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孔子也有被人戳痛的时候,他是如何化解尴尬的?

孔子是一个有政治抱负的人,一生都在寻找从政的机会,想通过从政实施自己的政治主张,在国内做官不成,就周游列国去寻求机会,然而没有诸侯让他参政。他本来够郁闷了,偏偏就有人那壶不开掂那一壶,问他为什么不从政?

一般人认为,从政就是当官,治国理政。用世俗的眼光来看,好像只有被国家重用做了大官,才算人生成功圆满,否则,做人就是失败的。

《论语》|孔子也有被人戳痛的时候,他是如何化解尴尬的?

孔子积极想从政,不是因为他官瘾大,是个官迷,而是为了施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因为只有通过参与政治生活,才可能拥有更多可支配的社会资源,才能在更大的范围内去实施自己的政治理想;如果没有体制内的资源,是完成不了这个理想。

孔子的一生积极追求政治,从来没有远离过政治。年少时,做季氏的家臣,虽然只是很小的职位,他尽职尽责。51岁时任中都宰,52岁时升小司空,后又升大司寇摄相事,使鲁国大治,这正是孔子施行自己政治主张的结果。

《论语》|孔子也有被人戳痛的时候,他是如何化解尴尬的?

于是,孔子雄心勃勃大刀阔斧进行政治改革,通过“堕三都”来削弱把持鲁国朝政大权的权臣势力,从而与他们结怨。孔子对鲁国君臣沉溺于声色犬马的生活十分失望,55岁愤然离开鲁国开始周游列国,游说诸侯,推销自己的政治主张。先后到过卫、曹、宋、陈、蔡、楚等诸侯国,每到一个诸侯国必闻其政,曾得到个别诸侯的赏识,但他政治主张与急功近利的当政者政见相佐,始终没有人任用他。

孔子也不是没有做官的机会,鲁国权臣的家臣阳虎、公山不狃等人先后请孔子出仕,都被孔子拒绝了。因为这些人都是僭越礼制,名不正,言不顺。孔子曾说:“道不同,不相为谋。”政治主张不同,就不能共同谋事。如果为了做官而改变自己的政治主张,他宁可不做官。凭他的社会名望,他稍微妥协一下,做官也是轻而易举的。

《论语》|孔子也有被人戳痛的时候,他是如何化解尴尬的?

孔子从政为官的时间很短暂,寻求机会却四处碰壁,可以说从政是孔子无法言说的痛。他不去做官是有不得已的苦衷,就是他不愿意放弃原则。

当别人问他为什么不从政为官时,他是一言难尽其中的曲折,只好避重就轻地引用了《尚书》的话作答:“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这段话的意思是,《尚书》中说孝呀,只有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并施展到政治上也是参与政治,这难道不是从政吗?

孔子的回答好像牛头不对马嘴,其实是大有深意的。在古代,孝是最大的政治。

《论语》|孔子也有被人戳痛的时候,他是如何化解尴尬的?

古代中国是一个宗法社会,家国同构,家是缩小的国,国是由一个一个的家组成的。家庭管理与治理国家的原理是相通的,长辈就像上级,兄弟姐妹就像同事,儿孙就像下属。一个要从政的人,首先要把家庭管理好。不能治家,何能治国?

儒家认为孝悌是仁的根本,孝是对母父的敬爱之情,是纵的要求;悌是对兄长的敬爱之情,是横的规范,一纵一横,为人间的道德秩序编织了经纬网。在家为孝,出门为忠,孝与忠君爱国是相连的。所以,孝不是家事,而国家的大事。

《论语》|孔子也有被人戳痛的时候,他是如何化解尴尬的?


孔子终始把孝放在重要位置,他拒绝阳虎、公山不狃,是因为他们不忠;“堕三都”也是为了促使三桓回归于忠君;孔子为了避免与国君闹得两败俱伤,从鲁国出走,使自己陷于不忠的境地。

当有人问孔子为何不从政时,他引用《国语》中的话来回答,既是自嘲,也是暗示提问的人,他虽然没有做官,但他所做的一切都与从政有关,与从政没有什么区别。

对于孔子来说,从政仅仅是他施行政治主张的一个手段,如果自己的政治得以实施,从不从政又如何?

《论语》|孔子也有被人戳痛的时候,他是如何化解尴尬的?

孔子明白,出将入相是要有机缘的,讲求天时,如果没有机缘为官从政,他就顺应天命,不强求从政,以另外一种方式来影响政治。

他通过创办私学,把自己的政治思想灌输给那些更多有机缘为官从政的人,影响当政者的治国理念和治国之策,通过他们来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这与从政又有多大的区别呢?

孔子培养了一大批有才干的社会精英,弟子3000多人,成名72人。他的学生散落在各个行业,对整个社会礼俗和政治风气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且儒家思想影响了中国封建几千年,深深地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成为中华夏民族不可或缺的传统基因。孔子被后世的君王不断地加冕,被称为“素王”,也就是无冕之王。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立删)

我读《论语》之《为政篇》:

【原文】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译文】有人问孔子说:“您为什么不做官参与政治呢?孔子说:“《尚书》中说:孝呀!只有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并施展、到政治上去。这就是参与政治,难道不是从政吗?”

读书感悟人生,写文传承文化。欢迎关注@丁小悟典 ,与你一起领悟传统文化之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孔子   家臣   国君   论语   当政者   权臣   尚书   敬爱   友爱   机缘   诸侯   美文   尴尬   兄弟   政治   机会   社会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