

太后欣然同意触龙的请求:“没问题,这孩子多大了?”

触龙答到:“十五岁了。虽然还小,但想趁我未死之前来托付给您。”

为小儿子的未来幸福着想不也是太后的心理吗?

太后感叹到:“男人也疼爱小儿子吗?”是问话,但希望得到肯定的答案。因为太后是在寻找像自己一样疼爱小儿子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会理解自己的苦衷。

读《史记》——触龙说太后的“共情”策略

触龙洞悉到了太后的心思,故意答到:“男人比妇人更疼爱小儿子。”意思是您没有我更疼爱小儿子,为后面的谈话作铺垫。

太后笑着说:“妇人不是一般的疼爱小儿子。”

是时候亮出底牌了。触龙顺利地把太后引入说服的最后阶段——切入正题:“父母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触龙语气一转:

“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太后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

触龙即可亮出自己主张:“父母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接着帮助太后回忆送女儿出嫁燕国的情形:您送女儿燕后时,抱着她的脚,为她哭泣,心疼她嫁的远,很悲伤。女儿走了后,不是不想,但祭祀的时候一定会祝福“千万不要被遣返”。这不是为燕后的长计考虑,让她的子孙相继世世代代当王吗?

太后感动了,知我者触龙也。心悦诚服地答到:“是这样的。”

左师公突然变得严肃起来,问太后:“从现在上推到三代以前,直到赵国每位君主的子孙被封侯的,他们的继承人还有在位的吗?”

太后说:“没有了。”

触龙又问:“不只是赵国,各国诸侯子孙后代的继承人还有在位的吗?”

太后说:“老妇没听说过。”

触龙说:“这是由于离得近的灾祸落到自己身上,离得远的灾祸就落到子孙头上。难道君主的子孙被封侯的就全不好吗?当然不是。是由于他们“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

触龙转而指出太后对长安君“不够疼爱”的症结,是没有为之计深远: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与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讬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之计短也,故以为爱之不若燕后。

触龙这段溯古论今、情理交融的说辞一气呵成,使太后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对呀,为了长安君的未来着想,作人质是最好的建功机会。“好吧,任凭您派他到哪里去吧!”于是为长安君准备了一百辆车,到齐去做人质,齐国这才出兵。   

读《史记》——触龙说太后的“共情”策略

“共情”虽然是现代心理学的新名词,作为沟通技巧被人推崇。但其原理并不新颖,即与沟通对方一起感受、同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和“感同身受”。两千多年前的触龙成功说服太后同意小儿子到齐国作人质,是“共情”策略的成功范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8

标签:太后   史记   师公   老臣   盛气凌人   齐国   长安   老妇   说辞   腿脚   小儿子   人质   子孙   美文   深远   疼爱   策略   话题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