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记》:楚庄王“一鸣惊人”“问鼎中原”

楚庄王,熊侣,春秋五霸之一。他的成名并非一帆风顺,其传奇人生,司马迁在《楚世家》里用了四个成语予以概括。

三年不鸣,一鸣惊人

庄王继位时,楚国内外存在着颇多困境。外敌骚扰不断,朝廷内部忠奸难辨。年轻的庄王采取韬光养晦的策略,暗中查访,表面上却沉迷于酒色,让乱臣贼子充分暴露,也让忠臣焦急万分:

“即位三年,不出号令,日夜为乐。”

并在国中贴出告示:“有敢谏者死无赦!”不顾生死进谏的肯定是忠臣。果然,有个叫伍举的求见庄王。庄王暗喜,但却冷冰冰地让人打发走。伍举说:“告诉大王,我只说一个谜语。”庄王说:“那就进来吧。”

伍举进见,但见庄王:

左抱郑姬,右抱越女,坐钟鼓之闲。

伍举看到庄王荒淫无度如此,强压怒火,进谏道:

“有鸟在於阜,三年不蜚不鸣,是何鸟也?”

庄王心知肚明,这是在埋怨寡人啊!就答道:

读《史记》:楚庄王“一鸣惊人”“问鼎中原”

“三年不蜚,蜚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举退矣,吾知之矣。”

伍举退出,以为大王听进了谏言,会有所变化。但几个月过后,庄王的荒唐行径不但没有收敛,反而越加严重了。庄王是想只有一个伍举还不够,期盼再有忠臣相辅才能成就大事。

这时大夫苏从冒死进谏。庄王说:“你没听说我的命令吗?有敢谏者死无赦!”苏从义正辞严地说:

“杀身以明君,臣之愿也。”

庄王一看是时候了,於是撤掉淫乐,开始听政。按照暗查掌握的情况,下令处死数百人,擢升数百人。任伍举、苏从管理国政,全国上下欢欣鼓舞,士气高涨。

当年就灭掉了来犯的庸国。三年后,讨伐宋国大胜,获取五百乘战车。

问鼎中原,在德不在鼎

楚军所向披靡,讨伐诸侯。庄王八年,庄王借伐陆浑的戎地之机,把楚国大军开至东周首都洛阳郊外,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这明摆着是向周室示威。

周定王派王孙满去慰问楚王。楚王见面就向王孙满就问周室鼎的小大轻重。九鼎为夏商周传国宝器,楚王之问有取而代之之意。

读《史记》:楚庄王“一鸣惊人”“问鼎中原”

满睿智地回答说:“统治国家在德不在鼎。”庄王曰:“你不要倚仗你有九鼎!楚国销融刀尖,就能铸成九鼎。”真是霸气侧漏!

王孙满说:“哎呀!君王忘了吗?过去虞夏盛世,远方来朝,用进贡金属铸九鼎。桀德坏,鼎迁於殷;殷纣暴虐,鼎迁於周。如果天子德明,鼎虽小也重得移不动;如果天子德坏,鼎再重也容易移动。鼎的轻重,确实不可以问。”

王孙满给楚王上了一堂德政课,楚王听罢,默然撤军回国。“问鼎中原”也影响了庄王日后的邦交政策。

田主夺牛,乃复国陈

庄王十六年,楚讨伐陈,诛杀弑君的夏徵舒。陈国破,庄王想划归为县。群臣都向庄王道贺,只有申叔不贺。申叔说:

“鄙语曰,牵牛径人田,田主取其牛。径者则不直矣,取之牛不亦甚乎?

读《史记》:楚庄王“一鸣惊人”“问鼎中原”

牵牛过人田的固然不对,但田主夺牛岂不是更过分吗?何况,大王以陈国内乱的名义,率诸侯以“义”的名义讨伐陈,却因贪心而把陈归化为县,这怎么能在天下发布命令呢?”

庄王一听,言之有理,应以德服天下。所以,又恢复了陈国后代诸侯国的地位。

肉袒牵羊,既赦郑伯

庄王十七年春,楚庄王攻打郑国,“围郑,三月克之。”楚庄王从皇门进入郑都,郑伯肉袒牵羊以逆。一国之君,袒露着上身,牵着羊,表示投降,场面很是悲情。

读《史记》:楚庄王“一鸣惊人”“问鼎中原”

郑伯的投降告白也情真意切:“我不为上天所保佑,没能侍奉您,让您发怒,来到我国,是我的罪过。现在我是唯命是听,您把我遗弃到南海,或者当奴隶赏赐给诸侯,我也唯命是听。假若您不忘记我的祖先,断绝他们的香火,让我侍奉您,我也情愿。”总之,听您吩咐,不要杀我,灭国。

楚国的大臣们都说:“君王不要答应他。”庄王说:“郑国君能这样谦卑,就一定能任用自己的百姓,怎么可以断绝他的祭祀呢!”说完,庄王亲自举起军旗,指挥军队退后三十里驻扎下来,答应与郑国国君讲和,立盟。

孟子曰:“春秋无义战。”诸侯之间的攻伐兼并很难说有“正义”之战,但楚庄王对投降的一方能想到百姓的利益,以德服人,已经很难得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东周   国政   国君   唯命是听   楚国   田主   史记   王孙   楚王   忠臣   牵牛   君王   轻重   诸侯   天子   美文   大王   惊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