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对于生命来说,名与利有什么可争的?

老子认为,人类的一切罪恶、一切痛苦,无不起源于人与人的相互争斗。

“争”的甲骨文写法为“爭”,上边为“爪”,表示手朝下;下边为“又”,是指右手;中为“丿”,代某事物。合起来表示,两人两手同时争夺一件物品,相持不下,这就是争,是争夺之义。

人们争夺什么?无非是名与利。

《道德经》|对于生命来说,名与利有什么可争的?

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巡察的时候,到了镇江金山寺,他看到长江上船只来来往往,十分繁忙,就问寺中高僧法磐,长江每天大概要过多少条船?法磐大师跟他讲说,来来往往只有两条船。乾隆一愣,忙问,那么多船只过往,怎么说只有两条船呢?法磐说:整个长江无非两条船,一条为名,一条为利。

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名与利而来,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名与利而往。

人们很看重名与利,因为名与利代表了人们的两种需要。“利”更多地表现在物质层面,能够满足人们的生存需要;而“名”表现在精神层面,是人们对努力成果的肯定,让人从心里愉悦。如果正确地取得名与利,可以满足物质与精神的双重需要。

《道德经》|对于生命来说,名与利有什么可争的?

老子说,对人来说,有3样东西人们特别珍视,那就是身、名、货,分别代表生命、名声、财富,如果对这3样东西的轻重位置没有一个平衡的评估,就会给自己增加负担。

他说,“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他问了人们很扎心的3 个问题,这3个问题涉及到生命、名声、财富这3个对人来说是特别重要的东西。

“名与身孰亲?”名,就是指名声、名望、名誉;亲,本义是爱,引申为重要。名声和身体,哪一个对我们更加亲爱?也就是说,生命与名声哪一个更重要?是身体健康重要,还是你功成名就更要紧?

《道德经》|对于生命来说,名与利有什么可争的?

要有一个好名声,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这本身没有错,这应该鼓励。但是,有些人没有处理好身体与名声的关系,为了博得好名声、知名度,忽视了对自身生命的爱护。名声是依附身体之上,有身体,名声才得以存在;如果没有身体,名有还有什么作用?所以,对于生命来说,身体要比好名声亲多了!

“身与货孰多?”货是指财物、金钱、财富,也就是利益的“利”,主要是对物质的占有;多,在这里就是重要的意思。财富与身体相比,哪一个重要?

物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没有物质保障,人寸步难行,因而人们才把财富看得很重,觉得财富越多越有安全感,对财富的占有远远超过了实际需求还不满足。

《道德经》|对于生命来说,名与利有什么可争的?

有了人为了得到更多的财富,就会拼命地工作赚钱,而忽视了自己身体健康,一些很知名的企业家,拥有几十亿、上百亿、上千亿的财富,而拼命赚钱就真的把命拼掉了,年纪轻轻就过世了。

大部分人都是这样的生存的,前半生趁年富力强,拼命挣钱,损害了身体,后半生就就用挣来的钱卖药来救命,药也不一定救得了命。俗语说的“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就是这样的情况。

反过来想想,一个人一辈子,需求都是有限的,小小的胃能吃多少东西,弱水三千不过一瓢就足够了;广厦百间,睡觉也不过是7尺的床;死后也不过就是一个骨灰盒,所有东西,一丝一毫,都是死带不去。

健康乃生命之本,拥有健康才会拥有未来。无视健康,亿万财富也是浮云。

《道德经》|对于生命来说,名与利有什么可争的?

“得与亡孰病?”得,得到(名和利);病,是灾祸、祸患的意思;亡,失去生命。得到名与利而失去生命,哪个是灾祸?

有的人为了争名争利,树敌太多,而过多的财富、过高的地位,往往让很多人觊觎,树大招风,惹来了祸端,甚至危及生命。

西晋时期的石崇,富可敌国,别的不说,就他家的厕所修建得华美绝伦,备有香水、香膏供客人洗手、抹脸,十多个穿着锦绣女仆在外边侍候,客人上过厕所后,还提供更换的华美的衣服。他与晋武帝的舅父王恺斗富,在中国历史上特别有名。

石崇过分张扬财富,引来了有的人嫉恨,他在“八王之乱”失势,被装进囚车押赴刑场才明白是财惹得祸,叹息道:“这些人图的是我的家产啊!”押送他的人说道:“知道是财富害了你,为什么不早早把它们散掉!”这时,他追悔莫及。

《道德经》|对于生命来说,名与利有什么可争的?

名、利与身对人都很重要,在老子这里,名、利与身之间却构成了矛盾,那就是存亡、得失。一般人对得失看得非常重要,既担心得不到,又担心得到的会失去,每天都活在患得患失之间,很惶恐。

古往今来,多少人为了功名、利禄而丧失了性命?要名要利还是要性命?老子的3个问题,可谓是句句扎心,句句惊心!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做人还是有原则的,面对小利做到不为所动,可是面对大利,能做到不动心吗?很多人在大的诱惑面前容易经不起诱惑,放弃做人的原则。为了大利,铤而走险。

破利不容易,破名就更难了,许多人可能不为利所惑,但很多人难以做到不要名。中国人特别爱面子,要脸面就是要有好名声。常言说,人过留名,雁过留音。人活一张脸,这脸面靠什么来撑?靠的就是名声。孔子就是说,人活在世上应该担心没有好的名声,能够走在人前昂首挺胸。

追逐名利,是人之常情。但是,要适度,如果把追逐名利看成人生的全部意义,就会费尽心机使用一些不正当的手段,有损人格,甚至危及生命,就不应该了。老子认为,虚名、货利相对生命来说,身体是最重,生命最富贵,要珍惜自身的价值与尊严,不要因为贪图虚荣与名利而自贱其身。

《道德经》|对于生命来说,名与利有什么可争的?

所以,老子主张不争。老子的不争,不是什么也不去争取,在世上无所事事,坐等生命的自然终结。他说的不争,就是不与人争高下,不争无聊的是非,不过分去争功名利禄,不争虚名,不争不当的利益。要人们向水学习,“水利万物而不争”。

现代社会崇尚刚健进取,竞争是常态,这是社会前进的动力。但是,不是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竞争。过分强调竞争,人们为了自我保护并想在竞争中获胜,常常不得攻心斗智,甚至采用虚伪奸诈的手段,做些违背良心事,引发各种矛盾。

现代社会不竞争又是不可能的,但不要时时处处与人争,在重要的、原则性的事情上竞争,要良性竞争,光明正大地竞争,公平地竞争,不使阴谋诡计,损人利己;而对一些不必要事情,就不要去争去抢,做到不与俗人争浮利,不与文士争虚名,不与无谓人争闲气。

#国学新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立删)

读书感悟人生,写文传承文化。欢迎关注@丁小悟典,与你一起领悟传统文化之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金山寺   道德经   生命   长江   灾祸   虚名   名利   美文   名声   老子   过分   物质   担心   身体   竞争   东西   财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