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别孔子及其弟子

对国人来说,孔子、孔学太熟悉了。本人不敢研究孔子,担心对孔学研究不透,贻笑大方。孔子是司马迁敬重的至圣,现在司马迁的视角,考察孔子的行事,或许让我们更能接近“真实的孔子”。

写作原则确立后,写作起来就得心应手了。而且一发不可收,有关孔子与其学生的文章一口气写了8篇,现做简单小结,方便朋友们阅读:

第一篇,《“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司马迁崇拜孔子什么》

暂别孔子及其弟子

司马迁为布衣孔子作传,并把他归为“世家”本身就是对孔子的礼敬,他崇拜孔子:

1.穷且弥坚、不坠青云之志

为了实现“克己复礼”的理想,奔走于列国之间,积极用世,而不被所用。晚年整理编辑了《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把上古文化和文明传承下来的;广收学生,创办中国第一所私人学校,使自己的思想学说通过学生流传下来。

孔子的发愤著书是司马迁的楷模。

2.春秋笔法,微言大义,明辨是非

司马迁认为,孔子的《春秋》可作为“天下仪表”。其中“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以达王事”。“故春秋者,礼义之大宗也。”

司马迁的《史记》深得“春秋笔法”精神,

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桃李满园

《仲尼弟子列传》彰显了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成果。“精通六艺的弟子有七十七人”。

第二篇是一篇“悟空问答”,分析评价了子路的优缺点。

暂别孔子及其弟子

在司马迁的笔下:子路优点是“真诚”,性格爽直,对老师真诚,是孔子贴身护卫;对父母极尽孝道。

当然,子路的缺点也很突出:“性鄙,好勇力,志伉直”。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死得不值。

跟随孔子多年只学了点皮毛“冠不正,不能死”,“结缨而死”。窃以为,孔子在教子路方面有问题。

第三篇,《孔子时代的官学与孔子的老师》。

暂别孔子及其弟子

本文述写官学与中央官学的名称,入学条件。孔子没资格入官学,但他“三人行,必有我老师遍天下,还有老子等这样大牌的老师。表现了孔子虚心好学的求学精神。

第四篇,《司马迁笔下“活着”的孔子》

暂别孔子及其弟子

司马迁笔下的孔子是活着的,有血有肉,显示了司马迁高超人物形象塑造能力:

生有异相,圩顶、超高。

庄谐有度,应变自如的多面孔子:

对长辈、老师:少而好礼,恭顺谦虚好学;

大国外交上:敌行礼如仪,凛然不可侵犯

在潦倒受困时:一以贯之,讲诵弦歌不衰

对学生授课时:因势利导,尽展教师风采

到生命的终点,数度泣下,道穷而绝望。

第五篇,《子贡导演“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大戏》

暂别孔子及其弟子

在孔子的学生中,司马迁太爱子贡了,《仲尼弟子列传》是孔子弟子的合传,子贡所占篇幅最长是颜回、子路的好几倍。为了表现子贡“利口巧辞”的才能,重点写了他临危受命,去敌保鲁的传奇。

子贡精于经商,懂得人“贪欲”的本性,非常巧妙地让吴与齐开战,使齐从鲁撤兵,又让越、晋夹击吴国,最后灭了吴国。最收益的是两个眼看就要被吞并的小国越和鲁。

子贡游刃有余,使五国形势发生了变化,展现了子贡的外交、政治才能,叹为观止。

第六篇,《不被老师待见,却交上考评第一的人生答卷》

暂别孔子及其弟子

子贡利口巧辞的特长并不被孔子赞赏,还经常遭到贬损。孔子明确告诉子贡,你没颜回优秀。曾责骂:“赐,而志不远矣!”

孔子虽然对子贡不甚满意,但子贡对老师那可以说是忠心耿耿,日月可鉴:

1.勤奋好学,向往“君子”:多次与孔子探讨君子的德行,做一个“君子”是子贡始终在追求的道德目标。

2.国难当头,不辱师命:存鲁,乱齐,灭吴,强晋而霸越。

3.维护师严,送终守孝:为孔子守孝三年子贡守孝六年!

4.人生赢家,广大孔学

子贡离开孔子后到卫国为相,后作商人很成功,国君与他只行之礼,不行君臣之礼。

“夫使孔子名布于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

这篇文章阅读量少得可怜,对不住子贡了。

第七篇,《被孔子咒骂“朽木不可雕也”的学生后来怎么样了?》

暂别孔子及其弟子

孔子厌恶的学生也不能算坏学生,司马迁记载的三件事都是孔子对宰予的批评:

第一件,宰予质疑为父母“三年之丧”

宰予善于思考,对周实行的,孔子立为制度的“三年之丧” 提出质疑,其论辩能力确实很强。

孔子回答并不令人信服,还背后大骂宰予不仁!

第二件,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孔子随意给学生贴标签,有悖于“温文尔雅”“诲人不倦”的君子之风。

第三件,宰我问五帝之德,子曰:“予非其人也。”

原来思考问题也有等级之分,儒学束缚创新精神可见一斑。

这三件事与其说宰予有问题,倒不如说,孔子这个老师当得有问题。

宰予的结局很惨

宰予后来也从政了,官至“临菑大夫”,因参与田常作乱,被“夷其族”。

子路也是死于争斗,孔子评价大不相同。

第八篇,《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品学兼优但一无所用》

暂别孔子及其弟子

颜回事师如事父,敬重孔子。在孔子的称赞声中,颜回有好多高贵品质:

安贫乐道

孔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大智若愚

“回也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用行舍藏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

好学亲和

“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

颜回的迷惘:追随孔子一生,竭其一生还没有参透孔子之道,更不知道如何应用于实践了。

饱读诗书,一无所用,贫困潦倒,迷惘而逝。其父向孔子祈求资助殡葬而不得。

总之,司马迁对孔子是充满敬意的,但并没有因此改变“不虚美、不隐恶”的创作原则,这才让我们看到一个真实的孔子,有血有肉的孔子。

本人对司马迁与孔子都很敬重,沉浸在孔子与其弟子之间已有20多天,是该说声“再见”了,也许是暂别,有新的心得还会再回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孔子   弟子   利口   朽木不可雕   诲人不倦   吴国   有血有肉   列传   敬重   好学   美文   笔下   君子   春秋   老师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