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记》:为什么春秋五霸楚庄王,不称“楚庄公”呢?

我们都知道,春秋五霸是指春秋时期先后称霸的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这里有个奇怪的现象,四人号为“公”,只有楚庄王号“王”。为什么呢?我们就从《史记.楚世家》寻找答案吧。

读《史记》:为什么春秋五霸楚庄王,不称“楚庄公”呢?

出身高贵,黄帝“苗裔”

楚的本家屈原在《离骚》中自称:“帝高阳之苗裔”。《楚世家》推演得更详细:

楚国的祖先高阳是黄帝的孙子,昌意的儿子。高阳之孙重黎成为帝喾的火正,能使光照天下,帝喾赐予他祝融的称号。但重黎诛杀共工不力被帝喾所杀,让他的弟弟吴回去任火正,仍称祝融。

吴回有六个孙子,六孙叫季连,姓芈,熊氏,是楚国王族的祖先。季连的后代有的在中原,有的在蛮夷。蛮夷是周对中原四周部族的蔑称。

先人有功,封爵子男

周文王的时候,楚的先人鬻熊是文王的老师,像照看儿子般侍奉文王,但过早去世。他的后代熊绎,处在周成王时代。成王要举用文王、武王功臣的后代,于是把熊绎封到楚蛮,封给他子男爵位

周朝诸侯的爵位有公、侯、伯、子、男(子、男二爵爵不同而位同)五爵。如齐、鲁是侯爵,宋、晋是公爵,郑是伯爵。公、伯、子像家族中的祖孙三代,所以这个子男爵位是诸侯中最低的。

扩大疆土,首次称王

周夷王的时,周王室大权旁落,诸侯不肯朝觐天子,国与国间互相攻伐。而楚经过漫长的经营,在蛮夷之地建立了自己的基业。其过程艰难如析父对楚灵王所言:

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荜露蓝蒌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唯是桃弧棘矢以共王事。

荜露蓝蒌,跋涉山林,而能进贡周室的只有桃木做的弓箭与枣核做的箭头。其艰难可想而知。

读《史记》:为什么春秋五霸楚庄王,不称“楚庄公”呢?

但到楚熊渠时代就不一样了,熊氏深得长江、汉水一带民众的拥戴,国富民强。熊渠也开始了对周边的小国进行吞并的战争,拓展疆土,扩大势力范围。

但楚的封爵是子男,与侯、公、伯地位不对等,而且在称号上别的诸侯被尊称为“公”,而自己被蔑称为“楚子”着实不爽。他忿忿地说:

“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

也就是不想被人称为“子”。于是他就封自己的长子熊康作句(gōu)亶(dàn)王,二儿子熊红作鄂王,小儿子熊执疵做越章王。

但实行没多久,担心暴虐的周厉王讨伐,就去掉了自己的王号,仍然被称“楚子”。

请尊不允,自号“楚王”

楚武王三十五年,楚讨伐随国。随国君说:“我没有罪过。”楚王说:“我处在蛮夷地区。现诸侯们都背叛王室互相侵相杀。我有军队,想参与中原的政事,请你向周王室通报,尊奉我的名号。”随国君就替他到周王室请求尊号,周王室不答应。

武王大怒说:“我的祖先鬻熊是文王的老师,德高望重。周成王竟只赐予子男爵位的田地,让他住在荒蛮之地。现在蛮夷部族都顺服,可是周王不加封爵位,我只好自称尊号了!”于是他自称武王。楚正式称王,但周室并没有承认。

读《史记》:为什么春秋五霸楚庄王,不称“楚庄公”呢?

布德施惠,终登王位

成王恽懂得德政的重要,对内实行仁政,向百姓布德施惠;对外与诸侯恢复友好关系;对上派人向天子进贡。

周天子很赏识楚成王,赏赐给他祭祀的肉。说:“镇抚你们南方夷越地区的动乱,不要侵犯中原。”承认了楚王的合法性。

楚国也因此得到更多小国的臣服,疆域扩大到方圆千里。

使楚国蜚声华夏的是后世的楚庄王,“一鸣惊人”“问鼎中原”成就一代霸主。

读《史记》:为什么春秋五霸楚庄王,不称“楚庄公”呢?

楚人为了一个封号,前赴后继几十代人,几百年,表现了楚人为了理想而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顽强奋斗的精神。

楚人在蛮夷之地,荜露蓝蒌,开疆扩土,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楚文化,哺育了伟大的诗人屈原。所以,司马迁对楚人是尊重的,自始自终没有像《春秋》《左传》那样称“楚子”。反映了司马迁的历史观,重视历史贡献,不与圣人同是非。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国君   楚国   屈原   史记   苗裔   蔑称   尊号   蛮夷   孙子   中原   楚王   爵位   王室   诸侯   天子   祖先   美文   春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