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记》——司马迁昭雪“赵盾弑其君”案

元杂剧《赵氏孤儿》与《窦娥冤》《长生殿》《桃花扇》并称中国古典四大悲剧,以《赵氏孤儿》为蓝本演义的各种戏剧、电影长盛不衰,并走出国门,在“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赵氏孤儿》源于真实的历史故事,其惨烈程度亦位四大悲剧之首。而且,赵氏被灭门的借口竟是似是而非的“赵盾弑其君”。

读《史记》——司马迁昭雪“赵盾弑其君”案

“弑君”是为国贼,人人得而诛之。但司马迁给我们呈现出的“赵盾弑君”案真相,让我们真正体会到“笔下有人命关天”的含义。

《史记.赵世家》载:赵氏是春秋时期诸侯国晋的望族,真正发迹的从赵衰始。

衰从重耳出亡,凡十九年,得反国。重耳为晋文公,赵衰为原大夫,居原,任国政。文公所以反国及霸,多赵衰计策。

晋文公为春秋五霸之一,多倚重赵衰。赵衰去世后,其子赵盾代任国政,辅佐晋襄公。二年后,晋襄公卒,太子夷皋年少。赵盾因为国家多难,想立成年的、国民拥戴的襄公弟雍。但太子母日夜啼泣,磕头对赵盾说:“先君有什么罪,弃用太子,而找别人当君王?”赵盾害怕了,恐怕她的家族与大夫诛杀自己,不得已立太子为国君,这就是灵公。

但这个灵公却让赵盾操碎了心。十多年来,赵盾与堂弟赵穿几乎连年征战、平乱。而养尊处优、骄奢淫逸的灵公却越“玩”越出格。《晋世家》载:

十四年,灵公壮,侈,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观其避丸也。

读《史记》——司马迁昭雪“赵盾弑其君”案

搜刮钱财,只为把宫墙雕刻上好看的图案;台上发射弹丸射人,只为看人躲闪弹丸的窘态。更丧心病狂的是,御厨因为煮熊掌不熟,灵公怒杀御厨,让宫女抬出去丢弃。赵盾与随会多次进谏。灵公表面接受,没多久又开始滥杀无辜。赵盾与随会又去进谏,灵公“不听”。

像这样的国君,臣子们还怎么辅佐?赵盾最大的错误就是没有把这个昏君废掉!

没想到,灵公先发难了,派叫鉏麑的武士去刺杀赵盾。鉏麑见赵盾内宅门敞开(光明磊落),赵盾言谈举止有礼有节。鉏麑退了出来,感慨到:“杀忠臣,弃君命,罪都是一样的。”于是触树而死。

赵盾曾在首山打猎,见到一个在桑树下饿晕的人。赵盾给了他些食物,此人只吃了一半,赵盾问他为何不吃完。此人说: “我做了三年官,不知母亲还在不在人世,我把这些食物留给母亲。” 赵盾认为这人很孝顺,便又给了他更多的饭和肉。后来,这个叫示眯明人做了晋君的厨师,也正因为赵盾的善举,使示眯明拼死保护了自己。

晋灵公第二次谋杀赵盾是请赵盾饮酒,暗地里埋伏甲兵袭击赵盾。示眯明知道了此事,在赵盾到来后提醒赵盾说: “君王赐你饮酒,酒令行三巡后,你就要停饮离开。” 赵盾照此计离开时,灵公的伏兵未会齐,就先放出恶狗咬赵盾。示眯明为救赵盾,就与狗搏斗并杀死恶狗。灵公派伏兵追赶赵盾,示眯明又去阻击灵公的伏兵,使得赵盾脱逃。赵盾于是逃跑了,但未出晋国境。

读《史记》——司马迁昭雪“赵盾弑其君”案

将军赵穿对灵公早就忍无可忍,他是个火爆脾气,他才不会像赵盾那样温文尔雅地进谏,而是“兵谏”。就在赵盾出逃时,赵穿弑杀了灵公而立襄公弟黑臀,是为成公。赵盾从边境返回,继续任国政。在赵盾的心里肯定窃喜,堵在胸口的大石头终于搬掉了。

司马迁在这里加了一条评论:

赵盾素贵,得民和。灵公少侈,民不附,故为弑易。

把赵盾与灵公的人品与民心做了对比,并加了一句:“所以被弑容易”。就是说,灵公这样的国君被弑是迟早的事,不是赵穿也会是别人。

但问题来了,晋太史董狐是怎样记载这一事件的?他不仅书写道:“赵盾弑其君。” 而且公示于朝廷。赵盾说: “弑君的是赵穿,我无罪。” 董狐说:“你是正卿,但逃跑不出境;返回来,不诛杀作乱的人,不是你是谁?”

对比一下谋杀其君却因一句“崔杼弑其君”连杀三太史的崔杼,赵盾真是“怨而不怒”的真君子。

孔子听说了此事说:

“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宣子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出疆乃免。”

这就是孔大圣人的是非观念,先称赞了董狐是“良史”,记载能依照原则,不隐瞒史实。后有称赞赵盾(宣子)是良大夫,可惜“为法受恶”。最后还来一句“出国境就可以避免。”这样前后矛盾的评语几乎成了金科玉律。只可惜人们只记得董狐是“良史”,却不考虑“赵盾弑其君”是莫须有的罪名。

也正因董狐的“言之凿凿”,才给了屠岸贾诛杀赵家的口实。

屠岸贾者,始有宠于灵公,及至于景公而贾为司寇,将作难,乃治灵公之贼以致赵盾,遍告诸将曰:“盾虽不知,犹为贼首。以臣弑君,子孙在朝,何以惩罪?请诛之。”

虽然有韩厥将军据理力争,但终究没能阻止这场惨绝人寰的屠杀。

司马迁用冷静的笔法对这一事件进行了梳理,分别记在《晋世家》与《赵世家》中,并且再一次展现了他“不与圣人同是非”的思想。

用事实说话,对骄奢淫逸“民不附,故为弑易。”的晋灵公给予了批判。对为国为民操劳一生,“素贵,得民和”的赵盾进行赞誉,对赵氏的灭门之殇给予了同情。正重要的是司马迁仗义执言,不仅叙述了灵公被弑的经过,而且推翻了“良史”董狐的记载,为赵盾昭雪。在《齐太公世家》中有这样一段话:

惠公二年,长翟来,王子城父攻杀之,埋之於北门。晋赵穿弑其君灵公

白纸黑字写的很清楚,是“赵穿弑其君”,而不是“赵盾弑其君。”

而且赵穿也是大功臣:

晋侯怒,使赵盾、赵穿、郤缺击秦,大战河曲,赵穿最有功

读《史记》——司马迁昭雪“赵盾弑其君”案

反观“良史”董狐也是浪得虚名,只看到了谁弑君,没有看到被弑者德不配位,必遭天谴。我说的天是老百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8

标签:史记   越出   晋国   国政   国君   里加   大石头   弹丸   骄奢淫逸   君王   圣人   孤儿   美文   太子   大夫   世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