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记》:“恶嫂子”与小叔子的过节,都为一件事

陈胜起义时的一句呐喊振聋发聩:“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确实,在历史的长河中很多出身卑微的人,经过自己的奋斗,成功逆袭,成就了自己的人生理想。他们微时有些不堪的经历,激励他们为改变命运而战,也在他们的记忆里留下了永久的阴影。今天讲一下“恶嫂子”与小叔子的过节。

《苏秦列传》记载,苏秦是战国时期的纵横家,以游说干时事,得意时佩六国相印,使六国联合起来共同抗秦。但开始游说时,也是到处碰壁。几年以后,灰头土脸地回到家。兄弟嫂妹妻妾都讥笑他。快人快语的嫂子说了:“周人的习俗,治理产业,努力从事工商,追求那十分之二的盈利为事业。如今你丢掉本行,而去干耍嘴皮子的事,穷困潦倒,不也应该嘛!”


读《史记》:“恶嫂子”与小叔子的过节,都为一件事

苏秦听了这些话,很是惭愧、伤感,就闭门不出,把自己的藏书全部阅读了一遍。感叹道:“一个读书人从师受教,埋头读书,可又不能凭借它获得荣华富贵,即使读书再多,又有什么用呢?”后来他找到一本周书《阴符》,下了一整年的功夫,终于领悟到说服国君的门道。

之后,苏秦终于成功,路过雒阳时,随行的车辆马匹满载着行装,各诸侯派来送行的使者很多,气派比得上帝王。周显王听到这个消息,赶快找人为他清除道路,并派使臣到郊外迎接慰劳。苏秦的兄嫂斜着眼不敢抬头看他,都俯伏在地上,非常恭敬地服侍他用饭。苏秦笑着对嫂子说:

“何前倨而後恭也?”

为什么以前那么傲慢,现在这么恭敬呢?“前倨后恭”这个成语就是这么诞生的。


读《史记》:“恶嫂子”与小叔子的过节,都为一件事

只见嫂嫂俯伏在地,脸贴地面,说了句大实话:

“见季子位高金多也。”

《陈丞相世家》记载,陈平少年时家贫,父母早逝,与哥哥陈伯一同居住。陈伯以种地养活一家大小,陈平喜欢读书,衣食起居少不得嫂嫂伺候。陈平长得高大英俊。

有人问人陈平:“家里穷,吃什么长得这么胖?”陈平嫂嫂因陈平“不事家人生产”而生气。没好气地说:

“亦食糠核耳。有叔如此,不如无有。”

陈伯听了此事,把妻子赶出家门,并休了她。

这件事对陈平影响很大,为了改变家境,他娶了谁都不敢娶的“克死”五个丈夫的富家女儿为妻。并因此有了进一步游学的物质基础,帮助他事业成功,官至丞相。

平心而论,陈平的嫂子说得也不过分,以她家庭妇女的境界,怎么知道陈平以后会当丞相呢?

《楚元王世家》记载,

刘邦兄弟四人,长兄刘伯早逝,留有寡嫂。刘邦卑微困难时,常领朋友到大嫂家吃饭,大嫂刮锅边出声,表示饭羹没有了,宾客一看不好,找借口都走了。刘邦揭开锅一看,锅里还有饭羹。这件事使刘邦很生气,由此怨恨大嫂。


读《史记》:“恶嫂子”与小叔子的过节,都为一件事

到刘邦得天下,“封昆弟,而伯子独不得封。”为此,刘太公找到刘邦,替大儿媳和大孙子求情。刘邦这样回答:

“某非忘封之也,为其母不长者耳。”

不是忘了封我侄子,是因为他那个娘不厚道。

最终,刘邦给侄子刘信封的侯名为“羹颉侯”,“颉”与“戛”字同音,意作敲击, “羹颉”亦即“敲击羹锅”,意思是让大嫂永远想着当年慢待小叔子的事。

司马迁评价刘邦:“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但就这件事上说,刘邦太小心眼了。

一个寡妇,还要抚养孩子,能有多少饭食伺候客人呢。

所以“恶嫂嫂”的现象,都是因为小叔子不事生产,吃闲饭,被贫穷所迫。

正如苏秦感叹的那样:

“此一人之身,富贵则亲戚畏惧之,贫贱则轻易之,况众人乎!”

贫穷在什么时代都不是光彩的事情,为了活出自尊努力创造财富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9

标签:小叔子   苏秦   嫂子   国君   比得上   史记   前倨后恭   纵横家   嫂嫂   丞相   刘邦   大嫂   侄子   卑微   美文   世家   贫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