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记》:被孔子咒骂“朽木不可雕也”的学生后来怎么样了?

若干年前,我在上课的时候,看到有个男同学在睡觉。我走到他跟前,同桌已经把他捅醒,瞪着惺忪的眼睛看着我。孔夫子的一句名言突然在脑中闪现,我故作镇静地说:“孔子的学生也有大白天睡觉的,他对那个学生说了一段话,我忘了,请你下次课告诉我。”

下次课我也没问他,但从此以后他不再睡堂了。

我想孔子当年教训的宰予也会终生难忘“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这句话的。

《仲尼弟子列传》载:孔子评价自己的弟子“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都有特殊的才能。

言语:宰我(予),子贡。

宰予“利口辩辞”的能力甚至排在子贡之前。子贡可是凭游说“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的人,可见宰予的“言语”能力之强。

读《史记》:被孔子咒骂“朽木不可雕也”的学生后来怎么样了?

但孔子对宰予的印象,似乎厌恶大于欣赏,司马迁记载的三件事都是孔子对宰予的批评:

第一件,宰予质疑为父母“三年之丧”

这一段司马迁实录《论语》:

问:“三年之丧不已久乎?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

这段问话是一篇精短的议论文:

论点:质疑,三年之丧是不是太久了?

论据: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

立论也是结论:一年之丧

论据:一年之中新谷子取代旧谷子;钻木取火的木头也换了。

问话论点明确,理据充分。把“三年之丧”的危害上升到“礼崩乐坏”的高度。“礼崩乐坏”正是孔子所痛恨的。

由此可见,宰予善于思考,对周实行的,孔子立为制度的“三年之丧” 提出质疑,其论辩能力确实很强。

读《史记》:被孔子咒骂“朽木不可雕也”的学生后来怎么样了?

相比之下,作为老师孔子的回答算是“狡辩”了。

子曰:“於汝安乎?”曰:“安。”“汝安则为之。君子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故弗为也。”

先问,为父母守孝一年,你心安吗?没想到,宰予说“心安”。孔子就以“君子”所为让弟子必须接受。

更为不解的是,孔子还会背后说人坏话:

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於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义也。”

大骂宰予不仁!“子生三年然后免於父母之怀。”是“三年之丧”的原因,为什么不直接跟宰予说?可见孔子对宰予的厌恶。

今天来看,宰予是正确的。全国抗疫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很好的例证。儒家繁琐的“丧仪”也受到当时的晏子等人的批评。但因为后世儒学的广大,直到清代朝廷官员还有三年“丁忧”的制度,造成了很大的人力资源浪费。

读《史记》:被孔子咒骂“朽木不可雕也”的学生后来怎么样了?

第二件,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没有说是上课的时候还是下课时睡觉。看孔夫子恶狠狠的咒骂,白天睡觉是不被允许的。即使如此,孔子的态度有悖于他倡导的“温文尔雅”“诲人不倦”的君子之风。

作为老师看到学生有反常的表现,应该先了解原因,再“对症下药”,而不应该为学生随意贴任何标签。

第三件,宰我问五帝之德,子曰:“予非其人也。”

宰予向孔子请教古代先王的治世思想与品德,这是多么有理想有报复的学生啊,孔子只是用“你不是问这种问题的人。”或者“你没资格探讨这个问题”给打发了。原来思考问题也有等级之分,作为学生的宰予所受到的打击可想而知。儒学束缚创新精神可见一斑。

宰予的结局很惨

宰予后来也从政了,官至“临菑大夫”,因参与田常作乱,被“夷其族”,不仅自己身死,还株连九族。

孔子耻之。

犯上作乱是孔子深恶痛绝的,称其为“乱臣贼子”,而自己的弟子也参与其中,是孔子引以为耻的。

若干年后,我再也没有用孔子的那句名骂骂过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孔子   朽木不可雕   史记   孔夫子   学生   粪土   论据   儒学   谷子   论点   心安   美文   弟子   君子   厌恶   父母   能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