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记》:居官则至卿相,居家则致万金。范蠡何以成为人生赢家

司马迁没给范蠡作传,但并不等于说范蠡不重要,司马迁对范蠡不重视。而恰恰相反,司马迁认为,勾践能够灭吴雪耻是范蠡之谋。在《越王勾践世家》中,范蠡用了二十二年实现了他辅佐君王成霸业的理想,越王勾践反倒成了配角。

制止战争未果

吴越之争是冤冤相报而起:越王勾践的父王允常与吴王阖闾相互讨伐而互生怨恨。允常卒,勾践继位。阖闾没把新越王看在眼里,兴师伐越,反被越射伤。阖闾临死前,告其子夫差曰:"必毋忘越。"——一定不要忘记越国勾践给吴的耻辱。

勾践三年,勾践听闻吴王夫差日夜操练兵马,为报复越的一箭之仇。勾践想先发制人伐吴。

读《史记》:居官则至卿相,居家则致万金。范蠡何以成为人生赢家

范蠡的第一次出场,就是要制止勾践发动的这场关系国运的战争:

范蠡谏曰:"不可。臣闻兵者凶器也,战者逆德也,争者事之末也。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帝禁之,行者不利。"

范蠡认为挑起战争是逆德逆天的行为,将对国家不利。

尝过战争甜头的勾践刚愎自用地说:"我已决定了。"兴师伐吴的结果是被早就枕戈达旦的吴兵大败,勾践与残部五千人,被吴王围在会稽山上。

忍辱负重解围

这时候的勾践才后悔当初不听范蠡言,问范蠡:“该怎么办?”

范蠡认为,现在最紧要的问题是解会稽之围:

“卑辞厚礼以遗之,不许,而身与之市。"

对吴王要态度要谦卑,话要说好听的,送给他珍奇宝贝,请求吴王放了我们。如果吴王不允许,那大王就要亲自侍奉吴王了。

这是多么屈辱的行为啊!但除了这个方法,无计可施。勾践也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说:"好!"依计派大夫文种去跟吴王讲和。

吴国方面虽有伍子胥极力劝阻,但“王弗听,卒赦越,罢兵而归。”

吴国放虎归山,为灭国埋下了隐患;越勾践死里逃生,图谋雪耻大业。

读《史记》:居官则至卿相,居家则致万金。范蠡何以成为人生赢家

自愿为质于吴

勾践回到越国,开始了“卧薪尝胆”的励精图治。自己亲自耕作,夫人亲自织布,与老百姓同甘共苦。礼贤下士,厚遇宾客,扶助贫民,安抚死难家属。

勾践看到了范蠡的治国之才,想让他任国政。范蠡对越王说:“军事上的事,文种不如范蠡;治理国家,亲附百姓,范蠡就不如文种了。”举荐文种做国政。而自己则与大夫柘稽到吴国做人质,而且一呆就是两年。由于范蠡善于应变,为越国说了许多好话,使夫差放松了对越国的警惕,两年后范蠡也毛发无损地回到越国。

等待复仇时机

吴国内部,吴王听信了太宰嚭的谗言,赐吴子胥镂剑自杀,任嚭为国政。

苦心经营多年的勾践看到了复仇时机,召范蠡商讨:“吴已杀子胥,反对吴王的呼声很高,可以行动了吗?”但得到的回答是:“未可。”

“未可”不是“不可”,而是还没有到达最佳时机。

又过了一年,吴王夫差率军北上在黄池大会诸侯,与晋争做盟主。吴国精兵都跟随吴王走了,国内只剩老弱与太子留守。

勾践复问范蠡,蠡曰"可矣"。

乃发习流二千人,教士四万人,君子六千人,诸御千人,伐吴。

这么多的精兵强将攻打吴老弱留守兵,大获全胜,并杀了吴太子。吴派信使急报吴王。吴王刚与诸侯会盟于黄池,怕诸侯知道,趁火打劫或毁约,就秘而不宣。偷偷派人送厚礼给越王,请求讲和。越君臣相商,对灭吴没把握,就暂时收兵。

读《史记》:居官则至卿相,居家则致万金。范蠡何以成为人生赢家

绝不姑息吴王

之后四年,勾践接受范蠡的建议,用重金打造军队,使兵士们斗志昂扬,冲锋陷阵,不怕流血牺牲。一切准备就绪,越向吴宣战了。

吴国内部多年的战争已使“士民罢弊”。而且精锐兵力尽死于与齐、晋的征战中。

越大破吴,因而留围之三年,吴师败,越遂复栖吴王于姑苏之山。

勾践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像当年把自己围在会稽山一样,把吴王围在了姑苏山。吴王夫差想到了当年自己是怎么把勾践放走的,就照猫画虎,也派人卑躬屈膝地来求和。

其可怜相使勾践动了恻隐之心,想准了吴王的请和。

范蠡说:会稽之事,是老天把越赏赐给了吴,吴不要。今天老天把吴赏赐给了越,越难道要违背天意吗?谋划了二十二年,一旦放弃,不可惜吗?

且夫天与弗取,反受其咎。'伐柯者其则不远',君忘会稽之蚯?"

勾践如梦初醒,在会稽山以蚯蚓充饥的耻辱怎么能忘?决不沽名学吴王!于是派人对吴王说:“我封你到甬东,做百家的君王。"吴王夫差羞愧自杀。

司马迁总结范蠡对越国的贡献:

范蠡事越王勾践,既苦身戮力,与勾践深谋二十余年,竟灭吴,报会稽之耻,北渡兵于淮以临齐、晋,号令中国,以尊周室,勾践以霸,而范蠡称上将军。

范蠡真称得上功盖主啊!

功成身退闯商海

范蠡二十多年的宦海生涯,使他明白一个道理:

“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且勾践为人可与同患,难与处安。”

于是他选择功成身退,义无反顾地离开了越王。之后到达齐国,给大夫文种发来一封信,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只可以与之共患难,不可以与之共享乐,你为何不离去?

文种看过信后,可惜没有完全领会范蠡的意思,只是声称有病不再上朝。但文种依然以谋反的罪名被勾践逼迫自杀。

勾践也曾与范蠡讲,要与其平分天下,被范蠡谢绝了,隐姓埋名,来到齐国的海边做起了商人。

“苦身戮力,父子治产。居无几何,致产数十万。”

与时逐而不责于人

齐王听说有这么个白手起家成巨富的大贤人,很是欣赏,就派人送来了相印,请他为齐国相。齐王哪里知道,这就是大名鼎鼎的范蠡啊。

范蠡拿着相印,长叹道:

“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

于是归还了相印,齐国也不能呆了,尽散财产,分给了好友乡亲。怀揣着能拿走的宝物,偷偷地走了。到了陶地,他认为,陶虽然比较偏僻,但在交通要道上。

天下之中,交易有无之路通,为生可以致富矣。

于是范蠡又改名,自称陶朱公。父子从耕畜开始,根据当地气候、社会风俗等,看好机会进行贸易,没多久就又积累巨额财产。

读《史记》:居官则至卿相,居家则致万金。范蠡何以成为人生赢家

司马迁不禁赞叹:

“范蠡三迁皆有荣名, 名垂后世,臣主若此, 欲毋显得乎 ?与时逐而不责于人。”

最后一句,“与时逐而不责于人”,就是范蠡成功的秘诀:

所谓“与时逐”,就是具有敏锐的判断力,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范蠡灭吴的时机就是掌握了越国与吴国的强弱转换;而经商也要把握住稍纵即逝的商机。

所谓“不责于人”,可以理解为不负人。范蠡不负勾践的信任,终成大事;在商界也要诚实守信,不坑害人”。

每个人的成功都是有理由的,范蠡的成功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枕戈达旦   吴王   勾践   国政   姑苏   史记   功成身退   吴国   万金   齐国   凶器   赏赐   君王   诸侯   美文   赢家   大夫   时机   战争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