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记》——周公做了什么让成王数度落泪?

《太史公自序》中说到:

太史公曰:“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后有孔子。孔子卒后至今五百岁,有能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让焉!”

显然,司马迁之父司马谈认同其先人的观点:圣人500年出一位,周公与孔子之后成就一代新圣人的重任历史地落在了司马迁的肩上,司马迁怎么能推辞呢?

实际上,司马迁没让其先人失望,在遭受腐刑之后发愤著书,最终完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鸿篇巨制《史记》,成为历史上公认的“史圣”。

今天话题的主角是第一位圣人周公。

读《史记》——周公做了什么让成王数度落泪?

《鲁周公世家》载,周公旦,是周武王发之弟。文王在世时,旦忠厚仁爱,是至孝的好儿子,胜过其他儿子。

武王发即位,旦开始辅佐武王,处理政务。武王东征,旦随军辅佐不离左右,出谋划策。

武王十一年,讨伐殷纣,军队到达牧野,周公佐助武王,发布了动员战斗的《牧誓》。

杀殷纣以后,周公手持大钺,召公手持小钺,左右夹辅武王,举行衅社之礼,向上天与殷民昭布纣之罪状。

以上记载,说明周公是武王勤勉的辅臣,是武王伐纣的大功臣。

灭商后,武王封周公于少昊故墟曲阜,尊为鲁公。但武王不让周公去鲁国上任,继续留在朝廷辅佐自己。因为他意识到自己的身体快不行了。

读《史记》——周公做了什么让成王数度落泪?

果然,第二年武王病重,群臣恐惧。太公望和召公奭想占卜吉凶(生死),周公说:“不可以令我们先王忧虑悲伤。”

按照当时人们的观念,人死是被上天“召回去了”。为了挽救武王性命,周公做出来常人难以做到的举动:

周公于是乃自以为质,设三坛,周公北面立,戴璧秉圭,告于太王、王季、文王。

周公用自己真身当武王的替身,向太王、王季、文王祷告。

让史官记录祷告词:“你们的长孙周王发,辛劳成疾。如果三位先王欠上天一个儿子,请以旦代替周王发。旦灵巧能干,多才多艺,能事奉鬼神。周王发不如旦多才多艺,不会事奉鬼神。

但周王发受命于天庭,要普济天下,而且能使你们的子孙在人世安定地生活,四方人民无不敬畏他。他能保大周国运长久,先王也能永享奉祀。”

祷告结束就到三王祭坛前占卜,大吉。周公即进宫祝贺武王说:“您没有灾祸,我刚接受三位先王之命,让您只需考虑周室天下的长远之计,别无他虑。”第二天,武王果然痊愈。

周公把册文收进金丝缠束的柜中密封,告诫守柜者不许泄密。

拿自己的性命去替换武王的命,担了这么大的风险,并没有让武王和其他人知晓。周公人弟人臣都做到了极致。

遗憾的是武王还是早逝了,儿子成王幼小,尚在襁褓之中。当时天下初定,是看着各路诸侯背叛朝廷?还是挺身而出,登位替成王主持国家大权,他选择了后者。

读《史记》——周公做了什么让成王数度落泪?

他的举动招致了其弟管叔和他的诸弟的不满,在国中散布流言说:“周公将对成王不利。”

周公坦然地告诉太公望、召公奭说:“我这样不避嫌代理国政,是怕天下人背叛周室,没法向三王交代。武王早逝,成王年幼,为了稳定周朝之大业,我别无选择。”

周公辅佐成王,命其子伯禽代自己到鲁国受封。周公告诫伯禽说:

“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这就是曹操颂扬的“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典故。洗一次头要多次把湿答答的头发挽起来,吃一顿饭要多次把吃到嘴里的食物吐出来,只为不让来访的贤人多等片刻。生动地反映了周公为周室勤勉操劳,招纳贤才的日常生活画面。

读《史记》——周公做了什么让成王数度落泪?

周公摄政期间平定了管叔、蔡叔、武庚等人叛乱,诛斩管叔,杀掉武庚,流放蔡叔。平定淮夷及东部其他地区,诸侯最终都归顺周王朝。

成王七年,周公去洛邑营造成周京城,由偏远的镐京迁都洛邑(洛阳)。

成王长大,能够处理国事了。周公就把政权还给成王,成王临朝听政。周公面向北站在臣子之位上,谨慎恭敬如履薄冰。

周公终于完成了摄政王的生涯,但与成王之间也有了隔阂。因为有些大臣经常在成王跟前叽叽喳喳说周公的坏话。

成王首次落泪:

当初,成王幼小时,有病了,周公就剪下自己的指甲沉入河中,向神祷告说:“王年幼没有主张,冒犯神命的是旦。”把祝告册文藏于秘府,成王病果然痊愈。

到成王临朝后,有人说周公坏话,周公逃亡到楚国。还有人告发周公家里有个密室,成王半信半疑。

成王发府,见周公祷书,乃泣,反周公

成王打开秘室,并没有发现传说中的私密,倒是看到了发现周公一片赤诚的心。感动得泪流满面,即迎回周公。

扶上马送一程

周公归国后,怕成王年轻,为政荒淫放荡,就写了《多士》《毋逸》进行劝诫。

其中讲述了商代的几位先王如何敬畏天命,治民严以律己,兢兢业业,不敢荒废事业自图逸乐,所以善终。而殷纣,荒淫逸乐,不顾天意民心,身死国灭。

周文王每天日头偏西还顾不上吃饭,拥有国家五十年。

当时天下虽已安定,但周朝的官职制度尚未安排得当,晚年的周公写了《周官》,划定百官职责(360职)。写了《立政》,以利百姓,百姓欢悦。周公还制礼作乐,完善各种典章法规。这就是孔子心心念念要恢复的“周礼”。

读《史记》——周公做了什么让成王数度落泪?

成王再次落泪

终于,为成周操劳一生的周公生命走到了尽头。临终时说:“一定要把我埋葬在成周,以表明我不敢离开成王。”

但成王违背周公遗愿,把周公葬于毕邑,伴随文王,表示自己不敢以周公为臣,实际上对周公还是心存芥蒂。

《鲁周公世家》记载成王的举动“触怒了天帝”:

秋未获,暴风雷,禾尽偃,大木尽拔。周国大恐。

暴风雷电交加,禾苗都倒伏,大树连根拔起。成王意识到这是上天给予的暗示。所以,他与大夫穿朝服,恭敬地打开了周公密藏的金縢书。成王这才知道周公自以为有功代武王传说的真相,原来这是为了为武王续命的祷告词!

想到周公为武王、成王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不被自己理解。

成王执书以泣,曰:“昔周公勤劳王家,惟予幼人弗及知。今天动威以彰周公之德,惟朕小子其迎,我国家礼亦宜之。”

由于自己年幼,并不理解周公为王室的操劳。现在上天发威来彰明周公之德,我应用国家之礼设祭迎周公的神灵回国。于是成王举行了盛大的郊祭之礼,天果然下雨,风向反转,倒伏之禾全部立起,当年秋粮获得大丰收。

这段描写彰显周公“感天地泣鬼神”的品德与业绩,尽管有些传奇,但符合当时人们的认知与愿望。

成王特许鲁国可以行郊祭天和庙祭文王之礼。鲁国所以有周天子一样的礼乐,褒奖周公的德行。

读《史记》——周公做了什么让成王数度落泪?

周公一生辅佐了武王、成王,完善了宗法制度、分封制,定立了为礼乐制度,为周朝的800年基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品德高尚,多才多艺,是君臣典范,人之楷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史记   逸乐   孔子   先王   周朝   贤人   礼乐   荒淫   勤勉   先人   多才多艺   年幼   圣人   美文   举动   国家   天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