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记》——舍身救孤、立孤,小人物诠释大义

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也。”

——题记

晋“良史”董狐把赵穿弑君事件书成“赵盾弑其君。”成为屠岸贾唯一的诛杀赵家的借口。司马迁述写这段历史,对屠杀赵氏一笔概括:

贾不请而擅与诸将攻赵氏于下宫,杀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皆灭其族。

短短一句话信息量极大:“不请”“擅”,说明屠岸贾已权倾朝野,不可一世;也说明诛杀赵氏并不是晋灵公授意,是被奸人所害。“杀”“灭”,表现屠戮场面之惨烈。赵朔之后三人为赵朔父亲的同父异母哥哥,“皆灭其族”,赵氏上下贵贱全灭!

而把大量的笔墨用在了公孙杵臼、程婴如何救孤、抚孤、立孤上面。

赵朔妻成公姊,有遗腹,走公宫匿。

赵氏仅存血脉“遗腹”因其母是公主,逃到宫中得以苟活。

因此,故事的两大主角出场了:赵朔的门客公孙杵臼,对赵朔的朋友程婴说:“你为什么还不死?”(士为知己者死)程婴说:

“朔之妇有遗腹,若幸而男,吾奉之;即女也,吾徐死耳。”

读《史记》——舍身救孤、立孤,小人物诠释大义

“欲知其人,观其友。”想这赵朔是何等仁义之人,遇难时一定有很多人追随而去,他没想到的是身后还有一客一友为其筹划延续赵家血脉之事。

天遂人愿,赵朔夫人生下一男婴。但屠岸贾听说后到宫中搜索,定要斩草除根。夫人情急之下把孩子放在裤裆里,侥幸逃过一劫。

程婴与公孙杵臼的救孤行动正式开始。他们预见到,赵氏孤儿一日不除,将永无宁日,不仅赵氏孤儿性命难保,还会殃及全国的婴儿,必须断了屠岸贾的“后顾之忧”。于是两人进行了一次命与命的对话:

公孙杵臼曰:“立孤与死孰难?”

程婴曰:“死易,立孤难耳。”

公孙杵臼曰:“赵氏先君遇子厚,子彊为其难者,吾为其易者,请先死。”

面对屠岸贾的威逼,两人必须有一人先死是唯一可行的办法了。

于是两人谋取他人婴儿,裹上富贵人家才有的锦绣襁褓,藏到山中。

元杂剧《冤报冤赵氏孤儿》改编为程婴用自己的儿子来掉包,以表现程婴的大义,并消除两人残害穷人家婴儿的残忍。后来各种戏剧皆以此为蓝本。陈凯歌的电影《赵氏孤儿》也采用此说。

读《史记》——舍身救孤、立孤,小人物诠释大义

本人觉得完全没必要,如果程婴或公孙杵臼恰好有与赵氏孤儿一般大的孩子,他们会这么做的。但不管是用自己的儿子还是别人家的儿子都是很残忍的。

我们完全可以理解两人为了完成立孤大业而选择的下下之策,也是唯一可行之策,如果没有自己与婴儿的牺牲,立孤几无可能。而且屠岸贾如进行全国大搜捕,这个婴儿也难以活命。所以,牺牲一婴孩,保全千百婴孩了,这婴孩也是死得其所了。但剥夺婴儿性命,以命还命,依然是大罪。

“不虚美,不隐恶。”本人赞成司马迁的实录精神。

两人的“双簧”演出很默契:由程婴供出公孙杵臼与婴儿藏匿之处,引兵去捉拿公孙杵臼与赵氏孤儿。公孙杵臼大骂到:

“小人哉程婴!昔下宫之难不能死,与我谋匿赵氏孤儿,今又卖我。纵不能立,而忍卖之乎!”抱儿呼曰:“天乎天乎!赵氏孤儿何罪?请活之,独杀杵臼可也。”诸将不许,遂杀杵臼与孤儿。

刺杀了“赵氏孤儿”,屠岸贾从此高枕无忧。而程婴泪别公孙杵臼,与赵氏孤儿“俱匿山中”,一住就是十五年。

读《史记》——舍身救孤、立孤,小人物诠释大义

元杂剧与电影为增加戏剧冲突,让屠岸贾收赵氏孤儿为义子,程婴为门人,达到“以冤报冤”的艺术效果。但藏匿山中十五年,又当爹又当妈,对于一个男人来说要比天天锦衣玉食,只是谨慎小心难太多了。这样的改编削弱了程婴抚孤的艰辛。

十五年后,在韩厥的运作下,赵氏灭门案终于昭雪。赵氏孤儿也有了自己的名字:赵武。景公还派军队讨伐屠岸贾:

遂反与程婴、赵武攻屠岸贾,灭其族。复与赵武田邑如故。

正所谓“恶有恶报”。

程婴实现了与公孙杵臼抚孤、立孤的心愿,但始终没忘记公孙杵臼的牺牲。“扶上马又送一程”,等到“赵武冠,为成人”,程婴觉得是走的时候了。于是向亲朋好友告了别,最后对赵武说:

“昔下宫之难,皆能死。我非不能死,我思立赵氏之后。今赵武既立,为成人,复故位,我将下报赵宣孟与公孙杵臼。”

赵武苦苦挽留,但程婴去意已决,慨然自杀。大结局也正如人们所期盼的那样:“善有善报”:

赵武服齐衰三年,为之祭邑,春秋祠之,世世勿绝。

“赵氏孤儿”的故事之所以流传至今,公孙杵臼、程婴的行为之所以被人津津乐道,不在于封建时代狭义的“忠义”。而是诠释了什么叫“舍生取义”。

读《史记》——舍身救孤、立孤,小人物诠释大义

公孙杵臼是客卿,程婴是朋友,对赵朔没有真正的依附关系。在听闻赵朔死讯后,公孙杵臼完全可以另投他人门下。程婴也可以对好友进行祭典后继续过自己的日子。那么是什么让他们想到了救孤、立孤呢?那就是他们认为,赵家是德之家,赵盾、赵朔是仁义之人,灭门惨案是冤案。只要赵氏孤儿在,就会有正义战胜邪恶的希望。

义,就是对正义的坚持与匡扶,对非正义的斗争,哪怕牺牲生命也要伸张正义。所以,公孙杵臼为了救孤选择了死亡;程婴对赵武的养育不求任何回报,他所期盼的只是正义战胜邪恶,一旦赵家冤案得雪,到地下陪伴赵朔、公孙杵臼是他最好的归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8

标签:忠义   公孙   遗腹   杵臼   史记   冤案   婴孩   大义   仁义   宫中   小人物   血脉   孤儿   美文   性命   正义   婴儿   牺牲   儿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